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岷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863项目308课题“西部金晴行动”专题基础上,以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为背景,结合林业、水资源等多学科的技术方法,探讨如何利用资源卫星遥感图像,结合GIS实施快速、准确、经济的大范围生态环境调查,尤其是土地利用/覆盖情况调查。并对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1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解释了森林、土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如遥感的监测与系统地分析等,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源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路域生态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选取的需求,针对公路建设及生态特点,从时相特征、空间特征、数据特征和价格因素4个方面考虑,以近年修建的8条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对其遥感影像进行了筛选。通过公路修建的不同时期、当地植被生长季以及时相一致性,从时相特征对遥感影像进行选择;根据不同尺度所选择的遥感影像分辨率要求,从空间特征上对其进行选择。依据可见光数据、多光谱数据以及高光谱数据的特征\,云量以及光照因素对遥感影像的影响等,从数据特征方面对遥感影像进行选取;考虑价格因素能够更为有效地使用遥感资源。通过这4个方面的筛选,能够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监测选取较为适宜的遥感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了环白洋淀地区1990年-2007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的特征。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阐明了环白洋淀地区17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驱动力,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土地沙漠化监测中TM影像的利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利用TM影像开展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探讨了沙漠化土地的遥感监测方法、影响利用TM影像对沙漠化监测效果的因素、沙漠化土地的TM影像特征和TM影像监测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般性的沙漠化指征及其程度分级系统,其中以地表形态的变化为主要指征,同时考虑土壤、植被及生态系统各方的变化,并使之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和明确的易于判读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毛乌素地区的实际工作,揭示了该地区沙漠土地的动态变化的情况。毛乌素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987年的32586km^2(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67.5%)下降到1993年的30650km^2(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63.5%),减少了1936km^2,在这一段时间里,沙漠化过程总体上是处于逆转中,平均每年均有277km^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北京市发改委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通过开展大量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打造北京天然屏障,保障“绿色北京”的建设。这种跨区域合作的工程项目给监测与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遥感作为宏观监测的新型技术手段,能够辅助掌握和评价工程实施情况,保障环境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通过对北京地区及周边的生态治理工程进行业务梳理和需求分析,针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稻改旱”工程不同的工作目的和业务需求,应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动态监测指标,利用自动分类、人机交互解译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实施前后遥感表征信息进行监测,评价不同工程在治理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遥感动态监测,一是能够准确定位工程治理区域,防止治理区域的重复申报;二是能够监管工程实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评价实施后的效果;三中辅助确定生态补偿费用;四是为工程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 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对广西2005年6月的特大洪涝灾害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评估,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遥感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变化监测已为人们所共识。由于土地 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复杂性,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时,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从 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关系、影像的选择与处理、动态监测方法的选定与 综合及其它多方面知识的参与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 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4D”技术用于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介绍被誉为90年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4D”产品及其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4D”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和方法,给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以珠江三角洲为示范,介绍了区域性农业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摘要: 为探索新的数据源, 研究了IRS-P6卫星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中的应用潜力并进行分析, 就IRS-P6 影像在最大成图比例、最小响应图斑面积、地类可解度、地类解译精度等方面进行试验, 通过试验并根据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的技术要求可知, IRS-P6 卫星影像可以用来制作1∶2. 5 万、1∶5 万等中等比例尺的图件, 更新或者辅助更新1∶2. 5 万、1∶5 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动态监测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即通过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矿山开发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进行客观的反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相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指出工作区存在部分违规采矿行为,很好地实现了对本区采矿行为及影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李登科  刘安麟  邓凤东  张京红 《遥感信息》2002,(2):15-18,10,T00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垦殖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地区 ,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是恢复植被、退耕还林 (草 )。区内地方政府提出 ,15°以上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 (草 )。符合退耕条件的耕地有多少 ,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何 ,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利用陆地卫星 TM影像和数字地形图 ,在 ARC/ INFO和 ERDAS IMAGINE的支持下 ,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解译和坡度计算 ,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坡度图的复合分析 ,编制了坡耕地专题图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生态环境监测方法难以满足宏观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需要的问题。