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蒸发油气吸收回收技术小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常温常压吸收法油气回收中试装置,并利用已开发的吸收剂AbsFOV-97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料气、吸收剂AbsFOV-97、汽油的体积流量比为10.0:1.0:0.5、真空泵解吸压力小于13.3kPa时,系统回收率高达97%以上,高于设计指标,且回收汽油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统计数据表明,油气回收系统进料气、尾气中平均油气摩尔质量分别为65.51、48.97g/mol,该值可为油品蒸发损耗及其控制技术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油气回收实验平台,模拟实际汽油装罐过程的蒸发损耗现象,研究装油过程蒸发损耗规律,考察不同装油速度、装油口高度、油罐气体空间初始油气体积分数对油气质量浓度和装油气液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装油速度下高装油口气液比远大干中、低装油口,且当装油流量小于1.0m^3/h时高装油口气液比随装油流量增大而增大,而中、低装油口则相反;数据表明,中、高装油口装油时油罐气体空间油气质量浓度远大于低装油口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汽油具有蒸发特性,使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环保理念日益加强的今天,抑制汽油挥发,有效回收蒸发的汽油越来越得到能源界的重视,开发新型油气回收技术模型,建立新型框架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油气回收技术特征、原理以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油气回收技术作简要分析,集中阐释了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库中的应用,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蒸发油气收集和回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及设备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会有一部分较轻的液态组分汽化.逸入大气.造成不可回收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油品的蒸发损耗。除了蒸发损耗之外.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柴油机都是压燃式内燃机,汽油机都是点燃式内燃机。柴油和汽油虽然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但是化学成分不同.所以.汽油的燃点很低.且容易蒸发,空气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小火花也能点燃。柴油燃点高.不易蒸发.用明火也难点燃,但柴油在高温空气下能自燃.产生的功率比汽油还要大。正因为如此.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内燃机。  相似文献   

6.
非临氢重整及异构化工艺在油气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燕  张慧军 《吐哈油气》2003,8(2):140-142
巴喀原稳厂通过非临氢重整及异构化工艺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仅解决了巴喀原稳厂汽油产品的升级换代问题,而且为油田Ⅱ轻烃的二次加工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吐哈油田副产品直馏汽油Ⅱ轻烃,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90#低烯烃清洁汽油,汽油收率达到74.5%,另外有21%的副产品液化气,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回收汽油等轻质油品蒸发的油气,减少损耗,利用超声波技术优化了体积较为庞大的常温常压溶剂法油气回收技术,这种装置省略了大型吸收塔,减小了解吸罐体积,吸收剂解吸速度快,用置少,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在处理量为500m^3/h,油气回收率为95%的相同情况下,和优化前的装置相比投资由127万元减少到64万元,适用于加油站、小型油库等本身占地面积小的小型石化企业。  相似文献   

8.
对催化裂化装置使用终止剂技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终止剂的类型、用量和注入位置等因素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在工业装置上考察了终止剂用量和终止剂的注入位置对产物分布、汽油的性质和气体烯烃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相近的重油转化深度下,终止剂用量占处理量1%、10%和16%时,焦炭和干气产率均先降低后增加,汽油中烯烃含量和C3中烯烃质量分数则分别降低2.0和1.2个百分点,汽油中异正构烷烃比增加,二烯值降低,诱导期增加超过100min;终止剂注入点由提升管中部移至上部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汽油中烯烃和C3中烯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2和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轻烃歧化制LPG和汽油的反应过程,主要是在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经烷烃的裂化和脱氢、烯烃的齐聚和环化、环烷烃的脱氢等过程,催化剂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根据反应机理进行调节以研制出良好的歧化催化剂,把低碳烷烃歧化制取汽油及车用液化气,并确定最佳歧化工艺及参数,是轻烃下游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应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轻烃歧化制汽油及车用液化气》项目小试研究结果:LPG和汽油收率平均达到92%,汽油中芳烃含量达到48%,液化气中C3+C4含量达到94.27%,汽油辛烷值达到86。2000年以来进行了300kg/h轻烃歧化工业中试装置的建设及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催化裂化装置的操作参数可有效提高重油转化率和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在工业催化裂化装置上优化结果表明:当系统催化剂的活性由58提到62,油浆产率降低1.14%,干气产率降低0.18%,汽油烯烃含量降低4.5%;当汽油回炼量由原料量的12%增至20%,干气产率降低0-31%,汽油烯烃含量降低6.5%;当剂油接触时间延长0.2s,汽油烯烃含量降低2%;当反应温度降低5℃、再生温度降低20℃时,汽油烯烃含量降低2.2%,干气产率降低0.28%。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动反应耦合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反应器内的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喷嘴附近,在该区域有45%(质量分数,下同)的重油转化为汽油和柴油。在距喷嘴12m处,重油转化率达到70%左右;随着管内反应区与喷嘴之间距离的增加,汽油产率逐渐上升,但距喷嘴12m以远的反应区内,汽油产率基本保持不变。从汽油组成的变化来看,汽油中烯烃的质量分数随着提升管内反应区与喷嘴之间距离的增加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喷嘴区域的60%降至提升管出口位置的42%左右;汽油中烷烃含量则一直呈增加趋势,而汽油中环烷烃和芳烃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黄旭敏  马丹 《中国石油》2008,(5):I0039-I0040
2007年以来,江西抚州石油在“控损”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扭住“进油”这个关键环节作为降低汽油、柴油综合损耗率的突破口,通过严格规范油罐车业务流程,严格加油站管理,汽油、柴油综合损耗率同比下降11.7%,质量抽检化验油样100%合格,损耗考核排名2007年居全省前三。  相似文献   

