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规划了基于知识的坦克装甲车辆设计流程,然后根据设计流程将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知识划分为创新设计知识、选型/可重用设计知识、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知识.利用本体、基于实例推理、功构映射和模板方法对3种设计知识进行组织建模.基于该建模方法开发了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平台软件,并规划了其与企业已有信息平台之间的业务流程及集成模式.最后,采用该软件对某车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步骤 ;列举和分析了一些出色总体设计范例的设计思路与特点 ;归纳提出了总体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原则 .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战场威胁和未来战场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多频谱隐身需求,论述了隐身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差距,以及国内坦克装甲车辆多频谱隐身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坦克装甲车辆隐身材料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材料在坦克装甲车辆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从部队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坦克装甲车辆用材料的设计要求;展望坦克装甲车辆用材料的发展,预测未来坦克的防护趋向于全面防护,要扩大防护领域,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车辆用材料,以满足对其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概念防护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  相似文献   

6.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明  刘勇  胡建军 《兵工学报》2017,38(6):1192-1202
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简称车电)是坦克装甲车辆平台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影响坦克装甲车辆信息化水平和战术性能。由于对其兼具信息化总体和车电功能系统双重角色的内涵认识不清晰,车电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阐明了车电系统本质内涵,得出“坦克装甲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综合”的结论,并通过梳理、分析车电技术的发展进程,凝炼了传感综合、显控综合、席位综合、处理综合与信息综合等重点,提出车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流程及仿真建模方法,为坦克装甲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坦克装甲车辆散热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克装甲车辆散热系统是车辆总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现代坦克装甲车辆的散热系统必须十分重视与强化系统设计意识,挖掘系统匹配与优化设计的潜力.在强调系统设计思想的同时,较详细地讨论了与散热系统设计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物理与技术问题,首次提出了在系统设计中的系统模拟试验方法,从条件上保障了散热系统的研制与发动机、传动箱的研制同步进行,把散热系统的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外"以乘员为中心的设计贯穿于系统工程开发生命周期"这一坦克装甲车辆先进设计理念,论述了在世界坦克装甲车辆领域居领先地位的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和BAE系统公司所研究的坦克装甲车辆现代设计方法 (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的四步骤方法和BAE系统公司的SES方法),指出了人在回路中的可视化实时综合仿真系统已成为现代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确定了可视化实时综合仿真系统的2种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具.最后,就推进坦克装甲车辆数字化设计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坦克装甲车辆仪表和指令系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指出多媒体、智能化是未来坦克装甲车辆仪表和指令系统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10.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论述了未来地面战场坦克装甲车辆面临各种武器的威胁,提出了防护的新概念,阐述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发展的总体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Probes into a new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arranging the powerhouses of tank & armored vehicles. Theory and method of 3-dimensional rectangular packing are adapted to arrange effectively almost all the systems and components in the powerhouse of the vehicle, thus the study can be regarded as an attempt for the theory'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tank & armored vehicle design. It is proved that most parts of the solutions attained are reasonable, and some of the solutions are innovative.  相似文献   

12.
坦克装甲车辆接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地技术是保证坦克装甲车辆电磁兼容性(以下简称EMC)的重要技术, 合理的接地设计有利于抑制电磁干扰, 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电磁兼容性. 该文根据坦克装甲车辆EMC特点, 讨论了接地系统产生电磁干扰的机理, 分析了典型EMC故障, 提出了接地系统的控制技术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Probes into a new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arranging the powerhouses of tank & armored vehicles. Theory and method of 3-dimensional rectangular packing are adapted to arrange effectively almost all the systems and components in the powerhouse of the vehicle, thus the study can be regarded as an attempt for the theory'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tank & armored vehicle design. It is proved that most parts of the solutions attained are reasonable, and some of the solutions are innovative.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履带车辆空气阻力系数不准确、影响机动性能计算的问题,开展了履带装甲车辆空气阻力系数测试研究。利用相似性理论,对多种履带装甲车辆微缩比例模型开展风洞试验,获得不同类型履带装甲车辆的空气阻力系数值。结果表明:履带装甲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中,主战坦克空气阻力系数可选择0.92,自行火炮类型车辆空气阻力系数可选择0.99,步兵战车等类型车辆空气阻力系数可选择0.83;试验结果为车辆机动性精确计算提供了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坦克装甲车辆要有更高的的战场生存能力来应对各种威胁。对当前国内外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介绍了国外典型装甲车辆采用的先进防护技术,阐述了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动向与特点,分析了伪装技术、轻装甲材料、主动防护技术、非对称作战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了对我国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6.
某中型坦克可操纵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原理 ,按照国军标的标准 ,建立了装甲车辆驾驶员的二维运动模型 ,并在实车参数测量基础上分析了某中型主战坦克操纵过程中的人机适应性 ,其评估结果对于选拔装甲车辆驾驶员以及该车型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红外探测和成像技术的发展,减弱特种车辆的红外特征、提高其防护能力已成为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以某型特种车辆动力舱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力舱温度场热动态试验测试,并分析结果,得到了动力舱稳态温度场分布.为特种车辆动力舱温度场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提供了对比数据,对动力舱红外隐身结构设计、提高动力舱内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坦克、装甲车乘员热应激问题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新梅  袁修干 《兵工学报》2009,30(11):1527-1532
分析了坦克、装甲车内高温环境以及核生化防护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乘员经常处于高度的热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了乘员的生存和战斗力。分别综述了空调和微环境冷却方案对于减轻坦克、装甲车内乘员热应激的研究、发展状况。结论指出:微环境冷却方案较空调具有能耗低、尺寸小、重量轻、技术简单、降温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穿着NBC防护服的乘员)等特点,是目前解决坦克、装甲车乘员热应激问题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