基于空间信息服务理念,面向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具体需求,应用遥感反演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利用ArcEngine中间件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的浏览、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以及海量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功能;利用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开发的遥感反演模块,实现了生态环境关键参数的遥感提取,构建了面向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需求的运行系统。系统实现了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比较方便和准确地通过遥感手段反演关键生态环境参数,并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生态环境监测空间信息产品,从而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震资料解释系统是石油勘探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解释业务需求与解释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常规地震资料解释系统的缺陷,提出与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布集中融合协同工作模式下的大型地震资料解释系统部署方案。该方案已经在陆地及海洋地震资料解释项目上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石油勘探解释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精度分析——以黄河源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覆盖广、时间分辨率高,是区域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源。本文以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为依据,重新归类黄河源区MODIS土地覆盖数据。利用2000年和2006年黄河源区Land-sat解译数据为参考数据,对相应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从数量精度和形状一致性两个方面进行精度分析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形状上,加入权重的总体形状一致性皆在69%以上,其中主要地类草地的一致性达到88%以上;在数量上,加入权重的总体面积相对误差在26%以内,误差主要产生在未利用土地等地类。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在大尺度的土地覆盖监测中仍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各类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物联网技术。针对已有的生物物种监测系统存在大规模监测数据冗余度高、汇聚融合粗糙、系统部署及维护较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变异粒子群的物联网物种监测技术。该技术根据监测区域内物种种类进行区分建立监测分簇,构建监测子系统,结合种群状态及其环境变化进行粒子变异操作,子系统间通过移动代理节点汇聚和转发数据,对全局数据实施混沌扰动以达到高精度数据挖掘和融合。此外,对于监测节点设计了高效和具有自判读功能模块,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仿真实验和数学分析表明,该技术对复杂物种监测实现了自适应维护和全局数据融合判读功能,有效改善了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6.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land degradation can serve policy formulation, restoration optimization, effect evaluation and security early warning, and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 degradation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reas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land degradation in arid areas coupled with bio-physical-socio-economic systems, taking ecosystem services as the link and vegetation-habitat interaction as the core. Secondly, based on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 consistency, stability, inclus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 technical method system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arid areas is established with wide-band remote sensing as an example, which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mining, multi-season spectral mixture decomposition, dryland ecosystem structure analysis and mapping, qua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ryland ecosystem func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f dryl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proces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system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evalu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cales in arid areas.  相似文献   

17.
土地退化遥感监测可以服务于政策制定、修复优化、效果评价以及安全预警,亟需建立和完善土地退化理论知识和遥感方法技术体系相结合的框架体系。在借鉴国内外干旱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为连接,以植被-生境互动为核心,构建了生物-物理-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的干旱区土地退化监测理论框架。其次,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基于光谱混合分解端元空间的一致性、稳定性、包容性优势,以宽波段遥感为例建立干旱区遥感监测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当地环境知识挖掘、旱地生态系统景观要素提取、地表(生物物理)参数遥感反演与定标、旱地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制图、旱地生态系统功能量化与评价和旱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综合模型七个部分。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可以为干旱区不同区域和尺度间土地退化遥感监测评价和对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和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镇亚  刘东兰  郑小贤  张峰 《遥感信息》2006,(3):36-39,i0004
针对典型区的生态遥感监测的需要,采用RS、GIS一体化信息提取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进行了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土地覆盖和生态要素结构变化、生态脆弱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并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16年来该地区的生态质量在不断下降,草地退化和荒漠化的范围在扩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口增长和超载放牧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沙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地区一个严重的环境经济问题,进行遥感动态监测是了解其发展过程、状态和趋势的有效方法。本项研究在确定了沙漠化土地遥感判别指征体系和监测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提出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并以毛乌素沙 地为例,利用不同时期的TM遥感资料对土地沙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揭示出研究区内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为防治沙漠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