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料工业》1976,6(5):30-34
2.偶氮色淀及含金属偶氮颜料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可溶性基团的偶氮色素与钙、钡等金属形成的不溶于水的颜料叫做色淀。因此,这类  相似文献   

2.
沈永嘉 《上海染料》2007,35(6):22-27
简要介绍有机颜料定义及其与无机颜料、染料区别,普通有机颜料与高性能有机颜料在结构上的特点和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陈荣圻 《上海染料》2003,31(4):32-35
有机颜料的开发与研究,不应局限于合成工艺和应用性能,应同时考察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就有机颜料涉及的致癌芳胺,特别是DCB作了详细探讨.其它如合成和检测过程中生成的致癌芳胺、氯化物、环境激素、AOX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周春隆 《上海染料》2005,33(3):31-38,42
该文对有机颜料新型化学结构、应用特性、新合成技术、颗粒与极性调整加工技术给予系统地讨论;论述了有机颜料工业技术值得重视的有机颜料分子化学结构、有机颜料粒径大小、形状、粒径分布及颜料颗粒表面极性调整对其应用性能的影响,作者提出了有机颜料工业技术的"核心技术"(S & PPP)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杂环类有机颜料的结晶形态特性、晶格结构、晶体微观形貌对其颜料应用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片形、针形、棒形与球形等不同结晶形态有机颜料的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春隆 《上海染料》2004,32(3):39-43
该文对于有机颜料的主要应用性能,主要仪器分析类型、特性、用途以及在有机颜料领域的应用性能的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中,人们意识到加大颜料的分子量和引进降低颜料溶解性的取代基可以提高颜料的各项牢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高性能有机颜料.  相似文献   

9.
周春隆 《上海染料》2003,31(2):26-30
该文较系统地讨论了作为塑料与树脂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及溶剂染料,并重点介绍了塑料、树脂对着色剂性能的要求;适用于塑料主要类型的有机颜料;有机颜料制备物及有机-无机混合物;溶剂染料化学结构类型、特性;主要用途与适用于塑料、树脂着色的应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有机颜料工业技术核心或关键技术概念,内涵包括有机颜料化学结构、颜料粒径大小与分布、颜料粒子形状与晶体形态及颜料粒子表面极性。为获得符合要求的应用特性、改进或超越某些颜料品种应用性能,必须高度关注有机颜料核心或关键技术,研究与调整重要的影响因素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春隆 《上海染料》2009,37(6):24-29
该文较系统地讨论了作为塑料与树脂的着色剂的有机颜料,重点介绍了塑料、树脂对着色剂性能的要求,适用于塑料着色的有机颜料类型,有机颜料制备物。介绍了树脂着色的相关颜料表面的改性技术与特定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有机颜料工业技术核心或关键技术概念,内涵包括有机颜料化学结构,颜料粒径大小与分布,颜料粒子形状与晶体形态及颜料粒子表面极性。为获得符合要求的应用特性、改进或超越某些颜料品种应用性能,必须高度关注有机颜料核心或关键技术,研究与调整重要的影响因素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肖刚  孙朝晖 《上海染料》2001,29(6):27-36
该文综述了酞菁类、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和喹吖啶酮类有机颜料的最新技术进展,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苯并咪唑酮和杂环类有机颜料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肖刚  孙朝晖 《上海染料》2002,30(1):24-27
该文综述了酞菁类、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和喹吖啶酮类有机颜料的最新技术进展,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苯并咪唑酮和杂环类有机颜料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有机颜料分子结构中存在氢键,包括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氢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颜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熔点、溶解度、耐热稳定性、耐光与耐气候牢度、耐溶剂性能等。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不同颜料形成氢键的条件,氢键对有机颜料应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有机颜料商品化剂型的重要特性,颜料的表面改性(修饰)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改性工艺技术的类型,诸如以经典表面活性剂改性(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松香酸、松香胺及有机烷胺等);颜料衍生物改性技术,(添加方式及处理过程中生成);研磨,溶剂处理及酸溶与酸胀;聚合物处理(制备物,高分子分散剂与包膜技术)及以无机化合物实施改性(包核、表面键合及低温离子溅射)。并对偶氮、酞菁及杂环三大类别主要颜料品种的商品化与改性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改进有机颜料的耐溶剂性、耐热稳定性和耐迁移性,可设法增加颜料的分子量、引入不同极性的取代基。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可提高颜料的耐久性、耐光性和耐气候牢度等。运用双结构体系的组合技术则得到应用性能优异的高档商品有机颜料。将金属原子引入有机颜料分子中,不仅影响颜料的颜色,更有利于改进其耐气候牢度和耐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有机颜料商品化剂型的重要特性,颜料的表面改性(修饰)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改性工艺技术的类型,诸如以经典表面活性剂改性(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松香酸、松香胺及有机烷胺等);颜料衍生物改性技术,(添加方式及处理过程中生成);研磨,溶剂处理及酸溶与酸胀;聚合物处理(制备物,高分子分散剂与包膜技术)及以无机化合物实施改性(包核、表面键合及低温离子溅射)。并对偶氮、酞菁及杂环三大类别主要颜料品种的商品化与改性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调查分析了国内外有机颜料生产、品种、用途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有机颜料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此外,在详细分析了已知有机颜料品种结构的基础上,遴选出最为重要的中间体品种,并逐一介绍了其生产概况、用途、合成路线及特点和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20.
陈荣圻 《上海染料》2003,31(3):38-42
有机颜料的开发与研究,不应局限于合成工艺和应用性能,应同时考察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就有机颜料涉及的致癌芳胺,特别是DCB作了详细探讨。其它如合成和检测过程中生成的致癌芳胺、氯化物、环境激素、AOX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