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小龙  蒋家羚  刘宝庆 《化工学报》2004,55(7):1047-1052
建立了盘式连续干燥器内加热盘面物料的传质模型,给出了干燥器内料环高度、盘面积料量及干燥时间的计算方法.应用颗粒传热理论和扩散理论,导出了每道料环的传热计算公式,由该迭代公式可逐步计算出每道料环的出料温度、出料湿含量及干燥速率.扩散理论中的惟一经验参数——搅拌参数Nmix,在本模型中可由不同进料工况下的多组实验数据加以确定.最后给出了应用该模型进行计算的实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误差一般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
刘宝庆  蒋家羚 《化工学报》2006,57(7):1532-1536
以达到最大有效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为优化目标,利用已建立的多层圆盘结构废轮胎裂解塔的传质传热模型,给出了刮扫面积重叠率、主轴转速、耙杆安装系数、耙叶数目间距及安装角度等裂解塔主要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刮扫面积重叠率ξ在区间(0, ξc)为宜;主轴转速ω应在保证最终产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选取较高值;裂解塔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多耙杆系统;耙叶间距的更优设计方案是使各料环对应临界处理量相等;耙叶安装角度一般取为45°,此时耙叶所受阻力最小,对料环搅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废轮胎裂解回收炭黑和燃料油的立式裂解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废旧轮胎裂解塔是一种传导加热型单元设备,将无钢丝废旧轮胎裂解为炭黑、液态油和可燃气,具有节能、环保和操作弹性大等优点。主轴转速和加热介质温度是影响裂解塔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主轴转速为7~8r/min,加热介质温度为700℃时,传热效果较好,裂解速率较高。根据扩散理论,建立了加热介质无相变,且各加热盘所通介质完全相同工况下的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与裂解塔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蒋家羚  刘宝庆  刘小龙 《现代化工》2003,23(Z1):215-217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轮胎裂解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节能、环保、适应性强的新型裂解塔.该塔以裂解产生的干气为热源,能灵活、方便地调节炉内温度和料块停留时间,实现轮胎料块的充分裂解.同时讨论了裂解温度、压力及裂解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超弹性本构模型在轮胎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友善  王锋  王浩 《轮胎工业》2009,29(5):277-282
对3种主要的超弹性本构模型进行对比,并基于非线性力学理论对轮胎用橡胶材料单轴拉伸力学行为进行测试;假设橡胶为完全不可压缩材料,给出Neo-Hookean,Mooney-Rivlin和Yeoh 3种超弹性本构模型常数的确定方法;在Ansys软件中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轮胎充气状态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轮胎小变形条件下,线弹性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分析裂解回转炉结构并建立废旧橡胶裂解物料颗粒(橡胶物料)运动的数学物理模型,得到回转炉体螺旋角、长度和转速对橡胶物料停留时间的影响公式及橡胶物料在回转炉中充分停留情况下处于滚落运动模式时炉体的理论转速范围;通过颗粒力学仿真软件(EDEM软件)对橡胶物料在回转炉中的运动进行模拟,得到橡胶物料混合程度最佳的炉体转速;对比加入循环介质二氧化锆小球前后的橡胶物料运动状态,分析二氧化锆小球对橡胶物料运动和传热的影响;通过橡胶物料在300 ℃时的传热情况推断出废旧轮胎裂解过程中回转炉内顺丁橡胶的传热效果较好,其次是溴化丁基橡胶,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较差。  相似文献   

7.
废轮胎热裂解设备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立式裂解塔 ,与国内外现有试验设备比较 ,该结构具有操作条件可灵活调节、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目前年处理量为 3kt的试验设备已制造完成 ,并成功进行了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8.
废轮胎热裂解设备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立式裂解塔,与国内外现有试验设备比较,该结构具有操作条件可灵活调节、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目前年处理量为3kt的试验设备已制造完成,并成功进行了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9.
微波敏化剂传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敏化剂为内加热源,利用微波加热塑化聚合物的原理。通过空间离散建立了敏化剂在聚合物基体中为内热源加热塑化聚合物过程中的传热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并给出了求解此传热模型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0.
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废旧轮胎/橡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从裂解、催化裂解、轮胎原料、反应动力学以及工艺条件等方面概述了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利用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催化裂解成为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利用的主要方式,研究较多的催化剂主要是ZSM-5、MCM系列以及ITQ系列。  相似文献   

