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混凝土技术性能必须是一流的,然而受原材料及施工条件限制,传统方法设计的混凝土,有些技术性能无法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为此,三峡工程二阶段混凝土采用掺外加剂,粉煤灰和低水灰比的配合比设计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技术束缚,配制出了高技术性能的水工混凝土,克服了原材料的条件限制,降低了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减少温升,有利于工程施工。三峡工程建设中,两掺一低技术措施的采用,仅原材料一项,就节约经费2亿元以上。本文对这一设计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论证了采取“两掺一低”技术措施的充分必要性,为水工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混凝土技术性能必须是一流的,然而受原材料及施工条件限制,传统方法设计的混凝土,有些技术性能无法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为此,三峡二阶段混凝土采用掺外加剂、粉灰和低水灰比的配合比设计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技术束缚,配制出了技术性能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性能水工混凝土,不仅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而且克服了原材料的条件限制,降低了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减少温升,有利于工程施工,并且兼顾经济性,三峡工程建设中,两掺一低技术措施的采用,仅原材料一项,就节约经费2亿元以上。本对这一设计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论证了采取“两掺一低”技术措施的充分必要性,为水工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程序对混凝土掺MgO和不掺MgO两种方案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掺MgO后的温度应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掺MgO后对基础强约束区混凝土温度应力有明显的补偿作用,是简化温控措施和减少温度应力裂缝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掺用MgO筑坝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琼 《人民长江》2008,39(8):52-53
外掺MgO混凝土筑坝技术是利用MgO混凝土产生的延迟性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在温降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变形,以防止或减少混凝土由于温降产生的裂缝,可以取代或部份取代传统的温控措施,简化施工,加快工程进度,还阐述了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贵州省修建的4座外掺MgO混凝土坝的论述,对设置诱导缝,MgO的合理掺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高层建筑大体积基础混凝土中掺用磨细粉煤灰能延缓水泥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裂缝,由于粉煤灰的低水化热作用和水泥用量的减少可有效的降低水泥水化热值。粉煤灰用于防水混凝土中抗渗性能非常明显,经济技术效果显著,和易性好,施工操作条件改善,工效提高,抗蚀性高,水化热低,并且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与裂缝,特别是在地下防水工程中,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C40级高性能混凝土在抗冲耐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和掺超细掺合料并采用低水胶比配制的是高密实度混凝土,因此这种混凝土水泥石的孔隙不但很少,而且孔径小;同时掺超细掺合料可以大大减少水泥石内的不稳定成分,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从而使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冲磨性。  相似文献   

7.
徐永明 《人民长江》2007,38(3):68-70
为了考查羧酸类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参考在三峡工程中使用广泛的萘系减水剂,对掺用羧酸类减水剂的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麦斯特建材有限公司的几种羧酸类减水剂的品质指标均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T05-2003技术要求;②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掺0.4%减水剂SP8CN-HC或SP8CR-HC,混凝土用水量较掺0.6%萘系减水剂低2 kg/m3,掺0.6% Glenium26减水剂的常态混凝土的用水量较掺0.6%萘系减水剂的低3 kg/m3,而泵送混凝土用水量与萘系基本相同;③与萘系减水剂混凝土相比,掺羧酸类减水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个别除外),但28 d劈拉强度均有所提高,28 d强度拉压比也有所提高,这对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有利;④与萘系减水剂混凝土相比,掺羧酸类减水剂混凝土28 d极限拉伸值均有大幅提高,这对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有利;⑤掺羧酸类减水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比掺萘系减水剂的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防止或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措施:选用低脆性及低热水泥,高掺粉煤灰或其他混合格;选用2低弹强比粗骨料,掺多功能高效缓凝减水剂;优化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配合比,尽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提高极限拉伸值,配制无收缩或延迟性微膨胀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金安桥水电站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安桥水电站大坝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特性,通过对玄武岩微观分析和碾压混凝土的特性研究,配合比设计采用外掺石粉代砂、低VC值、提高外加剂掺量技术路线,有效改善了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及抗裂性能,保证了金安桥大坝碾压混凝土的质量和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0.
在水工抗冲耐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部分纤维,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同时对混凝土的抗冲耐磨特性也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掺不同种类纤维对水工高性能混凝土抗冲耐磨特性的影响,依照纤维自身弹性模量的大小是有所差异的.掺高弹性模量纤维对水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冲耐磨特性的提高幅度要大于掺低弹性模量纤维.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三峡工程右岸大坝在2006年6月前全线达到坝顶高程185 m,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浇筑强度和质量等方面对三峡三期工程采用3 m升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研究成果及其在三峡三期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突破了大坝柱状块分层厚度1.5~2.0 m的施工惯例,并为大体积混凝土3 m层夏季施工积累了难得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三峡二期工程泄洪表孔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通过对部颁标准(SDJ249-88)与三峡标准(TGPS09)的比较研究,针对三峡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标准的特定要求,进一步改进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确保泄洪表孔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符合一流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三峡大坝混凝土设计及温控防裂技术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设计及温控防裂技术的创新方法:大坝混凝土设计从传统的混凝土强度设计转为将混凝土耐久性与强度设计并重,采取了提高大坝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在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技术中,首次提出并应用"个性化"通水冷却方案,混凝土施工监控实施天气预警、温度控制预警及间歇期预警制度,以及细化的综合防裂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塑料冷却水管现场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塑料水管作为大坝混凝土的冷却水管在国外已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而国内仅在二滩水利枢纽中普遍使用。在三峡工程中进行塑料水管替代黑铁管作为混凝土冷却水管现场试验 ,分析比较其冷却效果 ,以便在满足三峡工程实际应用的前提下 ,寻找合适的塑料管材、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此次试验表明 :三峡工程采用塑料水管代替黑铁管作为坝体冷却水管将在简化施工、进度和温控效果上带来一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混凝土坝来说,裂缝是常见的现象,混凝土大坝裂缝问题的解决是坝工界的一项重大课题。三峡三期大坝在一、二期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精细研究、改进、试验、创新,创造了一套特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经过在工程中的全面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创造了无裂缝混凝土重力坝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国内外所关注。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抗御洪水和提供清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将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峡工程已于1993年12月开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2003年6月水库蓄水、永久船闸通航,7月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三峡工程建设要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三峡工程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也是对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坝段4.5 m升层混凝土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临时船闸2号坝段甲块混凝土因大坝蓄水验收要求,须在50d内完成28.5m高的混凝土浇筑,如按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是无法完成的。工程实施中,采用了4.5m大升层混凝土施工方案,通过加快混凝土入仓速度,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模板设计,注重混凝土初期冷却,缩短混凝土间歇期等一系列措施,提前7d完成了目标计划。临时船闸2号坝段4.5m升层混凝土的施工经验,可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会超  张超然 《水利学报》2002,33(10):0091-0095
三峡工程自1993年开工至今,已经历了十个年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进度符合总进度计划要求,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之内,并在一些技术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造了世界水电建设史上一批新的记录,1999年~2001年混凝土浇筑连续三年三破世界记录,本文对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重大科技成就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三峡工程大坝施工过程中各类混凝土预埋件的施工工艺。为确保坝体混凝土 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规范了有关工艺,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了监督检查,从而确保了工 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0.
姚燕  李文伟 《人民长江》2016,47(22):72-74
大坝混凝土因温降引起的收缩开裂一直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世界性难题。依托三峡工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发出大型水电工程专用微膨胀高镁中热水泥的制备与应用技术,为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提供新思路;在管理创新方面,在国内外首次创建了水电工程水泥混凝土材料质量保障体系,为保证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