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比我司下属D水厂的网格絮凝池与折板絮凝池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正常水质,无论取水低峰期还是取水高峰期,网格絮凝池与折板絮凝池运行效果相差不大;对于排涝期水质与高浊度水质,折板絮凝池处理效果优于网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沿程待滤水浊度数据显示,折板絮凝池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网格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运行维护情况相差不大,但D水厂的折板絮凝池平行直板区最后一段因设计原因有死水区,该区域有出现池面浮泥现象,需要人工清理。  相似文献   

2.
首次提出强化絮凝过程的高密度微分场理论,运用该理论设计了微分旋流絮凝池,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此外还分析了传统絮凝池和微分旋流絮凝池中的微分场特性。结果表明,与目前水厂运行的絮凝池相比,在原水浊度为60~320NTU时,经8min的絮凝、15min的沉淀后,微分旋流絮凝反应池可使浊度降至2NTU以下,絮凝时间减小了近50%或更多,说明该絮凝池具有混凝速度快、絮凝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水力絮凝池与机械絮凝池的介绍和比较,初步了解两类絮凝方式的原理及絮凝池的特点及使用条件。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一直是我国饮用水水源的重要用水。但是地表水处理工艺较复杂,水质变化较大等特点也十分突出。常规地表水处理工艺大体包括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等,每一道工序都有各自的作用及选择方式。而本文将针对絮凝工艺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水利絮凝池与机械絮凝池的絮凝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比较,为工艺选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戚盛豪:(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 关于絮凝池的设计 近年来,絮凝池的形式已有了较大发展。国内外对絮凝理沦的研究,已为絮凝池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对絮凝过程的理论研究多侧重于微观的分析,当前设计中应用停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雷诺数Re絮凝池有效能耗系数α的关系及絮凝池综合指标与流动相似准数的关系,两个方面研讨了该指标的物理意义。并通过对几种现有絮凝池设计参数的分析对比,进一步证实了该指标的实用性。研究结果说明,综合地反映了絮凝过程对水力条件和能量输入的要求,用它替代GT值作为絮凝池设计的控制参数更为合理。结合工程实例,本文还介绍了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絮凝池的适宜的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宁夏某水厂采用传统的折板絮凝池工艺,在夏季面临大水量运行的要求,但大水量运行会影响折板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折板间水流速度,从而影响到水厂出水水质。为此,水厂进行了微涡旋升级改造,但改造后仍然面临出水水质不理想的问题。调查发现水厂现有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短,原水在絮凝池中得不到有效絮凝,从而影响了出水水质。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水厂的升级改造,进行了微涡旋絮凝池改造中试研究。向中试装置中添加直板对絮凝池进行分格可以缓解短流现象,这对于提能改造具有重要影响。在第一絮凝区微涡旋球高度占有效水深的55%左右、第二絮凝区微涡旋球高度占有效水深的25%左右的最佳条件下,中试装置提能15%,连续运行24 h,出水水质相对折板絮凝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絮凝构筑物设计阶段普遍使用基于层流理论的甘布公式计算平均G值,对絮凝池内部细节设计缺乏紊流理论依据。为此,依据紊流理论,基于群体平衡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絮凝反应模型(Floc-SMEDI)。通过非定常湍流模型、多相流模型、群体平衡模型以及絮凝反应模型的耦合,模拟水处理絮凝阶段絮体的变化过程。经过多种池型的测试,该模型能有效模拟絮凝过程中絮体的变化情况,为絮凝池的优化设计以及新池型的研发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穿孔旋流絮凝池中污泥斗的高度和絮凝池的尺寸,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对絮凝池内部流场和流态特性进行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作为絮凝评价指标,研究污泥斗高度对絮凝水力条件的影响,并确定不同处理规模的絮凝池所对应的最优污泥斗高度。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设计手册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得到的污泥斗高度最优值比设计手册中提供的污泥斗高度参考值低10 cm,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絮凝池施工的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且更加有利于絮凝池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第四净水厂絮凝池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净水厂絮凝池效率低、投药量大的问题,对絮凝池的过孔流速进行了调整,合理设置了速度梯度.实施上述改造后,絮凝池的效率得以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浊度<3.0 NTU,滤后水浊度<1.0 NTU,药耗降低26%.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影响絮凝过程的主要参量出发,通过试验资料分析,提出以GTR_e 0.5作为絮凝池的综合指标。该指标较好地描述了几何相似系列絮凝池的絮凝效率与包含絮凝池边界因素在内的诸参量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作为小型试验结果推广放大和搅拌试验控制的依据。这一指标的适用性已在几种流型的小型设备上得到证实,但如何用于工程实际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供水能力,保证供水水质达到新国标要求,对某老旧水厂进行技术改造.水厂技改后,供水规模为5×10^4 m^3/d.采用折板絮凝、斜管沉淀池及慧星式纤维滤池工艺,主要构筑物均采用叠合设计,可有效利用厂区现状用地,满足厂区升级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原聚氨酯合成革基布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处理成本高、污泥产量大、处理效果差等问题,采用水解酸化/复合生化处理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表明,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处理成本由改造前的3.52元/m^3降至1.04元/m^3,污泥产量由改造前的160m^3/d减为30m^3/d,实现了工程改造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林李苗  李军 《供水技术》2009,3(3):30-32
为了保证出厂水水质,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能力,针对清澜水厂生产工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水厂的产水能力从0.5×10^4m^3/d提高到0.9×10^4m^3/d,出厂水平均浊度〈0.5NTU,药耗降低了50%。  相似文献   

