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豫北地区民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本文选取豫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生土民居和新建砖混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比,指出新建砖混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要优于传统生土民居,但两者室内温度均低于国家规范要求。数据表明,单层、北向开门和一字型设计导致生土建筑室内热环境较差,而砖混民居围绕主要使用房间进行功能布局的"向心性"设计是其保持较好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改善和新民居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农村住宅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在过渡性季节室内热环境特征,选取当地不同建造时期的民居进行春季测试,分别从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墙体壁面温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土坯墙为围护结构主体的传统民居在蓄热性能、调湿性能方面均优于新建的砖混民居的结论。总结该地区民居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针对新老民居中现存的室内热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将来当地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湘潭市窑湾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舒适度进行了研究,以典型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内进行热环境测试,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舒适度的一些结论和建议,对冬冷夏热地区传统民居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关中地区砖混民居和生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数据,通过对比得出了砖混民居的热工设计缺陷,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同时深入分析了生土民居热工性能的优缺点。而后,利用ECOTECT软件对所测试的砖混民居和生土民居进行了室内热环境的模拟分析,为两类民居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省会宁县的"现代夯土绿色民居建造研究示范项目"为例,对当地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及能耗模拟分析,并与当地传统夯土民居和传统砖混民居进行比较,得出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要优于后两者,是值得继续大力推广的绿色民居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拉萨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现状,进一步为当地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对拉萨某传统民居的冬季室外气象环境和室内热环境进行了长期测试与结果分析.并根据当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不舒适度日数(UCDD12)作为评价室内温度与最低舒适温度差距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该传统民居未生火炉的人员活动...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代表性的祁连山北麓山区肃南牧民定居工程的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冬季对该建筑进行了温湿度、平均辐射温度以及室内热舒适度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在评价当地传统民居空间质量的基础上,分析其优点及不足,为新建适应性民居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豫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焦作市博爱县贵屯村传统民居和当地新建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和温湿度测量,对新旧两种民居过渡季的保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传统民居和新型砖混民居建筑在过渡季节节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Weather Tool软件模拟分析,提出优化寒冷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方案,并从空间布局、窗户、围护结构以及新能源利用方面对农村住宅建设提出建议,以期达到既延续当地传统民居外观特征,又能提高住宅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闽南沿海地区在春冬交替会出现“回南天”这一特殊的高湿气候特征,导致室内较长时间处于高湿的环境。为了了解闽南地区农村民居“回南天”时室内热湿环境情况,选取典型现代砖混民居与传统石构民居进行调研,并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分析与对比。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发现闽南地区“回南天”时期,相比砖混民居,石构民居室内温湿度波动幅度较小,且室内相对湿度较低,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室内热湿环境,具有更高的气候适宜性。对于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进行评价时,使用室内相对湿度对“回南天”室内热湿环境进行评价较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更为合适。最后通过室内环境模拟软件模拟砖混民居开窗时间段对室内相对湿度的影响,发现在下午开启窗户,室内湿环境较其他时间段更优。  相似文献   

10.
彭小洪  伍国正  吴伟东  曹稳 《住区》2022,(1):136-141
湘中地区传统民居是在冬季湿冷夏季酷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类独特的居住形态。以湘中地区娄底市楼下村新旧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实地温湿度测试的方法,对新旧民居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新建民居的砖混结构热惰性好,冬季保温效果好,但是在夏季不利于室内散热;古建筑的围护结构主要是木板壁,木板壁在夏季白天防热不佳,但是在夜间的散热比砖混结构好,有利于夏季夜间散热,不利于冬季保暖。再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从选址与朝向、平面布局、外围护结构及材料、自然通风等方面提出了当地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三亚地区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典型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各一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等物理量;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为评价依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旧民居热感觉较新民居略好,夜间较白天略好;并对新旧民居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对当地民居今后的设计提出建议:在外围布置辅助空间与廊道、设通风阁楼、以两层为宜、加强日间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除湿降温等。  相似文献   

12.
西递徽州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递典型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冬季对其进行了太阳辐射强度、温湿度、风速及黑球温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民居保温防寒效果差,冬季室内阴冷潮湿,依据Fange建立的热舒适模型进行分析,室内热环境不满意率高达71%以上,热舒适度低。为此,对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传统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3.
藏族民居中采暖与不采暖房间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冬季室内的热环境进行了热环境测试,具体对冬季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反映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室内的温度变化现状与特征,该测试结果可为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的热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泉州地区冬季农村民居室内热环境情况,选取了一户典型的传统石构民居进行调研,并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发现:泉州地区冬季室外温湿度存在较大的波动幅度,石构民居室内温湿度波动幅度较小,室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热环境;石构民居室内平均温度为14. 6℃,平均相对湿度为65. 7%。但其室内湿冷特征显著,热环境品质差,对此从屋顶优化、合理的开窗时间段等方面提出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并通过DesignBuilder模拟改造策略对热环境的影响,为泉州农村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选取关中农村地区三类民居——传统、自建、统建民居进行测试,以对比分析这三类民居在夏季的室内热环境与能耗情况。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及热环境评价指标计算发现,三类民居室内热环境总体上处于夏季较热的现状,同时为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产生了较高的能耗;其中传统民居在夏季的室内热环境与能耗要优于其余两种类型民居。由此提出采用适宜采暖与围护结构构造的方式优化门窗设计及屋顶形式等措施,改善民居室内热环境并降低能耗,为农村民居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莉萍 《华中建筑》2009,27(3):271-274
该文对香格里拉小中句藏族民居冬季室内的热环境进行了热环境研究,具体对冬季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反映香格里拉小中甸的气候特征,得出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温度变化现状,这些测试结果将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香格里拉小中句藏族民居冬季室内的热环境进行了热环境研究,具体对冬季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反映香格里拉小中甸的气候特征,得出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温度变化现状,这些测试结果将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拉萨地区室内热环境改善对墙体热工性能的要求出发,选取当地传统花岗岩石墙民居与新式加气混凝土墙民居为测试对象,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南墙具有较大的提升内壁面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潜力,但也存在较大的失热风险,其他朝向墙体则主要存在使室内失热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地墙体热工性能的需求,为拉萨地...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严寒地区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变化规律及采暖特征,选择三栋典型乡村民居进行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及室内热舒适温度、采暖耗煤量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严寒地区乡村民居平面布局不合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采暖方式的局限性原因导致室内温度稳定性差、采暖能耗高等问题,居民对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进行了温湿度、风速及黑球温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并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地居民的热感觉和热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各主要使用房间平均温度为26.9~28.4℃,防热效果较好。但内部重遮阳、轻通风使得民居室内潮湿;空斗墙具有良好的隔热降温作用;轻质屋顶构造造成了顶层温度高于底层,甚至夏季无人在顶层居住;实测中性温度为29.1℃,预测中性温度24.3℃。针对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当地居民热舒适需求进行统计研究,为当地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