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承炎 《广东化工》2012,39(7):56-57
石灰石经煅烧、消化、碳化可制取纳米碳酸钙产品,文章考察了碳化前的工艺条件对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加热方式煅烧石灰石能过提高消化反应活性以及石灰乳的产率,并能提高碳化得到的纳米碳酸钙产品的比表面积,降低吸油值,提高产品的白度;采用高温消化以及增加石灰乳的陈化时间的方法,也能提高石灰乳的产率以及纳米碳酸钙产品的比表面积,并且在消化时加入药剂H能过缩短陈化时间。  相似文献   

2.
苏承炎  孙富强 《广州化工》2013,(16):108-109,117
石灰乳液的温度与浓度是影响碳化法制备碳酸钙产品的比表面积以及吸油值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石灰乳的起始温度以及起始浓度对碳化法制备得到的碳酸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的起始温度以及起始浓度下,能制备得到比表面积高、吸油值相对较低的碳酸钙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碳化法制备了玫瑰花型碳酸钙,利用透气仪、白度仪、SEM、PE试验等考察了微波和柠檬酸酯含量对碳酸钙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制备的碳酸钙为玫瑰花型,粒径在0.1~0.8μm;微波及柠檬酸酯对碳酸钙的白度影响较小,但对其吸油值和由透气法测得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大。当柠檬酸酯加入量为碳酸钙固含量的0.3%、微波功率800 W、微波时间2 min时,所制备的碳酸钙透气比表面积较大,吸油值较低,能够较好的改善聚乙烯的力学性能和柔韧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鼓泡碳化法,用50℃热水快速消化石灰,精制石灰乳冷却到20℃以下碳化,制备纳米碳酸钙。研究了碳化过程中粘度和pH的变化,以及陈化和添加晶形控制剂对纳米碳酸钙晶形的影响。通过陈化一二次碳化法制备了晶形比较完整的纳米碳酸钙,从而降低了纳米碳酸钙的吸油量。通过添加不同的晶形控制剂,可以制备立方体形、立方柱形、棒状和菱形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5.
以氧化钙、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利用水环泵压缩腔结构特点,碳化法反应制备纳米碳酸钙,研究了反应物石灰乳溶液浓度和二氧化碳气体流量对碳酸钙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石灰乳浓度为1.0 mol/L,二氧化碳进气量20 L/min,水环泵压0.2 MPa,反应温度20℃,可制得粒度均匀的超细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度d_(50)=30 nm,优于其它碳化法制得的碳酸钙。该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宜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的制备及其耐酸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士育  金鑫  陈欣 《硅酸盐学报》2005,33(3):350-353
公共沸蒸馏脱水后的纳米碳酸钙-正丁醇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制备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3%。每100g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吸油值为49.4g,活化度高达99.9%,比表面积为30.32m^2/g。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BET(Brunauer-Emmett-Teller)法等对改性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的耐酸的和耐酸性原因.即粒子表面形成的有机包敷层,使碳酸钙产生了一定的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工艺及在密封胶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表明:不同的表面处理剂对密封胶性能有影响,其中硬脂酸与偶联剂复合的密封胶强度与伸长率较高;纳米碳酸钙在密封胶中有一定的补强性能,比表面积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强度和伸长率;不同晶形的纳米碳酸钙用于密封材料性能不同,其中立方体和菱形具有较低的吸油值和较高的强度和伸长率。  相似文献   

8.
在粒径为45 μm重质碳酸钙的浆料中加入硬脂酸,利用研磨改性法,在研磨粉碎的同时制备了改性碳酸钙浆料,烘干粉碎后再对碳酸钙干粉进行改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分别对碳酸钙干粉的粒度、表面活化度、吸油值、白度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常温下可以实现重质碳酸钙研磨改性一体化工艺。研磨后碳酸钙颗粒的粒径由45 μm降至2 μm。随着硬脂酸的添加量逐渐增加,重质碳酸钙的活化度增加,吸油值下降。当硬脂酸的添加量增至2%(质量分数)后,重质碳酸钙的活化度超过98%,吸油值降至0.267 g/g。重质碳酸钙研磨改性一体化工艺有利于降低重质碳酸钙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无机盐工业》2005,37(6):60-60
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的制备及其耐酸性在共沸蒸馏脱水后的纳米碳酸钙-正丁醇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制备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3%。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吸油值为每100g49.4g,活化度高达99.9%,比表面积为30.32m2/g。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BET法等对改性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的耐酸性原因,即粒子表面形成的有机包敷层,使碳酸钙产生了一定的耐酸性能。改性后纳米碳酸钙粒子的分散性和分散程度得到了提高,绝大部分纳米碳酸钙粒子处于单分散状态,有效地避免了二次粒子…  相似文献   

