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广  王浩然 《石油学报》2018,39(2):180-188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地震资料确定油气成藏活动期油源断裂古活动速率相对较大部位和停止活动-封闭期油源断裂古凸面脊位置,建立了一套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油源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确定中。结果表明:旧州油源断裂6条分支断裂在油气成藏活动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发育6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断裂发育3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2断裂发育2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5断裂发育1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旧州油源断裂在停止活动-封闭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发育12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断裂发育4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2和F3断裂各发育3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4和F5断裂各发育1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旧州油源断裂有4个停止活动-封闭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与油气成藏活动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重合,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旧州油源断裂附近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已发现油气均分布在此4个重合部位这一现象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确定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问题,在敖古拉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伴生裂缝和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刻画方法,结合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对敖古拉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及其与油气聚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敖古拉断裂在萨葡高油层内除了东、西两端和中部2处局部部位外,其余部位皆发育伴生裂缝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敖古拉断裂在萨葡高油层内发育7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部和中西部各发育3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东部仅发育1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敖古拉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与萨葡高油层油气聚集关系主要表现为伴生裂缝和凸面脊共同输导使萨尔图油层油气最为富集;伴生裂缝输导对油气成藏贡献大于凸面脊输导。该研究揭示了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萨葡高油层的下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的运聚成藏,在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熟区源岩及油源断裂有利部位确定有利油气输导源断配置关系和通过断盖配置断接厚度及其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确定断盖配置封闭油气区,将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部东二段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西部东二段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老爷庙构造、南堡5号构造东部和南堡1号构造南部,有利于东二段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南堡凹陷东二段已发现油气分布(南堡1号构造未发现油气是因为其构造顶部断盖配置不封闭,油气散失所致)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是指大量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运移的部位,主要受断裂不同部位活动特征、断面形态和砂体及裂缝发育特征的影响,能否准确地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是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气勘探的关键。为此,在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确定了断裂的"凸面脊"和转换带发育部位,定量预测了断裂不同部位的活动速率,并通过"凸面脊"、转换带和活动速率三者叠合,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断裂的6条分支断裂的有利输导油气部位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分支断裂F1和F2上共发育4处有利输导油气部位,有利于下伏沙四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沙三中下亚段运聚成藏,与已发现油气的成藏规律相符,说明利用文中方法预测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南江地区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气的有利区域。指出南江地区金溪构造亚带、李子坪构造亚带及乐坝构造亚带为有利油气勘探区,高塔构造亚带为较有利油气勘探区,桥亭-诺水河冲断构造亚带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松辽盆地南部正反转构造发育。农安、四家子等反转构造资料表明,松辽盆地南部的正反转构造有利油气聚集成藏:反转构造邻近生油凹陷;构造反转改良储层物性;构造反转增加油气聚集场所;构造反转促进油气运移。构造反转与油气运移时间匹配良好,则可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小合隆构造、颜家屯构造是有利的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7.
对测井、岩性、物性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本区长1油层组的油气富集同时受沉积相带、鼻隆构造、储层物性、区域盖层的控制。其中有利的沉积相带是油气富集的基础,河道亚相中砂岩厚度较大区域为有利区。由于油气长距离向上运移,鼻隆构造高点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同时,储层物性和区域盖层也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山前盆地中最大的产油盆地之一。通过对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质的储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前白垩纪和白垩纪末—渐新世时期形成的断鼻、背斜等构造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1区块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远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对滨北地区油气富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保存条件出发,对其扶杨油层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从盖层条件来看,杜尔伯特—大庆—安达及以北地区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从断层封闭性来看,大庆—安达以北地区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从水动力条件来看,滨州线及以北地区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研究,得到滨州线及以北地区应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聚集的有利远景区,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发育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以松辽盆地西部敖古拉断裂为例,就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对油气运移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输导断裂主要特征发育部位对油气侧向运移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输导断裂转换带发育部位是油气侧向运移穿过输导断裂的有利部位,因为转换带处砂体发育,形成穿过输导断裂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油气沿其穿过输导断裂侧向运移;(2)活动期输导断裂伴生裂缝相对发育部位是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因为活动期形成的伴生裂缝孔渗性明显优于其围岩,是沿输导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3)输导断裂凸面脊发育部位是其停止活动后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因为断裂停止活动后,伴生裂缝已紧闭愈合,凸面脊是油气沿填充物孔隙向上运移的汇聚部位,是油气沿输导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南方多期构造改造及油气演化复杂性的特点,将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分布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3类。原生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生烃凹陷邻近的古隆起及古斜坡控制,再生烃油气藏分布主要受“二次生烃”或晚期生烃中心控制。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工业性油气藏特别是天然气藏的成藏期均较晚,以第三纪为主;南方中、古生界烃源岩存在早期-晚期的多期生烃、多期成藏,而勘探的重点应该是晚期生烃及晚期成藏的油气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控制了现今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藏成因类型--次生型及再生烃型油气藏的分布。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永安镇断裂带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利 《特种油气藏》2006,13(2):29-32
东营凹陷永安镇断裂带天然气藏为石油伴生气经多次运移分异聚集形成的次生气藏,其成藏因素较为复杂。为了总结天然气成藏规律,指导下步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对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充足的气源条件提供了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多套储盖组合良好的配置关系构成了天然气成藏的重要地质要素;断裂作用不仅控制圈闭的形成,还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油气藏遮挡簪件;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异。埋深小于2000m有利于天然气分异、聚集形成气顶气藏和纯气藏。天然气藏分布由洼陷中心到边缘呈现油藏-气顶气藏-纯气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薛永安  王德英  王飞龙  汤国民 《石油学报》2021,42(12):1581-1591
随着"湖盆成气"和"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和中—浅层成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来渤海油田取得勘探突破的主要领域,获得多个亿吨级油气田。结合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实践,明确了该盆地凝析油气和轻质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渤海湾盆地凝析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在于在生油岩到储油层之上覆盖区域性超压厚层泥岩盖层。在渤中凹陷和辽东湾坳陷北部,盖层的压力系数超过1.4,其下部低位潜山是凝析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渤海海域中—浅层中—轻质油的成藏则受控于深层"汇聚脊",深层大型"汇聚脊"是油气的优势运聚方向。渤中凹陷、辽中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歧口凹陷的凝析油、轻质油资源潜力大,其斜坡带、凹陷区及低凸起发育多种大型"汇聚脊",而"汇聚脊"之上的中—浅层圈闭,特别是隐蔽型岩性圈闭是中—轻质优质高产油藏的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4.
