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群 《中国建设信息》2012,(11):82-82,84
我国属于地震灾害比较频发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接连发生了汶川地震以及玉树地震等大型地震。至于一些小型地震就更多了。针对我国的地震频发现状,城市桥梁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桥梁抗震设计发展起步慢,关于专门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形成的也比较晚,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笔者就针对现代桥梁抗震设计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种多发地质灾害,对人工建筑物的破坏严重。在地震中桥梁被破坏往往带来重大损失,给救灾和重建工作也带来困难。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在我国还十分欠缺,需要我们认真面对。本文提出了几种常见的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介绍了新型设计方法,为我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如何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桥梁工程在我国是连接不同区域之间的重要纽带,但由于我国很多区域处于地震带上,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在设计之初做好抗震设计,提升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论文分析了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探究了桥梁工程中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点,提出了抗震设计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使用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综合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重要性分类、抗震设防标准及目标、场地土分类、设计地震动中加速度反应谱的形式、地震作用的计算等。重点对决定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反应谱)的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各有特色,在地震作用的计算方面有相似之处。AASHTO桥梁规范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性态要求的抗震规范,Eurocode 8规范引入了强度折减系数来考虑结构的延性设计,我国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主要特点则是多水准的抗震设计法。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例如考虑地震危险性分区)仍可借鉴其它规范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国AASHTO桥梁抗震规范与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的研究,在桥梁抗震设计地震参数、计算模式、减震隔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国规范的异同,对我国规范中考虑不足的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为我国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任旭东 《山西建筑》2009,35(16):340-341
指出我国公路桥梁新抗震规范的颁布实施,对桥梁的抗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总结了桥梁抗震检测加固方法,对如何有效减轻桥梁因地震而造成的损害、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论述,以确保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害情况,对桥梁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我国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地震作用对公路桥梁结构的影响。从桥梁抗震设计关键点和减震、隔震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国内部分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做了总结,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桥梁不同部位相关的抗震设计和减震、隔震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减震、隔震支座在抗震中设计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桥梁作为交通生命线的枢纽工程,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震后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使得人们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越来越重视。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建桥梁采取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二是对现役桥梁的抗震加固。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桥梁抗震加固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桥梁抗震加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以期对我国现役桥梁的抗震加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斌  纪延安  杜昊璇 《山西建筑》2009,35(7):338-340
针对我国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性,对当前桥梁抗震分析方法中的确定性分析方法及概率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同一桥梁对不同地震动输入有不同地震反应,合理的地震动输入至少应是桥址区的可能地震动,强调了大力发展桥梁抗震随机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既有桥梁地震安全,在广泛参考前人研究经验并借鉴我国公路桥梁抗震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既有公路桥梁抗震性能快速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良好场地上跨径不超过150 m且不含高墩的梁式桥,其内容主要包括落梁风险评价、桥墩细部构造评价以及桥墩延性性能评价三个方面。对于抗震设防不满足现行区划图要求或满足要求但按“89规范”设计或未考虑抗震设计的桥梁,对其桥墩进行E1地震作用下强度要求和E2地震作用下变形能力的补充验算。继而提出了公路桥梁抗震性能快速评价的系统流程,并完成了“08细则”施行前设计的5座桥梁的示范性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仅1座桥梁存在落梁风险;桥墩的细部构造大多不满足要求,延性低,容易发生弯剪甚至剪切破坏;桥墩在E1地震下的强度基本满足要求,E2地震下则需提升其变形能力。提出的方法能够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在大量(多个线路)的桥梁中科学、快速地识别出地震易损性高的桥梁结构及其抗震薄弱环节,可直接服务于地震高风险区既有公路桥梁抗震加固决策。  相似文献   

12.