13.
黄旭敏  马丹 《中国石油石化》2008,(5):I0039-I0040
2007年以来,江西抚州石油在“控损”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扭住“进油”这个关键环节作为降低汽油、柴油综合损耗率的突破口,通过严格规范油罐车业务流程,严格加油站管理,汽油、柴油综合损耗率同比下降11.7%,质量抽检化验油样100%合格,损耗考核排名2007年居全省前三。  相似文献   

14.
花瑞香 《广石化科技》2006,(1):51-53,62
对广石化汽油质量实施GB18352.2—200l的可行性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汽油调和方案、切低终馏点和使用硫转移剂等实现质量升级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工业应用效果表明:成品汽油的硫含量全部达到≤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在催化裂解装置上应用了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装置内及装置外的汽油馏分循环至提升管底部进行改质。在对DCC装置产品分布和柴油性质、油浆性质影响较小的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汽油馏分的再转化可以将DCC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从72.12%降至47.6Voo~50.6%,经调合后可作为新国标93号商品汽油出厂,同时可增加丙烯产率。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不同汽油馏分再转化降低DCC装置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幅度为:稳定汽油〉粗汽油〉装置外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硫含量,进行了催化汽油加氢精制加氢异构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KT加氢异构化催化剂,通过加氢精制加氢异构化反应,液体产品收率在99%以上,脱硫率在80%以上,汽油的硫含量降到了50μg/g以下,汽油烯烃含量降低了7.25%,辛烷值损失0.8。  相似文献   

17.
Ⅱ型催化裂解制取异丁烯和异戊烯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异丁烯和异成烯生成机理的研究,开发出大量生产异丁烯和异成烯,同时还有较高收率的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的Ⅱ型催化裂解技术,并在济南炼油厂15万t/a催化裂解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以临商蜡油掺脱沥青油为原料,在最大异构烯烃兼顾汽油操作模式下,可以得到12.52w%的丙烯、4.57w%的异丁烯、5.78w%的异戊烯和40.98w%的汽油;在最大异构烯烃兼顾丙烯操作模式下,可以得到14.43w%的丙烯、4.75w%的异丁烯、5.93w%的异戊烯和38.45w%的汽油。Ⅱ型催化裂解汽油的辛烷值高、安定性好。Ⅱ型催化裂解技术发展一条既生产异构烯烃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化二院共同开发的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在我所能源化工中试基地完成中试。中试规模为日处理甲醇500kg。汽油选择性为37—38wt%;LPG选择性为3—4wt%。催化剂单程寿命22天,每吨(汽油+LPG)消耗甲醇2.48吨。产品汽油具有低烯烃含量(5%。15%)、低苯含量,无硫等特点,汽油辛烷值为93—99(RON)。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与国外MTG技术的区别是.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吸收回收系统中型试验的基础上,开发了常温常压吸收法工业化油气回收系统,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油气回收系统平均回收率可达95.13%,每年可回收汽油529t;装车期间装车口周围环境大气中总烃浓度平均降低98.06%。企业通过实施油气回收系统,节能及经济效益明显,且很好地改善了装车场所的作业环境,克服了油气排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用于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润滑剂组合物的酯基原料,它们在二冲程汽油发动过程中燃烧排放的废气中产生较少数量的可见烟雾,也不需要增加互溶性的溶剂,其100℃粘度为3.0~20.0mm2/s,烟雾指数至少为75。这些酯中有一些是可以生物降解的。无烟雾的二冲程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