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7,(3):90-94
为全面认识陕西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NDVI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4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以0.4%/a的速率增长;植被覆盖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从陕北到陕南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陕西省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决系数为0.383;年降水量的增大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是植被覆盖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2002年IKONOS和2006年快鸟(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及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以面向对象影像分析软件Definiens professional5为技术平台,研究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基于植被对象的林草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是关键技术。并将这种新方法应用到研究区,对研究区2002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计算分析了林草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获得了研究区200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图,实现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6年,研究区坡耕地和荒山荒坡面积急剧减少,乔木林和梯地面积急剧增加,林草地面积及其植被覆盖度也大为提高,土壤侵蚀面积大幅度减少,侵蚀强度明显减轻,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杨菊  熊康宁  肖时珍 《人民长江》2018,49(18):38-44
为掌握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988,2003,2009,2011,2014年8~9月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来探索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6 a间,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明显恢复和提高,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有小幅度转移变化,海拔、坡度和坡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海拔1 600 m以下的低山、低中山趋向高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坡度16°以上;阳坡、半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阳坡的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阴坡。人类活动对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变化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同时存在,缓冲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导致遗产地植被覆盖度受到明显干扰,退耕造林、关停矿山等一系列遗产地保护措施促进了遗产地的植被覆盖度提高。研究成果可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GIS技术,以及1990、2000年与2010年塔里木河干流Landsat-TM影像数据和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分析了研究区近20 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沙地、疏林地和低覆盖草地,占总面积的70%以上;研究期间,变化最显著的是耕地面积,年均变化率为9.03%。变化最不明显的是未利用地,年均变化率为-0.013%;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9.09%的林地面积和14.80%的草地面积。新增水域面积则主要来自于的1.28%沙地;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主要来自于0.89%的耕地面积。研究结果为塔里木河干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前后生态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和生态恶化现状,分析了向塔河应急输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从图像解译、分类以及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两个主要方面对塔河下游输水前后3年来的生态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输水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5次应急输水对塔河下游生态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的继续恶化,为我国综合治理塔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7.
塔里木河干流的水资源管理因其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的制约性作用而倍受世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当地不注重该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水资源的利用供需矛盾突出,有限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管理好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对塔里木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今后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位于内蒙古的第一大湖-呼伦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RS、GIS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通过解译该区1973、1975、1986~2009年近36a的MSS、TM、ETM遥感影像,实现了呼伦湖湖泊水位、面积的遥感动态监测,并建立了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呼伦湖面积在1999年达到了1959年以来的最大水面面积2106.95km2后开始骤然下降到2009年的最低水面面积1813.69km2。以24.44km2/a的速度减少了293.26km2,水面面积比1999年最大面积时减少了近14%。水位高程自1999年的最高水位下降了3.94m,是呼伦湖平均水深(9m)的39.4%。收集、整理了呼伦湖及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点、3个水文站点近52a的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呼伦湖区域尺度内的水热状况变化,发现研究区域温度升高。降水呈波动性减少.并且在1999年后温度和降水的变率增大,是呼伦湖面积减小、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呼伦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并建立了湖泊水位和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以及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可为寒旱区湖泊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黑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黑河下游2000年和2004年遥感解译成果,对比分析了黑河下游治理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后黑河下游以草地、灌木林和胡杨林为主的绿洲面积增加了47.1 km2,而戈壁、裸地的面积减少50.6 km2,生态环境状况改善明显.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讲,黑河生态环境变化与水资源变化关系密切,水资源直接影响着绿洲的规模与稳定,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南四湖水量调度中,各站水位出现了不合理现象,直接影响湖区洪水分析计算及调度决策。为查找出现不合理现象原因,进行了湖区水准系统勘测,根据测量成果,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湖区各站点高程系统变动情况的结论,为湖区各站点水准基面高程的修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喆  谭德宝  张穗 《人民长江》2012,43(8):84-87
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的业务化运行,对水利抗旱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从土壤水分监测、植被状况监测和多维光谱特征综合监测3方面简述了国内外遥感干旱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水利抗旱减灾业务化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对象、遥感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等,并在卫星遥感数据源、遥感干旱监测方法、遥感干旱监测应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应用建议,以期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干旱增多、严重等问题,以桂西北为研究区域,获取不同时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分析植被及温度等影像指数,依据历史旱情发生情况,建立植被供水指数分级规则,并依此规则,可实时、动态地监测旱情信息。其成果可增强旱情的预警能力,为防旱、抗旱决策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遥感影像判读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大范围的植被覆盖度。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的方法。基于遥感与实地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ODIS时序数据融合高分遥感数据的方法,以湖南省蓝山县为试验区,对植被覆盖度因子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植被覆盖度因子的结果较理想。提出的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方法对今后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干旱风险遥感监测结果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减灾中心汇总的2009年全国各地实际发生的旱灾灾情为依据,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对云参数法干旱风险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评估。简要介绍了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全年全国总体旱灾风险监测情况,并针对旱灾事件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提出了干旱风险遥感监测平均强度的概念,利用该指标评定了2009年中几次旱灾事件风险遥感监测的精度。结果表明,云参数法干旱风险遥感监测模型有着较好的干旱风险预警能力,在时间、空间尺度上都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水旱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灾害监测是遥感水利应用开展最早的领域之一。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自1980年代开始开展防汛遥感试验,1990年代开展旱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经过近40年不懈探索,逐步解决了软件、数据、模型与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水旱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水旱灾害遥感监测业务化。本文对遥感中心水旱灾害监测技术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水旱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黄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开展陆表水域的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变化状况,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陆表水域分布,分析了黄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流域陆表水域空间分布不均衡,上游陆表水域面积占流域陆表水域总面积的60.3%、中下游占39.7%,其中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陆表水域面积占比最高,分别占40.3%和17.0%;(2)近20年间,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幅约为49.0%,其中上游地区对流域陆表水域总面积增加的贡献度最大,达到47.7%,中游地区贡献度次之,为42.7%,下游地区贡献度较小,只有9.6%;(3)从流域来看,渭河和汾河流域的陆表水域面积增加较为明显,2000—2019年期间,分别扩大了113.17 km2和55.75 km2,增幅约为139.9%和152.4%。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松辽流域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水库蓄水量、地下水降落漏斗变化的情况,同时对流域内干旱的特点、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开发不均衡、浪费严重等现象,是导致旱情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遥感数据、反演方法和水质参数三方面综述了水质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常用遥感数据,对比了分析法、经验法、半经验法、机器学习和综合法五种反演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叶绿素a、悬浮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等光敏参数和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总氮等非光敏参数的研究进展。目前内陆水体水质遥感监测在卫星传感器的针对性、反演算法的时空局限性、水质参数光谱特征的复杂性、大气校正的精确性和特殊类型水体的水质监测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指出未来水质遥感监测应围绕新型遥感数据、通用反演模型、不同光谱特征、精确大气校正和特殊水体分类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