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石材产业的飞速发展,矿山切石机应用也越来越多,但人们对切石机的振害事故鲜有研究。本文以湖南省某矿山石材厂切石机异常振动事故为背景,在现场对正在工作的切石机进行了振动信号采集与模态试验,成功诊断了机器工作频率与基础固有频率接近引发共振振害,对切石机基础的设计、施工、健康检测、加固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建筑》2019,(12):213-2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运用环境激振下的模态试验,来识别结构工作状态下的动力响应,但对旋转式大块式机器基础的研究比较少。文章介绍了环境激振下的切石机基础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原理,并设计出一套属于切石机基础的模态试验系统和试验流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平变刚度优化设计对桩筏基础动刚度的影响,针对成层地基上的大型桩筏基础,采用直接法计算桩筏基础模型在水平、竖直和回转三个方向上的动阻抗函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动水平下,变桩径和变桩距对桩筏基础动阻抗函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水平变刚度优化设计和地震动水平对所研究桩筏基础动阻抗函数的影响随输入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当输入频率较小时,水平变刚度优化设计对桩筏基础三个方向动刚度的影响均不明显,当输入频率较大时,桩筏基础水平方向动刚度会减小,但竖向和回转方向的动刚度不受影响;地震动水平的增加会减小土体的等效剪切模量、增加土体的等效阻尼比,进而减小桩筏基础动阻抗函数曲线的振荡幅值.建议对桩筏基础进行不同输入荷载频率的研究,以确保优化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选双线性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是把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替换为主动控制作动器和只具有纯刚度的橡胶垫,利用主动控制算法——线性二次型经典最优控制算法计算主动最优控制力,求出受控结构隔震层处的层间刚度和层间阻尼比;并使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在数值上与之对应相等,利用双线性滞回曲线模型即可推导出隔震层的2个参数(回复刚度和屈服剪力系数)。为了验证该方法,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路如旃  方千山  林天华 《石材》2007,(12):37-39
通过对矿山切石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PLC控制的矿山切石机控制系统及技术实现。对矿山切石机进行了控制,并在莆田华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机械设备上进行了试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侯建华 《石材》2014,(2):25-27
<正>龙门式切石机在中小型石材加工厂使用较多,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多种功能的设备。本文以福建厦门银华机械厂LMQ-250型龙门式切石机为例,简要介绍它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企业可以举一反三,对照类似的设备进行维护。1主要技术参数LMQ-250型龙门式切石机是一种大梁升降式切石机,应用于花岗石、大理石大板及型材的生产。是现  相似文献   

7.
侯建华整理 《石材》2013,(12):32-34
4 全自动切石机 4.1 福建厦门银华机械厂ZQJ-160(180)型全自动切石机安装、调试与维护 4.1.1主要技术性能与参数ZQJ-160/180全自动切石机综合了多种类型切石机的优点,采用单立柱支撑单臂悬伸式结构,全机设计新颖,尤其是主轴箱部件采用一对斜齿轮两级变速,使工作更加平稳,该机具有按预先设置的切割深度、分片厚度等参数实现全过程自动切削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苏吾成 《石材》2007,(3):28-29
本文对安溪县小型矿山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及引进新型石材矿山开采机械并对切石机实际应用进行现场跟踪分析,切石机确实具有低成本、节约资源、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陆上风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陆上风机基础设计与通常民用建筑物基础设计的不同之处,包括基底附加压力分布、基础沉降控制标准、基础动刚度计算及控制标准、以及基础钢筋和混凝土的抗疲劳破坏验算。  相似文献   

10.