10.
以碳酸氢铵和水玻璃为原料,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白炭黑.制备工艺与传统酸法相比较,可以在回收碳酸钠的同时减少废水排放.主要考察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陈化时间、水玻璃密度、有机分散剂用量对白炭黑的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的BET比表面积为235 m2/g,DBP吸油值为3.43 mL/g.  相似文献   

11.
棕榈酸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从漆蜡中提取的棕榈酸作为表面改性剂,以活化度作为改性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对纳米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对改性前后碳酸钙粉体的接触角、吸油率、石蜡糊粘度、粒度分布、分散性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棕榈酸表面改性处理后的纳米碳酸钙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亲油性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高活性度石灰和传统工业立窑煅烧石灰两种原料来合成纳米碳酸钙,对碳化过程中悬浮体系的pH值和粘度的变化规律及碳酸钙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采用传统工业立窑煅烧石灰为原料相比,以高活性度石灰为原料时碳化体系具有相对更短的碳化反应后期,碳化过程中悬浮体系的峰值粘度相对较大,且峰值粘度出现的时间提前了约3min;采用高活性度石灰为原料所制得碳酸钙粒子粒度细小(15~30nm),白度高(98.5),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刘亚雄 《无机盐工业》2022,54(7):98-104
粒径≤100 nm的纳米碳酸钙容易团聚,分散性不好,用于密封胶时具有挤出性能差、模量高等缺点,为了改进这些缺点,研究了石灰的活性度、石灰生浆氢氧化钙的粒径、碳化反应时不同的碳化率和补浆量等关键参数对立方体碳酸钙合成的影响。在石灰的活性度为330~350 mL、氢氧化钙浆料的平均粒径≤2 μm、碳化率达30%~65%、补浆量为原浆的20%~50%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亚微米级碳酸钙。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碳酸钙呈立方体、粒径分布为100~400 nm、比表面积为10~15 m2/g。将其应用于硅烷改性聚醚(MS)密封胶,具有挤出性大、强度高、伸长率高、模量低的优点,符合GB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中低模量密封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纳米活性碳酸钙的相组成及粒子结构、形貌、粒径分布;研究了几种一次粒径相近、不同二次粒径的纳米活性碳酸钙对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有机硅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粒径小的碳酸钙,经表面处理后的二次粒径不一定小;二次粒径比一次粒径对RTV有机硅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影响更大:随着二次粒径的减小(而非一次粒径的减小),RTV有机硅密封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硬度都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制浆造纸白泥用作白色硅酸盐水泥混合材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其对水泥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浆造纸白泥白度高(94.55),比表面积大,其主要矿物相为碳酸钙;适量掺入白水泥中可显著提高其白度。  相似文献   

16.
高活性度石灰可以明显提高产乳率。为了得到高活性度石灰,对不同煅烧温度、不同升温方式以及不同粒度下的石灰活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石灰的消化温升,并采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石灰消化产物进行了表 征。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以及石灰粒径增大,都会导致石灰活性降低,使消化时间延长、消化产物颗粒增大。实验得出,在1 000 ℃保温2 h条件下煅烧所得石灰消化活性较高,且粒径范围在0.075~0.106 mm的石灰比0.106~0.150 mm的石灰活性要高。  相似文献   

17.
一种针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灰乳液碳酸化法制备出针状纳米碳酸钙微粒,讨论了碳化温度和结晶导向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导向剂用量为1%~3%(质量分数),温度为14℃,氢氧化钙浆液浓度为8%~12%(氢氧化钙占浆液的质量分数),CO2气体浓度为40%~60%(体积分数),搅拌速度为200~300 r/m in时能制备出长径比大、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产品;并采用TEM,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