南襄盆地共分为3个凸起和4个凹陷。经过40多年的勘探,在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获得油气发现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重点依据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勘探史上形成的3次储量增长高峰,将盆地勘探历程分为初期勘探(1970—1983年)、全面勘探(1984—1999年)及深化勘探(2000年至现今)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重大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泌阳凹陷油气富集规律更为明显、油藏类型更具代表性,从而将泌阳凹陷划分为4个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泌阳凹陷双河鼻状构造、北部斜坡带、南部陡坡带及环洼带。通过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总结出断陷湖盆大型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北部斜坡带复杂断块油藏、南部陡坡带小型砂砾岩油藏、环洼带断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技术和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油气勘探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沉积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石类型多、生油气物质基础雄厚。据初步估算,油资源量约9.8~15亿t,气资源量约2992~5596亿m~3,煤层气资源量约5000亿m~3。已发现中原和河南两大油田,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建议加快舞阳、襄城等凹陷煤层气的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16.
论凹陷类型与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凹陷可分为长期发育型,早期发育型和晚期发育型三大类别,根据渤海湾盆地主要烃源层与石油窗或成熟油石油窗的相对位置关系,将长期发能型凹陷分为概念浅凹陷,概念中凹陷概念深凹陷,根据后期演变特点,将早期发育型凹陷分为衰退型,抬升型和残留型,根据基底的构造背景,将晚期发育型凹陷分为凹陷分割和凸起解体型,文章分析了不同凹现(亚类)油气生成聚集特征和资源丰度差异,认为凹陷分类是油气勘探不断深入的必然,尤其勘探初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成因与充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为例,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储层沥青等分析了天然气成因,从储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期等方面,研究了深层洼陷带、斜坡带致密砂岩气充注差异,并划分了气藏成因类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洼陷带以腐泥型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原油裂解气,储层在东营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期均演化为致密储层,普遍存在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明化镇组沉积后期—第四纪2期油气充注;东濮凹陷斜坡带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储层在明化镇组沉积中期演化为致密储层,以东营组沉积中后期—东营组抬升初期油气充注为主。根据天然气成因、储层致密化进程及其与油气充注期的关系,将东濮凹陷深层古近系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2种成因类型:洼陷带2期致密混合型气藏,斜坡带晚期致密原油裂解型气藏。  相似文献   

18.
致密储集层中的油气是否高熟轻质,对于油气的富集与高产至关重要。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高熟轻质油气的基本特征、成因与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熟轻质油气具有原油密度较轻、成熟度较高、与天然气共生等特征,属于以下二叠统风城组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套烃源岩接近高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在成藏过程中,高熟轻质油气藏的油气连续充注、保存好,未受降解破坏;高成熟油气的分布具有“源控”特征,垂向上因断裂沟通可以跨层运聚,分布区域广,是玛湖大油气区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孤北斜坡带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孤北断层持续不均衡发育形成孤北斜坡带沟粱相间、陡缓变化的古地貌,古地貌控制了隐蔽圈闭的平面分布。由多旋回性构造运动造成沉积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隐蔽圈闭在斜坡带同一位置的垂向变化。斜坡带断层与砂岩发育带配置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它的走向决定着隐蔽圈闭的成藏。在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孤北斜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了平面上围绕孤岛凸起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从孤北洼陷到孤岛凸起地层逐渐变新的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近年在中央坳陷边缘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但盆地中部凹陷区针对该领域的钻探仅2口井获低产而多口井目的层未见油气显示,因此亟需深化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认识,明确其主控因素。通过对中部凹陷区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已钻井成藏分析,明确凹陷区失利井未获油气发现的直接原因为局部“通源断裂”不发育和储层物性差。基于此,建立了凹陷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通源断裂”、“优质砂体”二元控藏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根据“通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明确地层超覆背景下的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低位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气藏是下步风险勘探的首选领域,有利区面积约3 600 km2;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层系内的非常规油气和源外多层系常规油气综合勘探是未来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