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结合哈尔滨市城市步行街区建设实践,从分析步行街区的空间与功能构成入手,重点研究城市步行街区的功能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模式;分析城市步行街区空间涵义、特征和步行空间界面构成要素。通过研究城市步行街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与空间的构成,为塑造城市步行街区空间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中步行街区的历史、形态、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出步行街区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一些步行街案例的简单描述,提出步行街区规划设计的建议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总体框架下,根据西城区北中轴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特点及特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风貌特征.进行道路步行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步行环境系统的研究.探究城市生活对步行活动的需求,调研街道物质环境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以及步行活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的关系,以在旧城文化保护地区对步行环境系统的架构,以达到安全、交往、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杭州典型街区居民步行活动数据,利用社群属性、物质环境、心理感知三组变量构建两水平泊松回归预测模型,探索街区复合环境对步行日常事务、独步健身、步行交友聚会三类活动的影响。结论为,三类步行活动呈现由低到高的街区异质性特征,反映了城市步行行为环境的演进规律;社群属性、物质环境与心理感知因素分别构成步行行为环境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与强化因素,并呈现交互作用;街区土地使用策略对步行行为选择的影响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但更富效率的作用还有赖于体系化、协同化的精细管理与相关策略的配合。最后,从街区环境的规划定位、营造方法与管理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可步行街区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由虎 《山西建筑》2009,35(34):23-24
研究了我国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现状,通过对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城市传统步行商业街区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指出要因时适宜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更新和总结经验,以提高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总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绵阳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为例,着重探讨"人本主义"在步行街区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街区内部各项要素的布置分析,从城市人的行为心理及环境心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步行街区应有的社会效盎价值,力图在设计实践中凸显人与人,人与街道的和谐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建设时期,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由于其独有的生存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升值空间备受开发商的青睐。然而在商业开发过程中,对历史街区步行环境的更新与整治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与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风貌逐渐趋同走向"千街一面"的问题。如何营造商业历史街区独特的景观环境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以武汉天地商业步行街为例,通过对其步行环境构成元素的分析,分别从空间策略、文化策略、更新策略、人性化策略4个方面对提出了对商业型历史街区步行环境更新与整治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以往多项量化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探讨了在街区和社区尺度下城市环境特征与步行出行选择的关系,明确了能够鼓励人们步行出行的城市环境特征。研究结果对建立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湿热地区夏季空气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太阳辐射强烈,人们在此种气候条件下的室外步行商业街区活动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甚至是中暑。因此,高品质的室外热环境既对于步行商业街区在吸引人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为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活力。通过对南宁市典型步行商业街区夏季室外热环境变量进行测试,从而得出热环境与周围材质和建筑类型有关,遮阳形式是决定人在步行通道空间中是否感到舒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市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从步行距离、步行时间与步行心理等3个方面测评站点地区的宜步行性,分析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搭乘轨道交通的步行者最关注步行环境的便捷性,街坊尺度划分与干道过街等待是影响目前步行便捷性的主要时空因子:安全性、连续性和愉悦性等其他环境特征也会对步行者的时空感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发现不同街区类型之间的步行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城市外围住区的步行环境恶化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陈泳  胡晓蔚 《建筑技艺》2021,27(5):110-113
从多学科视角解析宜步行街区的建成环境特征,认为其营建不能局限于专项的步行系统本身,而是需要整体考虑与步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通过对瑞典三个滨水住区展开案例研究,从便捷可达的路网肌理、绿色导向的多元交通、功能复合的土地使用、水绿交融的公共空间与慢行友好的街区建筑等方面探讨步行友好街区的形态特征及设计策略,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宜步行街区的建设模式与内容,促进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屈晓勤 《建筑知识》2013,(12):36-37
本文所研究的郊区商业步行街区是适应大城市环城游憩(即郊区休闲)理念下产生的商业群体建筑模武。有别于城市商业步行街区受限于城市肌理的高密度布局,其空间序列的规划设计有更充裕的发挥空间,设计的主要矛盾也转向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消费心理以及如何与郊区环境有机共存。文章阐述了基于郊区休闲行为需求的商业步行街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以一些郊区步行商业街区为侧,对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序列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表明,街区建成环境特征会影响居民日常通勤、休闲步行出行活动。然而建成环境对于居民购物出行的影响研究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街区。文章探寻生活街区建成环境要素对上海中心城区居民选择步行、骑行、公交及驾车等购物出行方式的影响。在获取2 479位居民日常购物出行特征、感知环境评价以及个人社会属性后,结合实测的街区建成环境指标,运用多项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居民购物出行方式除了受年龄、家庭收入、交通工具拥有量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街区路网特征、土地利用、步行设施、街道界面以及公交可达性等建成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角色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特征,进而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模式,最后从决策主体、设计主体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互动3个方面形成城市步行街区建设的社会互动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市中以商务商业为主要功能的混合街区数量不断增加,其开放性的街区内部步行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选取南京河西CBD一期南部街区和日本品川国际城进行调查和研究,从效率和舒适两个维度,构建开放街区步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指标对比分析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品川国际城步行效率明显较高,两者舒适度相当。研究得出影响开放街区步行环境质量的4个主要空间形态因素:商业空间形态、步行系统结构、外部景观形态和建筑界面形式。此外,街区规模及开发强度对步行环境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城市空间的紧凑策略是提升步行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步行街区业态多元化是市场开放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竞争激化,呈现出乱的"病态",科学合理的业态分布以赢得竞争优势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现状业态分析,从业态定位、业态策划、业态空间布局3个方面提出更新策略,探讨城市步行街区业态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9)
研究采取宏观的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和微观的城市设计品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轨道交通站地区的环境宜步行性进行测评,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相比宏观的城市形态因素,微观的城市设计因素对于步行感知的影响更大;便捷性是站区宜步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受街区路网形态的影响,还与街道空间品质相关;步行环境的总体评价来自于不同层面的步行环境感知的叠加与重组,部分环境要素更是起到主导作用;步行者的社会属性也会影响其对于步行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江津市文化步行街环境特征和地方文化特征 ,探讨了城市历史地段的商业步行街区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提出尊重环境、延续文脉是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商业步行街区外部空间环境上,能很好地凸显城市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质量及其建筑格局形态可以作为参照物,使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及评价更为深刻。文章以郑州百年德化商业步行街的改造设计为研究基础,对城市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方法进行了有意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评析了该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的成败之处,相应地提出改造设计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受到广泛诟病。究竟住宅小区应不应该开放?未来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怎样?本文从城市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的角度,分析当代机动车主导的城市格局下的步行环境现状、针对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化等现象,阐述合理街区尺度、连续的城市肌理、公共空间节点网络、道路的步行友好性等要素对当代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作用,指出开放住区的建设不在于住宅小区是否有围墙,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具有合理步行尺度的街道网络、创造具有连续性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此为支撑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住区,建立街道界面与步行路径的耦合关系,同时保留住宅街区内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展现未来以公交为导向的、低碳生态的、人性化的宜居住区规划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