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时效温度、保温时间对Mg-5Sn-1Si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分析时效处理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一定时,随温度升高,晶粒球化程度加强,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加。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随保温时间延长,合金组织先后经过不连续析出、连续析出与网状析出三种变化,当保温时间较长时,第二相颗粒发生偏聚。合金经过时效处理后,显微硬度得到明显改善,比相应的铸态合金高出20%,随时效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合金硬度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Cr含量对AlCrxCuFeNi(x=0.5,1.0,1.5,2.0)合金的组织与硬度的影响.利用真空电弧炉熔铸AlCrxCuFeNi高熵合金,通过金相显微镜与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的显微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检测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组织是典型的树枝晶,AlCrxCuFeNi高熵合金具有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结构(BCC);AlCrxCuFeNi(x=0.5,1.0)的硬度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AlCr1.5 CuFeNi的硬度降低,AlCr20CuFeNi的硬度又回升.高熵效应使AlCrxCuFeNi合金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Cr含量对AlCrxCuFeNi合金的硬度影响是晶体结构、固溶强化和晶格畸变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多段位真空烧结炉中制备了Ti-20Al-xSi(x=0%、1%、2%、3%、4%、5%)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了合金的组织和物相,并测试了合金的密度和布氏硬度。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400℃时,Ti-20Al-xSi合金组织均匀、细小; Si的添加使合金组织细化、分布更均匀;合金中除Ti_3Al相外,还有Ti_5Si_3和Ti_5Si_4相;当Si的含量为3%,致密度和硬度比未添加时分别提高了19. 89%和47%。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500℃条件下退火时间对(轧制态)BAg30CuZnSn钎料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钎料合金进行退火处理,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退火时间对钎料的微观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BAg30CuZnSn钎料合金的Cu基固溶体沿着轧制方向由长条状转变为片状且逐渐变得粗大,同时析出网状的Cu-Ag共晶组织,相边界逐渐变得清晰和完整;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钎料合金的显微硬度值呈现出逐渐降低,且在未退火处理时取得最大值120.85Hv0.05,在退火时间为100h时取得最小值84.5 Hv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制备了一种新型Al-Ti-La中间合金,用来细化变质处理亚共晶Al-7Si合金中的α-Al和共晶Si相。研究了新型Al-Ti-La中间合金对亚共晶Al-7S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Al-Ti-La中间合金对初生α-Al和共晶Si表现出优异的细化变质效果。加入0.2wt.%Al-Ti-La可以使α-Al晶粒尺寸从1460μm减小到230μm,减小了84.25%;二次支晶臂间距从28.55μm减小到15.16μm,减小了46.90%;共晶Si的形貌由粗大的针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短棒状和颗粒状。随着初生α-Al和共晶Si相的细化,Al-7Si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54MPa增加到175MPa,增加了13.63%;伸长率从5.83%增加到11.94%,增加了104.80%。断裂方式由穿晶断裂向沿晶断裂转变,合金的塑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向Mg-14Al-5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的Ce元素,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Mg-14Al-5Si合金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0.5%、1.0%、1.5%、2.0%的Ce元素,合金中Mg2Si由粗大树枝状变为多边形和圆形,粗大连续网格状的共晶β-Mg17Al12相也有所细化,变为细小网格状和部分变为孤岛状分布。Ce添加量为1.5%时改性效果最佳,Mg2Si颗粒平均尺寸由45.87μm减小到6.07μm,此时合金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硬度为145HB,抗拉强度为149MPa,屈服强度为92MPa,伸长率为3.91%。同时,在Ce添加量为2.0%的合金中发现白色杆状的CeSi2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对Al-30%Si合金进行过热处理及高低温溶体混溶处理,观察分析其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热度温度区间为200~500℃时,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初晶硅的平均尺寸略有减小,但形态依然为板片状和五瓣星状,而共晶硅的尺寸与形貌基本保持不变;高低温熔体混溶处理对合金组织的改善作用有限,在低温熔体温度为760℃时效果较好,初晶硅平均尺寸略有减小,五瓣星状的初晶硅基本消失,但共晶硅的尺寸与形貌未变.  相似文献   

8.
以AlTi5B中间合金和磷盐为复合变质剂,通过金相分析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变质处理和熔化-凝固热循环对Al-17%Si合金显微组织、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磷盐和AlTi5B复合变质处理后的合金,原粗大块状、条状的初晶硅明显减小且棱角钝化,较大针状的共晶硅变为颗粒状;在480~620℃随循环次数增加初晶硅颗粒由小变大,潜热值下降.  相似文献   