14.
福安市城区第二水厂设计规模 1 0万 m3 / d,分二期建设 ,一期工程规模 5万 m3 / d,文中介绍了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各净水构筑物的主要参数、设备配置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好氧生物工艺处理高浓度苹果汁生产废水。废水水量为1200 m^3/d,进水COD为2000~10000 mg/L,pH值为5~7。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IC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该工程投资为425万元,运行电费为1.85元/m^3,药剂费约0.96元/m^3。  相似文献   

16.
以磷酸镁水泥砂浆3 d、7 d和28 d的抗压、抗折和拉伸黏结强度为评判指标,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声波纵波脉冲速度与抗压强度的理论关系式。结果表明,掺量不超过2 kg/m^3的玄武岩短切纤维有助于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短切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显著增强砂浆的抗折强度,建议掺量为3~5.5 kg/m^3;砂浆的拉伸黏结强度会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建议掺量为5~6 kg/m^3;纵波波速可以用于测定磷酸镁水泥修补砂浆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Fenton oxidation and combinations between them were studied, aiming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tially stabilized leachates. Leach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municipal landfill site, samples containing around 3800 mg/L COD, BOD5/COD ratio about 0.11 and pH around 8. The sequence of stages implemented was: (a)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b) Fenton oxidation; (c)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followed by Fenton oxidation which resulted in a best COD removal (63.62%) and (d) Fenton oxidation followed by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黄岛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拟以污水厂合格出水为原水,实现中水精制满足工业用水需求。精制中水回用站占地为1.86 hm^2,项目采用BOO形式,总投资为2.1亿元,以污水厂达到一级A标准的出水为原水,为黄岛区北部工业园区用水大户供水。设计产水量为20000 m^3/d,设计进水量为34776 m^3/d,设计外排水量为14616 m^3/d。回用站分为产水、浓水及污泥三个系统,产水系统以高效石灰软化沉淀池、超滤、两级反渗透为核心,设计总回用率为57.49%,脱盐率>98%,TDS≤100 mg/L;浓水系统以活性炭沉淀池为核心,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污泥系统采用板框压滤机,污泥含水率<80%后外运。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湖南某化工农药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2.0×10^4 m^3/d,在充分分析现有污水厂处理工艺、进出水指标以及运行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高级氧化前置预处理+强化生化+后置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直接运行费用为8.004元/m^3。  相似文献   

20.
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60×10^4 m^3/d,进水中工业废水比例约50%以上,污水厂分两期,一期工程(30×10^4 m^3/d)原采用初沉+氧化沟+二沉池的处理工艺,二期工程(30×10^4 m^3/d)原采用预曝气及初沉+水解酸化+AAO生反池+二沉池的处理工艺。本次提标将出水水质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提高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其中一期工程采用二级处理减量提标(新增二级处理部分采用了AAO和MBR两种工艺)并增加加砂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臭氧氧化的方案;二期工程采用在现有流程基础上增加加砂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臭氧氧化的方案。本工程总投资为71915.67万元,提标后污水厂新增单位经营成本0.53元/m^3。本工程主体部分于2018年建成通水,一、二期出水水质均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