文中论述了在桥梁工程应用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应用于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在计算中采用强度折减系数,基于我国JTJ 00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弹性反应谱,建立了不同场地反映结构弹塑性变形影响的地震需求谱。将桥梁结构应用Push-over分析方法得到的能力曲线和对应该地区的地震需求谱进行比较,简单明了地分析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桥规中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抗震设计首先需要设定抗震设防标准。抗震性能就是抗震设计中由设防标准决定的在地震时和地震后需要达到的结构性能和目标。文章系统介绍日本桥规中有关桥梁抗震性能的定义、抗震性能标准以及在不同抗震性能标准时对桥梁桥墩、桩基、上部结构等构件的极限状态设定。介绍检验抗震性能指标的工程评估指标和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跨高速铁路的公路桥梁,既要满足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也应不低于该处铁路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由于上层和下层的结构物分属不同的抗震设防体系,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的公路、铁路抗震规范中设防标准的分析,以一座高速公路转体施工桥梁为例,明确了该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并对其进行了抗震设计。结果表明,在相当的地震重现期下,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规范取用设防目标能够满足跨线桥的设防要求。通过对该桥梁进行动力特性分析,采用多振形反应谱法对E1和E2地震作用下强度和变形的验算,表明该桥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曾志平 《城市建筑》2013,(10):247-247
在受到5.12汶川地震的启示后,近些年来,我国对道路的抗震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桥梁抗震也同样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将对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阐述,希望能够尽量减小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广泛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桥墩及钻孔灌注桩基础。针对高速铁路桥梁的主要结构特征,介绍了其地震反应特点。由于高速铁路桥梁墩身横桥向刚度及截面抗力较大,导致桩基础承受的地震作用也较大,使桩基础基于强度控制的能力保护设计难于实现。通过对比AASHTO(LRFD),Eurocode 8、新西兰桥梁抗震规范及日本铁道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对桩基础抗震性能的要求,提出了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由能力保护设计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转化的必要性。建议应根据桥梁的重要性,对桩基础采用多级抗震设防思想,合理地利用地基土的塑性耗能作用,以减少桥墩的水平地震作用。介绍了强震下桩基础的非线性静力计算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地基土非线性的合理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比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特点,分析了中国与国外桥梁结构在传力体系方面的差异,并对美国、日本与中国抗震规范中支座验算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借鉴国外规范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改进建议:①中小跨径桥梁抗震设计时应利用桥梁上部结构在支座上发生摩擦滑移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传递到下部结构的地震力;②抗震规范中板式橡胶支座的变形或抗滑稳定性不作为抗震验算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应重视支座对桥梁整体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支座剪切变形、损坏以及防落梁装置的力学行为;③针对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材料强度指标的差异,给出了中国常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美国规范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换算公式;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中只提供了重现期475年的地震动参数,对应其他重现期采用不同重要性系数予以调整,而美国提供了重现期475,975,2 475年的地震动参数,建议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来描述地震危险性;⑤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对桥梁结构不同部位、不同构件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构件的强度、延性参数指标等;⑥桥梁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桥梁重要性及地震危险性划分,不应按照烈度划分.  相似文献   

18.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樾 《山西建筑》2009,35(2):310-311
阐述了地震的产生机理、危害以及对桥梁的破坏性,分析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最后对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作出探讨,从而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日益壮大,与此同时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导致桥梁工程受到严重的损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需要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文章主要是对地震对桥梁造成的破坏、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则及如何做好桥梁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参考,从而降低地震对桥梁造成的破坏,进而为人类建设安全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中小跨径桥梁的抗震性能,总结了青海玛多地震、汶川地震等震害,阐述了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以及合适的构造措施,基于“多道设防,分级耗能”“一可三易(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可控、损伤部位或构件易检、损伤部位或构件易修、损坏部位或构件易换)”的桥梁抗震理念,提出将支座作为“保险丝式单元”的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针对中小跨径简支梁桥易发生落梁震害,提出了适当增加盖梁宽度和横向设置双层挡块的抗震构造设计,建议在进行桥梁抗震设计和抗震评价时,统一抗震构造措施,不应再按照烈度(或基本地震动参数)划分桥梁抗震构造设计。从结构基本周期和频谱成分的角度,总结并分析了玛多地震中结构相似的相邻桥梁发生不同震害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抗震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