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研究不同掺量的减水剂、纤维素醚和塑性膨胀剂配制管道压浆剂,对比压浆料的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自由泌水率和自由膨胀率,发现用萘系减水剂配制压浆剂的掺量宜为10%,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压浆剂的掺量宜为3.5%;纤维素醚对压浆料的浆体稳定性至关重要,适宜掺量为1.0‰~1.5‰;塑性膨胀剂可以补偿压浆料的硬化收缩,并提供早期膨胀,但掺量不宜过大,其适宜掺量为2.5‰。  相似文献   

2.
康勇 《低温建筑技术》2020,(5):34-36+40
文中通过在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基本配合比中掺入塑性膨胀剂和氧化钙类膨胀剂,对压浆材料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塑性膨胀剂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以降低压浆材料的流动度和压力泌水率,提高压浆材料3h和24h自由膨胀率,缩短压浆材料凝结时间,同时会降低压浆材料硬化后的强度。膨胀剂复合使用可以补偿单掺塑性膨胀剂时压浆材料硬化后收缩,保证压浆材料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在工地上遇到的管道压浆剂流动度不够的问题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流动度测试试验,从而进行试验结果比较。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实验室在不同条件下(主要包括加水方式、搅拌时间、试料温度、胶凝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对管道压浆剂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对流动度进行测试,记录其在不同条件下得出的流动度数据。对这些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得到的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管道压浆剂的流动度试验研究,验证了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为施工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保证了浆体的流动性,从而使浆体饱满、密实,更易于施工。  相似文献   

4.
蒋蕾  马虎  曹鹏飞 《山西建筑》2012,(30):141-142
从水灰比和压浆剂掺量出发,通过试验研究两者对孔道压浆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明确了压浆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因素,为实际工程压浆料配合比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管道压浆料、压浆剂的组成和施工使用方法,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管道压浆料、压浆剂组分的复杂性,确定硫氰酸铵容量法结合电位滴定法判定滴定终点为测定混凝土管道压浆料(压浆剂)的氯离子含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管道压浆质量对整个梁体的结构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最新实施的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压浆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此规范要求指导下,试验选取适当的膨胀组分、减水组分、抗裂组分、引气和消泡组分、稳定组分和阻锈组分等配制了CGM-12管道压浆剂,通过流动度、抗压强度、浆体稳定性和膨胀率等指标考察了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GM-12管道压浆剂具有流损小、零泌水、微膨胀等优点,完全达到或超过了JTG/T F50—2011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牛国新 《山西建筑》2007,33(15):288-289
探讨水泥混凝土路面悬空病害板块的压浆处理工艺中,用部分海砂取代粉煤灰,在掺用膨胀剂的基础上填加早强剂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了强度,降低了造价,并且达到了提前开放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晓青  刘文斌 《市政技术》2006,24(1):48-49,54
将真空辅助压浆与普通压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正确规范的操作下,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和普通压浆工艺均能使孔道灌满,但前者可使浆体的早期强度高于后者;另外,得出真空辅助压浆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两端均冒出与进浆相同稠度的浆液。且无明显的气泡。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颁布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以粉煤灰、硅灰、减水剂、膨胀剂、纤维素、消泡剂为原材料,配制了一种预应力孔道压浆剂。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原材料对抗压强度变异性的影响,然后应用Logit模型对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减水剂、消泡剂用量会使压浆料抗压强度的变异性增大,而硅灰、膨胀剂、纤维素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抗压强度的变异性。优化后的压浆料抗压强度7 d能达到60 MPa以上,28 d则会超过74 MPa,且同组数据误差均在10%以内,变异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王国红 《市政技术》2006,24(6):429-431
研究了高性能预应力孔道灌浆剂中加入和未加有机迁移型阻锈剂(MCI)时,钢筋抗腐蚀方面的性能对比。通过对比研究,加入MCI后提高了浆体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抵抗腐蚀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影响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柔性固化剂(651)与刚性固化剂(T31)的复配比例、促进剂和活性增韧剂掺量等因素对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柔性固化剂的比例,可降低灌浆材料的压缩模量、提高柔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增大促进剂掺量和活性稀释剂比例,有利于提高灌浆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抗拉强度;掺加增韧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灌浆材料的初始黏度.采用功效系数法优选出了2组综合性能最佳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可以应用于灌浆施工.  相似文献   

