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5G智能电网不同业务对性能的需求,提出了超级时频折叠技术,满足5G智能电力对时延以及上行速率的要求。该技术在TDD频谱模拟FDD空口,融合二者优势,集低时延、高可靠和大上行能力于一身,充分利用3.5 G成熟产业链和共建共享带来的300 MHz大带宽频谱资源,通过超级时频折叠技术更好赋能产业数字化,已在精准负荷控制业务、差动保护业务、配网自愈技术和配电自动化等方面实现应用,突破了传统的电力5G组网模式,为5G技术在电力行业规模应用提供示范场景。  相似文献   

2.
电信现有的800 MHz频段主要承载2G/3G/4G的业务,随着5G业务应用向深层次不断发展,原有业务必将逐渐向5G网络迁移,通过800 M NR重耕能有效提升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农村区域5G的广覆盖水平。在对低频5G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组网策略、BBU、GPS、RRU及天线、电源等升级改造方案,并经试点方案测试,相同带宽配置的上行和下行平均速率5G全面均优于4G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刘淑祎 《通信技术》2022,(9):1226-1231
5G面向商业(to Business,ToB)的业务是面向不同行业的5G网络部署及应用。由于业务应用的对象不同,ToB网络在网络组网结构及业务可靠性要求等方面与传统的面向消费者(to Costumer,ToC)的网络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ToB业务不仅关注网络的低时延、大上行等特性,而且对网络的可用性也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业务高可用性的相关指标及模型,给出了不同业务等级协定(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要求下的网络可用性提升技术与规划方案,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所提方案能够满足5G ToB业务的高可用性需求,从而支撑企业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5G网络的建设和关键技术的发展,5G专网和电力应用开始大规模融合,催生出能适应电力需求的5G电力专网。首先,梳理电力“发”、“输”、“变”、“配”、“用”多个环节各类业务对通信网络时延、带宽、覆盖范围等指标的初步要求,并通过变电站智能巡检、配网差动保护、计量自动化三大典型电力业务场景分析电力业务对通信网络时延、带宽、可靠性、连接数等性能的详细需求;其次,重点阐述适合电力业务场景需求的5G软、硬切片专网方案和公网专用、专网专用的5G核心网组网架构,同时分析5G核心网5G LAN、端边协同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际落地的5G电力专网案例和成果验证说明5G电力专网已基本能满足电力业务对带宽、时延、安全等需求,同时提出5G电力专网规模化商业应用还需解决5G切片颗粒度偏大、业务开通不够智能化、产业链升级缓慢、关键技术还需迭代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5G+垂直行业对网络的需求千差万别,中国移动5G主力频段有2.6GHz,但2.6GHz现阶段存在上行不足的问题,在移动与广电开展5G共建的背景下,引入700MHz实现上行增强。文章主要对R16版本中重新修订的SUL和CA两种上行增强方案在2.6GHz+700MHz协同组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上行覆盖扩大上及时延降低上效果基本一致,在上行速率提升上,CA要优于SUL。但是由于SUL在技术和终端成熟度方面优于CA,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5G+Wi Fi6协同组网方案。该方案设计了关键网元的软件架构和网络增强功能机制,并由专网试点完成了应用验证。该协同组网方案可在网络侧对通用Wi Fi用户和5G用户的统一管理进行调度,并利用Wi Fi6带宽资源弥补5G上行带宽的不足,大幅提升了上行带宽,提高了流量分担和无线资源使用的灵活性,节省了网络建设和终端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7.
郑伯锋 《移动通信》2023,(5):97-102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智慧化算网融合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保证室内接入侧网络质量优良,实现大带宽、低时延、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推动算网融合业务健康发展,首先分析了采用5G网络实现泛在接入方案的优势,同时深入剖析三种5G室分行业专网组网差异,结合5G室分实际建设案例确定了不同部署方式优缺点,为垂直行业5G室分网络部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政企业务成长将成为通信运营商收入飞速增长的引擎,过去以连接带宽为主的粗放型业务也受到了需要有确定体验保障的体验型业务的挑战。本文提出将政企业务通过SPN等固定传输技术和4G/5G等无线传输技术高度融合的组网方法,实现光纤固定接入和无线接入的端到端协同组网和双网备份高可靠性专线业务承载,为家集客甚至垂直行业客户提供可靠、快速和灵活的专线接入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针对其大带宽和高容量的业务需求,从5G系统标准化进展,国内外商用情况及无线传输技术、无线组网技术、频谱技术等方面,对5G标准演进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对5G网络的工程建设需求进行分析,最后结合5G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特点,探讨5G网络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0.
3G业务的蓬勃发展,对基站带宽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引入IUB分组网,实现了较高带宽及速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李兵  阳梦华 《通信电源技术》2020,(1):207-209,212
5G NR主流频段为3.5GHz(C-band),下行覆盖能力与4G LTE相当,但上行受终端天线数量和发射功率限制,覆盖能力有限,上下行覆盖严重不平衡。在阐述5G NR网络总体架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连接(DC)、上下行解耦(SUL)、超级上行(Super UL)、下行载波聚合(DL CA)和上行载波聚合(UL CA)等上行覆盖增强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比总结了各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上行覆盖增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e uplink capacity and the interference statistics (mean and variance) of the sectors of the cigar-shaped W-CDMA microcell are studied. A model with eighteen sector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uplink. The microcells are assumed to exist in a long tunnel with at least nine base stations. The hybrid model of propagation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The capacity and the interference statistics of the sectors are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sector radius, specific attenuation factor, antenna sidelobe levels, bend losses and the power control standard deviation error.  相似文献   