9.
用硬度测试、金相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铒元素对轧制后6063合金时效过程中β″相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铒元素的加入对固溶后的合金再结晶晶粒长大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适量的铒元素有助于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善,与合金生成的Al3Er相对合金β″相的析出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合金硬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硬度测试,金相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Er元素对轧制后6063合金时效过程中β″相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Er元素的加入对固溶后的合金再结晶晶粒长大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适量的Er元素有助于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善,与合金生成的Al3Er相对合金β″相的析出有促进作用,加快了β″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11.
曹先杰  李娜娜 《矿冶工程》2002,22(3):101-103
通过对弥散强化铜粉显微硬度的测定以及粉体显微组织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了不同内氧化工艺条件下弥散强化铜粉末显微硬度和强化质点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粉体内晶粒度没有明显变化;晶粒内的弥散质点为γ'-Al2O3,这种粒子结构稳定,但Al2O3质点粒度随内氧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内氧化工艺影响粉末显微硬度,在900℃/3h时内氧化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OM、SEM、XRD等研究退火工艺对热轧态QAl10.9-5-5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QAl10.9-5-5合金在退火空冷后的显微组织为α相、共析体(α+γ2)及少量的κ相。随退火温度升高,α相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共析体含量先减小后增加,合金硬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炉冷却的合金显微组织为α基体相及大量弥散分布的κ相。合金退火炉冷的硬度低于退火空冷的硬度。热轧态QAl10.9-5-5合金最佳退火工艺为750℃,2 h,冷却方式为随炉冷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两种不同加工状态下的Ta W12合金在室温下强度、塑性随退火温度变化的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微观组织,确定两种加工状态下合金的再结晶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变形率为85%的Ta W12合金经1 430℃、2 h退火能够发生完全再结晶。变形率增大至95%,再结晶退火温度降低至1 380℃。  相似文献   

14.
钢渣铸造成型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钢渣浇注成型制备钢渣玻璃和微晶玻璃样品,分析其显微结构,并测试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钢渣微晶玻璃晶粒平均尺寸约为7μm,钢渣玻璃的显微硬度为710,微晶化后提高到9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了(Fe63.3Mn14Si9.1Cr9.8C3.8)100-xCux(x=0,1%,3%,5%,7%,原子百分数,下同)中熵合金涂层。研究了Cu元素含量对涂层物相结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元素含量增加,合金涂层均为单一的FCC结构,呈典型树枝晶结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材304不锈钢,且随着Cu元素含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在3.5%NaCl溶液中,(Fe63.3Mn14Si9.1Cr9.8C3.8)99Cu1中熵合金涂层的腐蚀电位最高,相比基材304不锈钢向正方向移动了29 mV,且具有最低的腐蚀电流密度为4.977×10-6 A/cm2,涂层表面腐蚀主要发生轻微的晶界腐蚀。(Fe6...  相似文献   

16.
于恒定功率超声场中,采用优选的电沉积工艺参数,制备出纳米晶Ni-SiO2复合层。借助显微硬度计和质量损失法测定复合层的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硬度和耐酸性均较常规Ni-SiO2复合层提高,但受阴极电流密度影响明显。随阴极电流密度增加(2~14 A/dm2),显微硬度近似呈线性增大趋势,最高达461.3 HV,耐酸性先改善后削弱,在10%HCl溶液中的腐蚀速度从0.008 8 mg/mm2.d减至0.007 1 mg/mm2.d后增至0.009 3 mg/mm2.d,在10%H2SO4溶液中的腐蚀速度从0.008 1 mg/mm2.d减至0.006 6 mg/mm2.d后增至0.008 2 mg/mm2.d。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Al-4Cr-4Zr-2Fe(质量分数, %)合金薄带。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合金急冷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 测定了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快凝Al-Cr-Zr合金中添加铁元素可增加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性能, 快速凝固Al-4Cr-4Zr-2Fe合金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α-Al在400 ℃左右形成Ll2-Al3Zr和Al4(Cr, Fe)相, 产生明显的沉淀硬化效应, 其中, Ll2-Al3Zr相为主要强化相。在Al-4Cr-4Zr-2Fe快凝组织中, 发现一种方形Al-Zr相, 该相作为形核核心, 位于等轴晶α-Al中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同步叠轧技术对纯铜(99.9%)进行等效应变约为4.8的6道次叠轧试验,用拉伸试验、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比分析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铜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一步"法而言,退火温度从170℃增加到550℃,维氏硬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70℃达到最大,为143.5 HV5;270℃保温30 min后晶粒发生完全再结晶,且平均晶粒尺寸由原始态的140μm细化到40μm,抗拉强度达371 MPa,延伸率为16%;对叠轧后铜材采用先170℃保温6 h后空冷,再350℃保温30 min的"两步"退火法,可获得微米晶与纳米晶共存的组织特征,其室温下抗拉强度达280 MPa,总延伸率超过25%。  相似文献   

19.
稀土在铝合金中微合金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国  周娴  舒军  黄裕金 《矿冶工程》2010,30(2):102-106
阐述了常用稀土在铝合金中的微合金化及复合微合金化机理。指出稀土元素与其它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及多层次结构, 以及稀土复合微合金化理论与相关模型的构建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