11.
结合传热学中非稳态导热理论,对轿车地毯热成型加热和冷却阶段中的传热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分别建立了加热和冷却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加热和冷却时间的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将理论模型应用到实际的轿车地毯生产工艺中,论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杨逸雯 《橡胶科技》2023,21(2):0098-0099
一种碳纳米管/炭黑聚集体及制备方法和高性能轮胎胎面胶料组合物;一种基于自编程序的轮胎胎面复杂花纹有限元建模方法;一种用于轮胎生产的返胶装置;一种可生物降解自修复橡胶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半径可变的非充气轮胎及其主动防侧翻方法;一种智能控制的橡胶硫化工艺、方法及系统;一种新型轮胎雕刻刀设备;三种芳纶纤维改性增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叶冬蕾  刘学军  王晓 《中国塑料》2022,36(1):114-119
为一个圆筒形滚塑模具在其内部粉料开始熔融之前的加热阶段建立了两种传热理论模型.在第一种传热模型中,将模具内的空气当作主要相的流体,将粉料当作次要相的流体.采用FLUENT软件中多相流模块的Mixture模型对模具内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仿真计算.第二种传热模型是一种简化的传热模型.即忽略模具的结构形状和温度梯度,同时假设模具...  相似文献   

14.
叉流热源塔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热源塔作为新型的热质交换设备,在热源塔热泵机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冬季运行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为热泵机组提供低品位热量。热源塔与冷却塔在传热传质上存在一定异同点,指出了冷却塔与热源塔在传热传质上存在热阻、液体物性、潜热换热量比例、循环水/液体流量、飘液对系统的影响、热量传递方向和换热量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热源塔与冷却塔差异建立叉流热源塔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采用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叉流热源塔潜热百分比低于35%,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换热性能误差低于10%,该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对叉流热源塔换热性能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5.
轮胎是厚制品,橡胶是不良导体,其硫化过程义与胶料的导温系数、模型几何尺寸、热介质和交换条件,以及轮胎各部件胶料的硫化特性有密切关系。轮胎在硫化机(或罐)内硫化时,模型向轮胎外表面传热,同时硫化胶囊(或水胎)向轮胎内壁传热,热量促使交联剂同橡胶产生化学交联,形成j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重点阐述了轮胎用橡胶摩擦理论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橡胶摩擦学理论方面的一些基础研究成果,同时分磨面特征及环境、动态参数、橡胶配方及轮胎结构几个方面介绍了轮胎用橡胶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关于轮胎摩擦的常见宏观唯象模型及微观解析模型,分析了摩擦模型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了轮胎用橡胶材料的摩擦性能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胡浩 《橡胶科技》2020,18(6):0355-0357
轮胎模具侧板和轮胎模具;一种橡胶软管及其制备方法;橡胶产品成型所用胶带料的成型设备;橡胶胶料及其制得的冷却胶管以及包含该冷却胶管的汽车发动机;轮胎硫化用钢圈及中小型轮胎硫化的罐式模型;用于橡胶增强的钢帘线;一种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一种阻燃耐高温耐辐照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具有错位排列花纹块的冬季轮胎;一种橡胶防老剂TMQ的制备方法;一种雪地轮胎花纹;一种含有碳纤维的高导热绝缘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水下电缆密封的高耐候性橡胶合金及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橡胶增强理论与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指出填料高度均匀分散、与橡胶基质作用较强的理想增强橡胶将能够提升轮胎的安全和节能环保性能;介绍了理想橡胶增强的模型及填料,提出了采用设计及合成手段以显著降低混炼加工能耗的一体化结构新型理想增强橡胶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废旧橡胶热裂解炭黑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废旧橡胶的粒径及加热速率等,介绍了热裂解炭黑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其应用,并对比了热裂解炭黑和商业炭黑的性能差距,指出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石墨烯/橡胶母料的性能和在半钢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橡胶母料能调节橡胶交联密度,提高力学性能。加入少量石墨烯/橡胶母料可提高半钢子午线轮胎加工工艺行为、耐久性和耐崩花掉块能力,同时还明显提升了耐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和耐屈挠龟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