13.
便携卫星上行站的测试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转播的节目逐渐增多,贵州广播电视台为应对节目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信号采集的灵活性,满足新闻的及时传输需求,顺应电视技术发展,拟采购便携卫星上行站。在招标前,对多种品牌便携卫星上行站进行了统一的标准测试,贵州台根据测试结果,2013年年底完成了设备招标。详细介绍了测试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国印  高飞 《通信技术》2008,41(2):117-119
文中在对TD-SCDMA,系统标准理解和智能天线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以8阵元均匀圆阵的智能天线为例从系统级对TD-SCDMA系统的上行容量进行了分析,结合仿真结果给出了智能天线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在TD-SCDAM系统中智能天线的使用,相比于全向天线背景噪声有明显的降低,并结合多用户检测技术,明显地提高了系统的上行容量.  相似文献   

15.
The capacity and the interference statistics of the sectors of the cigar-shaped W-CDMA microcell are studied. A model of 5 microcell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uplink. The microcells are assumed to exist in rural zones. The capacity and the interference statistics of the microcell are studied for different sector range, different antenna side lobe levels,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break point distance,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propagation parameter s 2 and different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power control error.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研发实践测试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的反向信道物理层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星座图与理论描述上有偏差的问题,经过详细研究,发现WCDMA上行链路的调制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QPSK,I/Q路调制幅度不一样。对WCDMA系统中的物理层正交调制方式的星座图形成机制进行了形象直观的解释,提出WCDMA上行链路的物理调制过程本质上是多幅度的正交调制,解决了其QPSK星座图与其调制原理描述情形不一致的问题。对WCDMA了解不深的学生、工程人员在学习和实践中理解其星座图形成原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新兴无线宽带技术的竞争以及满足更高的峰值速率,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LTE。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技术是保证无线通信系统高速率传输和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介绍TD-LTE上行HARQ过程,设计上行HARQ过程的具体实现流程并以TDD UL/DL Configuration 2为例说明自适应重传和非自适应重传的过程以及在下行信道PHICH上ACK/NACK的反馈情况。  相似文献   

18.
LTE上行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中年  魏国兴 《通信技术》2010,43(12):47-50
通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系统(LTE)的干扰进行简要分析,认为LTE系统的上行干扰相对于下行干扰更加复杂、随机。通过理论推导、分析和仿真证实,认为LTE系统的单载波上行干扰大致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并且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占主导因数;与此同时,多载波上的干扰随着频率呈阶梯型起伏,不利于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克服。该结论有利于估算LTE系统容量和调度中的干扰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和服务质量,LTE-A系统引入了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CoMP)技术.针对LTE-A上行CoMP联合处理技术,在原始数据合并和硬判决动态选择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软信息合并接收算法.理论分析和系统级仿真证明,其结合了两种传统算法各自的优点,吞吐量增益介于两种传统算法之间,极大地降低了X2链路负载,且充分利用了各个eNode B的基带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健壮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20.
继第三代(3G)移动通信之后,长期演进(LTE)作为3G的演进,将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信道估计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LTE系统上行采用基于块状导频的信道估计。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不同信道估计方法、不同插值方法及不同导频间隔对估计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应用中信道估计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