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继乳品加工业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后,国家发改委再度出手调控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门槛。日前,国家发改委新近出台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据了解,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乳制品行业行为的法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对奶源基地、改(扩)建项目、新增加工规模等做出刚性规定。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乳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将使得中国乳业的整合时代随之到来,并购将成为中小乳制品企业的一大出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24号文件(国办“通知。)下发以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采访了乳品行业的专家,行业协会的领导以及企业的代表。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国务院24号文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饮料工业》2007,10(10):54-55
我国饮料行业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从最初单一的碳酸饮料发展到如今的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蛋白饮料及功能饮料的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一切都得益于饮料研发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多年的超常规发展,乳品行业的许多“硬伤”引起的阵痛逐渐发作。和消费者为在诸多品牌里选择一个最可靠而苦恼的处境一样,承受各方压力的乳业企业似乎正站在一个岔路口,哪一条是平坦的大路?怎样才能获得走下去的动力?换句话说,就是乳品行业如何发现并把握下一步的发展机遇。从2004年第一季度和2005年第一季度销售增长的情况来看,碳酸饮料、有机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比重很大,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具有非常巨大的数字。而牛奶及酸奶等乳品市场增长发展到今天,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可仍然不比碳酸饮料。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认识的加强,乳品增长的幅度比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快得多,未来增长的潜力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皇氏乳业在上思、来宾、邕宁、武鸣等地建立起了11个卫生防疫体系健全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均采用国际先进的挤奶设备及奶牛培育技术,其中上思基地在2004年度被评为"全国50家示范养殖基地"之一。同时,公司还发动农民建立奶牛基地,公司采用自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集中圈养奶牛,并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产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并签订保护收购鲜奶、收草等协议,解决农民鲜奶、牧草销售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大大降低了牛奶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饮料工业》2014,(12):37-37
<正>巧克力牛奶不属于体育运动类的饮料,目前研究发现巧克力牛奶可以成为运动饮料,增强体能,加速恢复体能。牛奶行业人士希望这个发现能家喻户晓。澳大利亚乳品行业强力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组织(FSANZ)推广这一发现,建议包装淡化"健康标志",突出电解质运动饮料功能,使牛奶和以牛奶为主的饮品视为运动饮料类商品。澳洲乳品行业服务机构政策顾问Helen Mair介绍:"通过研究,发现有很多的证据表明牛奶可以为补充体能,增加水份、肌肉恢复和提高运动表现,我们要把这些通过牛奶的包装告诉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王志洪 《中国食品工业》2007,(1):16-16,18,19
当我们怀揣着喜悦的心情迎来2007年时,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乳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让我们记忆犹深或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007年的中国乳业又有哪些发展特点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呢?  相似文献   

8.
我国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品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不仅产业链长,而且环节多,涉及了第一产业(农牧业)、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等)的纵向延伸,其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整体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本文通过对以乳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关注的重点,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全面提高我国乳品质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美食》2010,(8):56-58
一、为什么要整合完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品是我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量迅速攀升,乳品行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食品产业之一。乳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整个乳品行业在各种安全危机中已经被折磨得筋疲力尽,乳品安全脆弱得神经越绷越紧。现在新的食品安全法正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也可以说不重视也不行了。但就是在全民要求安全的呼声中,仍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屡跃红线,大事件虽不多,小毛病却是不断。随便在网上浏览或翻翻相关媒体都能看到相关报道,这里有大企业的管理纰漏,更有流氓企业的昧心而为。因此,就安全话题本刊编辑部采用了圆桌会议的形式,搭建起一个让各家乳品企业、供配商共同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乳品安全从来都是整个行业最受关注的事情。注目乳品安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消费观念和行为日渐成熟,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乳品企业更加重视的今天,乳品安全的神经始终是越绷越紧。日益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更使得国内乳品企业甚至一些知名乳品企业屡现乳品安全问题,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工艺生产出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饮料除能提供人体必需的水分外,还能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炎炎夏日即将到来,饮料消费又将迎来一个高峰。为改善饮料的感官品质,赋予产品优良的质地、口感、色泽,延长产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13.
孙宁 《广西轻工业》2015,(1):18-19,29
广西乳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包括黑白花乳和水牛乳两种乳品产业链,但与发达地区乳业相比,还较薄弱,存在一些问题,乳业的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广西乳制品行业,有利于带动农业和畜牧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需加强对乳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促进广西乳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乳品市场最近几年给我们的感觉似乎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备受关注,风波不断,但企业发展却越发稳健扎实,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越发完善,同时老百姓的承受力也变得逐渐理性.不再盲目的浮躁和极度敏感,这一切表明中国乳品行业成熟稳定的市场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尽管在诸多问题困扰下,黑龙江省乳品企业在国内的地位并不强势,但黑龙江省乳业依然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利用优势扬长避短,是能否实现黑龙江省乳业突破的关键。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建立更加集约化的大奶源基地,建立众多的“万头牧场”和饲养几百头的“奶牛小区”。既可以进一步保证奶源质量安全,又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打出有黑土地特色的绿色招牌,将黑龙江省的乳品变成中国乳品行业中的“五常大米”。  相似文献   

16.
高玉成 《中国食品工业》2007,(8):16-16,18,19
<正> 近年来,我国乳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HD6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3302万吨,已超过俄罗斯、巴基斯坦,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乳品加工已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分析当前乳业发展现状,我认为可以用几个"从未有"加以概括。一是党和国家领导对乳业发展从未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乳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从喝奶的重要意义、发展乳业的重要性及怎样发展乳业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品工业》2011,(9):28-29
近期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豆类、谷类、坚果类和植物提取类的饮料已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些类别的增长都是发生在中国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之后,这个事件导致6名婴儿死亡。因此,人们开始转向用这些类别来代替牛奶或含乳饮料的饮用。  相似文献   

18.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第一轮对乳品企业的审核结果,在全国1176家申请重新核准生产许可资格的企业中,643家获得了通过,426家未获通过,另有107家处于停产整改中,通过率不足55%。另外,约有数百家的企业未做申报而主动退出乳品加工行业。这与此前业内及社会各界普遍推测的大约2成左右乳企出局的预判相去甚远,而且对于由此留下的市场空间业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未来行业发展态势也有不同解读,就此笔者谈一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乳品行业内,“中国制造”在消费者面前已不再是荣耀,已经变得沉重和纠结。国产奶粉不受欢迎,国产牛奶让人忐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能众说纷纭,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公信力让消费者不信服却是最核心的原因。这次国家质检总局从政策层面强制加强乳品企业的产品检测,有利于恢复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信心。真正破解乳制品行业的公信力危机,最大的根源在于人。比如从国内乳业历次爆发的危机来看,损害行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奶农与奶企之间的紧张博弈关系。年景不好时,奶农杀牛减产;等到年景好了,产量跟不上,奶农又制假掺假。这次增强企业的产品检测能力,补强了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中的最后一环.但如何保证奶农和奶站在源头提供安全的奶源,还需要政府部门继续提高行业自律、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1为什么要整合完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品是我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量迅速攀升,乳品行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食品产业之一。乳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