12.
以4-乙烯基苯甲酸与聚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抗泥功能单体,再以其与异戊烯醇聚氧乙烯基醚、丙烯酸及丙烯酸羟乙酯为主要原料,在45℃温度条件下合成一种抗泥型聚羧酸保坍剂。经试验发现,该保坍剂具有良好的保坍性能及抗泥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P.O52.5水泥为基材,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矿渣粉、钢渣粉进行改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正交试验,探究地聚物注浆材料性能及最优配比。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15%、矿渣粉掺量20%、钢渣粉掺量15%时效果最优,其中对注浆料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排序为粉煤灰>钢渣粉>矿渣粉;XRD和热重分析发现,在最佳配比下,随时间延长能有效促进水化反应,钙矾石含量增多,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和膨胀性。  相似文献   

14.
HLC-PE水泥基灌浆材料有机塑性膨胀剂是由水泥塑性阶段水解发气反应物经特殊工艺处理制成,能够提供水泥水化初期塑性膨胀特性的一种产品。当其掺量为水泥用量1%~3%时,能保证各类水泥基灌浆材料满足GB/T 50448—200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对3、24 h竖向膨胀性能要求。消泡剂对其膨胀性能无影响;HLC-PE与硫铝酸钙膨胀剂复合使用可有效防止各类水泥基灌浆材料早期及后期收缩,有效保证灌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矿物掺合料及纳米材料对高强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胶砂比增大,高强套筒灌浆的初始及30 min流动度降低,各龄期抗压强度提高;氧化石墨烯对套筒灌浆料的流动性影响最小,抗压强度提高最明显。高强套筒灌浆料的优化配合比为:胶凝材料由85%水泥+2%石膏+3%粉煤灰+5%精细沉珠+5%硅灰组成,水胶比为0.08,胶砂比为1.86,聚羧酸减水剂、HPMC、硼酸掺量分别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5%、0.12%、0.10%,氧化石墨烯掺量为0.3%。此时制备的高强套筒灌浆料的56 d抗压强度达到141.62 MPa。  相似文献   

16.
以硫醇为链转移剂经自由基聚合合成超低分子量的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再利用合成的聚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开环反应制备改性聚丙烯酰胺,并用1H-NMR对改性聚丙烯酰胺进行表征。然后使用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再添加其它试剂,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毒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灌浆材料,并与丙凝浆材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改性聚丙烯酰胺灌浆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环保灌浆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乙二醇(PEG200)与环氧树脂E-51在自制的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得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再配以活性稀释剂、胺类固化剂和促进剂等制得弹性较大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在最佳配比时,该材料能够反复压缩到原长的50%而不会被破坏,且该材料的粘接强度、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了环氧灌浆材料行业标准的要求,适合变形较大的伸缩缝隙的补强加固.  相似文献   

18.
具有防碳化作用界面剂的配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群  马峰  曹洪亮  袁宾 《混凝土》2011,(10):139-141,144
在水泥净浆的基础上添加减水剂、减缩剂、膨胀剂等外加剂,以及掺入粉煤灰、硅灰、混合掺合料(粉煤灰+硅灰)等成分配制出多种界面剂,然后在人工快速碳化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涂抹界面剂混凝土试块的碳化深度变化规律,确定了防碳化效果最好的三种界面剂配制方案.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为主剂,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阳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研究了含水量、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缓凝剂对阳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麦饭石为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液相离子交换反应,制备载锌麦饭石无机抗菌剂.对抗菌剂的抗菌性和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Zn2+与载体的结合方式及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硝酸锌浓度为1.0 mol/L、搅拌时间6h、反应温度60℃时,制备的麦饭石抗菌剂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耐久性.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抗菌剂中的锌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均匀分布在麦饭石的部分孔道中,赋予该抗菌剂良好的抗菌性;而且Zn2+能从载体上持久地释放出来,从而保持了持久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