《石材》2017,(7)
<正>原切割任意曲线状石材,是用电动切割机手工作业,但就自动曲线切石机而言,不能实用于边任意曲线移动,边切割板状石材。为此,海外发明了一种切石机,通过金刚石钢丝锯切割石材,可任意获得所需的平面形状。1设计方案该切石机由金刚石钢丝锯、电机、支承架、移动框和电机控制系统构成。切割时,钢丝锯边向切割部分上下方向移动,边切割。由一电机使钢丝锯只在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有限长桩问题的解析解,推导出连续弹性体模型下基桩动、静刚度及静动刚度比的理论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各有关参数对动刚度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参数影响下动刚度与静刚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平荷载作用下张力腿平台吸力式基础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张力腿平台吸力式基础在水平静载和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的离心模型试验。通过水平静载离心试验获得了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利用电磁式激振器模拟动荷载,研究在动荷载作用下吸力式基础的动力响应,并比较了荷载强度和基础刚度对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泥面下1~2 m深度内土体中孔压最大。当动荷载强度超过临界承载力时,基础周围土体有非常强的液化可能性。综合孔压变化和基础沉降规律分析基础有两种可能的破坏模式:振动最初1~2 h内的液化破坏和长时间激振后沉降过大引发的问题。将单桶连接成多桶基础,增大基础刚度,在相同动载强度下,周围孔压增长和激振沉降均小于承受相同荷载条件的单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地分析了地基土层不同排列及有软弱夹层时地基土参振质量及动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基础重量变化时,即无量纲参数b值变化时地基土参振质量及动刚度的变化规律,定性地提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某观光塔结构在不同基础刚度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模型采用多自由度悬臂梁体系,在一定范围内设定不同大小的基础水平刚度和转动刚度。数值模拟分析了基础刚度对该塔上部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从而选择比较优化的基础刚度。并将实际采用的基础形式与塔体建立了整体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其研究结果可为该类型塔基础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5)
为了减缓冲压涡轮机(RAT)运行时的振动问题,从支持动刚度的角度认识其振动原理,并建立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动刚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介绍了动刚度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然后基于有限元模型,计算了RAT支持结构的模态,并基于模态频率响应分析法利用Hyper Mesh/Opti Struct软件实现了RAT支持结构关键点的动刚度曲线的绘制,最后对模态计算结果和动刚度曲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RAT动刚度分析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基于基频法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模型疲劳试验; 详细介绍了基于基频法的疲劳多级变幅试验加载过程及疲劳加载方案和采集方案; 梳理了动刚度和静刚度的基本原理、基于基频的动刚度计算方法和基于挠度的静刚度计算方法; 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疲劳动刚度和静刚度退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箱梁构件疲劳裂缝分布、裂缝走向和破坏敏感位置与矩形梁不同,模型梁均首先在腹板产生斜裂缝,腹板斜裂缝主要分布在从支座到1/4跨范围内,不断向顶板和底板斜向延伸;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疲劳动刚度和静刚度二者退化规律相同,均呈现为先快速、后平稳的2阶段变化规律; 在疲劳初期,动刚度和静刚度退化率均在40%以上; 疲劳荷载上限值是桥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疲劳荷载上限值越大,动刚度和静刚度退化幅值就越大,且疲劳剩余刚度越小; 因为二者计算原理不同,所以计算的动静刚度数值也不同,但二者刚度退化规律相同,可相互对比、补充、验证,共同来探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疲劳刚度的退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激振法和冲击激励法对广州珠江电厂燃气(LNG)联合循环工程4根带承台的冲孔灌注桩进行现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单桩竖向、单桩水平-旋转耦合受迫振动试验和自由扭转振动。根据现场试验的结果,给出单桩抗压动刚度、抗剪动刚度、抗弯动刚度、抗扭动刚度和单桩扭转振动、单桩竖向振动和水平-回转耦振动的阻尼比的测试结果。同时,研究带承台单桩动刚度和阻尼比随桩长的变化规律,为大型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和隔振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但在现场试验时,因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干扰,为了能有效地去除环境干扰和其他模态的影响,使测试数据可靠,采用跟踪滤波、平均和模态识别技术,大大提高测试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娟  梁依然  魏伟  范泽 《四川建筑》2012,32(5):138-140
通过焊接钢梁动力特性实验,采集焊接钢构件的前八阶频率数据,运用简化的模态分析方程推导出对应动刚度值,初步得出焊接率的变化会引起构件动刚度变化,其中对前两阶频率对应的动刚度影响很小,对后六阶对应的动刚度影响较大,且动刚度值随着焊接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接近满焊时,动刚度值变化趋势趋于平滑,由此初步推导出该结构动刚度随焊接率变化的经验公式,并引入焊接影响因子ξ,进一步推导出焊接率对钢梁各阶频率对应动刚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以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耗散的地震能量最大为目标函数,以隔震层最大位移和顶层加速度峰值最小为主要约束条件,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LRB隔震体系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LRB隔震体系屈服剪力系数的最优取值范围为0.1~0.14,最佳屈服剪力系数随着第二隔震周期的增大而减小,屈服位移较高时最佳屈服剪力系数也较大。屈服前刚度与屈服后刚度比的最优取值范围为16~35,但最优刚度比随屈服位移的减小呈比例增大,刚度比随屈服剪力系数的增大也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20.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高层体系的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幢12层的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简化方法对地基约束作用进行模拟,并讨论基础埋深、楼板刚度对相互作用体系的整体刚度的影响;然后分别进行了刚性地基体系和相互作用体系的pushover分析及非线性时程分析,考察地震力沿模型体系竖向的分布特征,讨论适用于相互作用体系的侧向荷载加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