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淼 《山西水利》2005,21(2):78-79
从资源水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阐述了水资源系统规划、统一优化管理的基本理念,说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前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水是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所必须的基本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水利要为二十年翻三番提  相似文献   

3.
水利管理与环境保护是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澳大利亚政府水管职能、水市场机制、法律政策、及对水环境、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做法可以借鉴。澳洲雪山水利工程的管理、水保做法及建管机构职能转变符合国情,是学习范例。要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认识,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水事执法。尤其是对现行水利建设工程企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及组成模式和水库管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体制要突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移民搬迁资金使用形式以及建设管理机构职能的转变为市场服务的要求要给予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红兵 《中国水利》2003,(23):29-32
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由水引发的争端将改变我们对水的认识、用水方式以及管理水资源的方式.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制约因素.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人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水利国有资产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实施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浅析现代水利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代水利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行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在《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一文中,将现代水利的内涵定位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水的安全性和水环境建设为主线,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中心,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充分发挥水资源多功能作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与生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水利正在实践着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着重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市场、水管理、水文化上做文章,与传统水利相比,突显出许多优势。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由单一目标走向多目标的协同发展。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指导思想与目标的不同。工程水利注重水作为国家发展的经济资源的性质,以强化人对自然的控制为指导思想。以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而资源水利不仅注重水的经济性质,更注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积极主动地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或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临沂市水利局的水资源规划和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2003年底,山东省临沂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全市淮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一次集中普查监测,并分析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8.
  AM 《水利水电技术》1996,(11):11-14
俄罗斯的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湖泊、地下水等组成.境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且存在着污染问题.俄罗斯水利管理的基本战略是建立起一套能够鼓励和促进水资源安全使用的完整机制,使得用水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具体用水中,循环用水系统在俄罗斯工业用水份额中约占84%.为了保证用水的持续性,俄罗斯联邦制订了《俄罗斯联邦水法》和各项法规、法律,对工业、生活、灌溉等用水作出了严格规定.俄罗斯的水利管理机构有联邦机构、流域机构、地方机构。所有管理机构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没有严格的行政等级和隶属关系,每个机构均被赋予了严格加以确定的权力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试析城市生态水利的理论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历史大致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四个阶段:(1)原始水利阶段。(2)工程水利阶段。(3)资源水利阶段。(4)生态水利阶段。城市生态水利是以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旨在城市保护、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环境并确保水生态和水资源安全的水利建设和水事活动的总称。城市生态水利有如下特征:(1)城市生态水利的提出和蓬勃发展是人们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回归。(2)城市生态水利具有丰富的内容。(3)城市生态水利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人水和谐、协调共处为出发点,对新的治水思路理念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10.
王辉  侯真  李林 《山东水利》2007,(5):57-58,61
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基本因素,应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予以保护。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在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努力实现水利工作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农业水利向国民经济水利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围绕SDGs水资源相关目标,构建了本土化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广东省及其21个地级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广东省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广东省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缓慢提升,可持续性时空差异、目标差异均十分明显,珠三角核心区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较高,粤东及粤西地区较低;生态环境系统对可持续性支撑度最高,其次为水资源系统与效率系统,公平系统支撑度最低;供水、蓄水能力的改善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的提升,水生态退化、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空间失衡等因素是水资源综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用水效率提升目标(SDGs6.4)可持续性最高,水质改善目标(SDGs6.3)、水生态恢复目标(SDGs6.6)及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SDGs14.1)可持续性明显落后,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目标(SDGs6.5)及陆地生态环境修复目标(SDGs15.1)可持续性尚可,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呈现效率优势与“水质-污染-水生态”劣势并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题导向的水生态文明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水环境问题的特点、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征,探讨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认为水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为目标,形成用于规范人类涉水行为,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一整套理念、技术和管理成果体系;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健康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持续理论、系统协调理论内涵,从区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社会现状要素相互耦合、共同支撑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协调度概念及其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有关数据对2003—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安全形势演进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因素导致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度变化不稳定,其余3个子系统可持续度基本呈现逐年提升态势;2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协调度波动变化,是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耦合导致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稳定;3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安全等级逐渐提高,安全态势趋于好转。未来,有关部门应在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和统一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水资源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区域水资源系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平均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及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使其水资源配置走上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水利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宏观的角度 ,介绍我国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 ,分析水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 ,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吐鲁番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认为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采取开源节流并举的措施,建立高效防污的节水型社会,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张范 《中国水利》2005,(18):34-36
"跑马圈水"既有企业追逐利润的经济动因,也有电力体制改革及国家资源占用制度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经济动因分析,指出其可能造成的无序开发的危害,进而提出清除不利影响的制度措施,以防止和避免因水电开发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管理对西部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利影响,维护水能资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我国水利发展的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0,(10):16-17
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以致于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占用生态用水满足经济用水需要。进入21世纪,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当务之急,水利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保生态环境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龙腾锐  姜文超  何强 《水利学报》2004,35(1):0038-0045
本文概要总结了当前水资源承载力认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未能与水资源承载力有效地结合。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水生态系统承载的效用与价值,对水资源——人类系统做了简要的生态经济分析,认为应将水生态系统作为水资源承载力中的承载主体,并以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全部生态经济服务为基础开展研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原则、可持续性和发展概念等,较详细地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在生态、技术、社会经济和时空等方面的内涵,并给出了基于这些内涵的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及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袁弘任 《人民长江》2002,33(Z1):50-53
The major faced problems at present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① uneffective control in river water pollution threatens seriously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② shrinkage of lake area and serious eutrophication; ③ soil-water losses degrad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④ the impact of TGP and S-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n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In the light of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y must be adjusted and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supported by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① establishing overall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lief system; ② developing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agriculture; ③ taking "giving priority to water saving on the basis of pollution control" as urba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y; ④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with sources control as main point; ⑤ guaranteing water demand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⑥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maintaining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n the basis of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⑦ study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rans-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western China devolopment. The key of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s to reform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rice policy. It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s well as the whole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