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淋  钱皓  马东明 《包装工程》2019,40(10):243-249
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家居灯饰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情感化需求诠释家居灯饰产品的交互新方式,唤醒用户对家居灯饰产品的新认识。方法以加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切入点,对情感化设计中的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进行研究,通过用户体验数据挖掘出家居灯饰情感化需求,根据用户需求从造型、功能和使用方式3个维度进行用户需求模型构建,最终建立家居灯饰产品的用户需求模型,并以模型构建结果指导具体的家居灯饰产品设计应用实例。结论通过对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为家居灯饰产品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家居灯饰产品的设计研究中,可以为其他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消费市场不断地出现科技产品,使得企业需要根据大众的设计需求,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方法以情感化理论为依据,阐述视觉要素设计功能意义及关系,指出情感化设计理论与视觉要素的关系及其在设计时的作用。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对Concept-i的视觉元素特色进行分析。结果以丰田概念车Concept-i为例,分别对其造型与装饰、色彩与纹理、动态与形式的3个方面进行情感化要素设计研究。结论探讨了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应用,探索在产品设计中呈现与发展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情感化理念融入医疗监测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设计,以提升医疗监测设备的易用性和可用性。方法运用Donald Norman的产品情感体验三水平模型,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感性工学等理论,运用多种调研方法挖掘医疗监测设备主客体用户的情感需求,构建用户对医疗监测设备人机交互界面的情感需求模型。结论总结了医疗监测设备人机交互界面情感化设计原则及3个主要情感化设计要素,并设计出情感化的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4.
常瑜  刘宝顺 《包装工程》2021,42(2):91-96
目的装配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丰富装配机器人的造型意象,满足用户需求。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与熵权理论对装配机器人进行了造型设计流程分析。首先,依据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装配机器人用户需求层次模型并计算各要素初步的权重值。然后,引入熵权理论完成各要素修正权重的分析与计算,将各要素初步权重值与修正权重值进行拟合,形成最终权重并排序,以此为装配机器人造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结论最后以小型全方位装配机器人平台设计实践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完成了小型全方位装配机器人平台造型创新设计,并通过模糊评价筛选出最优方案。其实践过程验证了设计流程的可行性,并提供了更好的产品造型意象。  相似文献   

5.
齐延成  马梦云 《包装工程》2022,43(10):99-107
目的 满足老年人群体对睡眠健康产品的功能(内在要素)和造型(外在要素)需求,指导设计师设计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睡眠健康产品。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建构老年人睡眠健康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分析框架,在功能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法收集老年人睡眠健康产品的功能需求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功能的权重,从而获得老年人睡眠健康产品功能需求排序;造型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焦点小组等方法选取代表性样本和意象词汇,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数量化I类理论分析,从而构建出造型要素与意象情感词汇间的对应关系。结论 明确产品的功能(内在要素)和造型(外在要素)需求,将无形的需求转化为有形的造型元素,可以有效指导老年人睡眠健康产品的创新设计,对相关产业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瘦身饮食类APP中情感化设计缺失,为了科学获取用户情感需求权重,有效提升APP界面用户体验满意度,提出一种情感化设计与A-Kano模型结合的界面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运用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获取情感化设计需求要素;其次,运用A-Kano模型量化评估各个用户需求的层次属性,得到用户需求重要度排序。结果 以瘦身饮食类APP为例,实证了融合情感化设计与A-Kano模型的界面设计模型,可清晰呈现用户情感设计需求属性分类,准确排序需求优先级,规范了后续界面设计流程。结论 在该方法指导下的界面情感化设计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可为界面研发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邢祥龙 《包装工程》2022,43(16):284-291
目的 探究情感化理论在儿童医疗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达到减轻患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方法 首先,用文献分析法对儿童医疗产品设计现状、儿童医疗产品的目标用户特征,以及情感化设计层次理论进行分析梳理;其次,结合案例分析,系统提炼和总结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最后,进行设计实践,佐证上述设计方法。结论 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需要对诺曼的3个层次进行系统把握,本能层设计上,从医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和尺寸要素,整体构建愉悦感官体验;行为层设计上,用简约的功能和流程、人性化和趣味化的交互、及时的提示和反馈,共同营造良好使用体验;反思层设计上,通过产品形象象征、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故事扮演的方法,系统塑造深层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客观准确地将目标用户认知需求转化为产品技术特性的设计要求,提升可移动电力检测设备目标用户认知需求满意度及明确产品创新方向,提出QFD和FBS集成的创新设计模式。方法首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获取用户需求,借助AHP法求解用户认知需求权重;其次,运用QFD法构建质量屋,明确可移动电力检测设备待改进的关键技术特性指标;最后,将用户旅程图引入FBS的功能—行为—结构展开模型中,以解决可移动电力检测设备的关键技术特性问题,指导产品创新设计。结论QFD与FBS理论的融合应用能够将用户认知需求精准转化为技术特性层面的设计要求,对可移动电力检测设备的人机、造型、功能、收纳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用户认知需求与产品技术特性之间的映射转换,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蕊  张继晓 《包装工程》2017,38(6):92-95
目的使数控机床面板造型设计更加人性化,更符合用户的情感需求。方法以情感化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选取典型机床面板样本,运用感性工学中的语意差异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产品形态要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确定了机床面板造型的情感化影响因子,找到了机床面板的意象语义与形态设计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结论综合运用三层次理论和感性工学方法,为其他种类的工业设备面板情感化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设计中考虑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情感化设计中的感性工学理论、三层次理论和情感测量及参数转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把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分为产品造型、功能和文化三部分加以论述.最后,针对产品创新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现代设计技术的最新进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即并行设计、绿色产品设计和智能设计技术。围绕着设计现念和方法的彻底转变与更新,按照设计模式、设计观念和设计自动化等三个方面对以上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即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并行、绿色与智能将是未来设计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A class of graph grammar-based design algorith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near-optimal machine designs is proposed. The GGREADA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to design scale model carts from Meccano® Set components. A graph grammar for the carts is defined. GGREADA successfully designs minimum-weight carts that provide specified load-bed areas. GGREADA's exploration capability is also demonstrated by creating probability frequency plots of likely cart surface areas and weights from random samples taken from the space of all possible cart designs. The advantages that a designer may gain from grammar-based design tool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representational challenges that remain in exploiting grammars for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18.
19.
The effects of experience during design problem solv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 to analsye the development, influence and application of experience during design problem solving are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the behaviour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while novices try to solve assignments through deductive reasoning, experts prefer to apply their experience directly.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is, the regions activated in the human brain during problem solving var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a test person has. Novices show a longer activity in the frontal regions whereas the experts seem to have longer activity in the parietal regions of the brain.  相似文献   

20.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 has established a place for itself in a phenomenally short time. It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useful service. But it is also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its full potential as a service to a society going through a series of tremendous transformations.

To be human a man must understand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and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by the arts of 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