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边坡时效性的露天煤矿端帮靠帮开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内排露天矿的内排特点和露天矿边坡断面形式入手,通过比较不同边坡角、不同断面形式的端帮边坡稳定性及最下一个台阶的掩埋高度和时间来分析边坡时效性对露天煤矿端帮靠帮开采的影响。安家岭露天矿充分利用排土场边坡的内排时效性及凸形边坡的边坡设计方法,获得端帮煤量26.56万t,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端帮易滑区难以有效实施靠帮开采造成大量压煤的问题,基于时效边坡理论和靠帮开采技术,提出了垂直和平行端帮走向推进的2种条分式靠帮开采方案,并建立了确定最佳采掘带宽度的分析系统。根据系统流程,对三道岭露天矿端帮易滑区实行条分式靠帮开采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最佳条带宽度为60 m,并推荐采用垂直端帮走向推进的方案。结果表明:东端帮边坡角可从34°提高到41°,回收端帮残煤19.31万t。易滑区边坡实行条分式靠帮开采,可以保证边坡稳定,同时回收残煤,降低剥采比。  相似文献   

3.
侯成恒 《煤矿安全》2022,(7):235-240
为解决安家岭露天矿端帮到界边坡压煤问题,结合安家岭露天矿北帮到界边坡实际情况,运用极限平衡方法,对回采高度、整体边坡角与边坡稳定之间敏感性分析,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横采内排追踪距离、内排压脚高度与边坡稳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回采高度由1276m水平降至1264 m水平、整体边坡角由34°提高至35°时,边坡稳定系数变化最为敏感,综合分析确定端帮压煤回采方案为回采高度1264 m水平、整体边坡角35°;横采内排追踪距离为30m、横采内排压脚高度24 m,可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回收,同时具有较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回收安家岭露天矿端帮压覆的煤炭资源、降低境界剥采比、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加企业效益,根据端帮开采理论以及相关应用案例,应用AHP-TOPSIS法模型从经济、技术、安全3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递阶层次评价体系,通过三维建模及模拟开采技术,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值,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运用理想点法对3个技术方案进行排序,对安家岭露天矿东端帮陡帮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端帮稳定的前提下,将安家岭东帮北部区域、南部区域4煤顶运输平盘缩减至5 m,中部区域4煤底运输平盘缩减至5 m陡帮方案最优,实现了安家岭露天矿端帮陡帮方案的优选,同时为同类矿山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平朔东露天煤矿端帮边坡现状为研究背景,基于岩质边坡土力学理论,结合端帮边坡因上下岩石风化程度以及自身岩性不同的特点,根据陡帮开采理论以及相关应用案例,提出下部边坡外扩陡帮开方法和边坡内缩陡帮开采方法。利用GEO-Slope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得出陡帮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并对危险边坡提出滑坡防范性措施,证明下部边坡外扩陡帮法开采方案的可行性。形成了适合该露天矿端帮陡帮开采的技术体系,为后续陡帮开采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平朔矿区东露天矿南帮回收4~#煤及其下部压滞资源边坡变形失稳控制工程为例,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和极限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采用陡帮开采方式回收边帮压煤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东露天矿南帮边坡角可在原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增大1°,可多回收压滞煤炭资源约0.78 Mt。  相似文献   

7.
结合平朔东露天矿的实际地质条件建立半压帮内排模型,对东露天矿4#与9#煤采取半压帮内排开采时运输费用与二次剥离费用进行分析,得出了两种方式在经济上较全压帮开采更优,提出将9#煤全部开采的留沟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涛  肖双双 《煤炭工程》2020,52(11):23-27
为了提高端帮压煤回采率,保证端帮采煤机作业安全,分析了平朔东露天煤矿端帮压煤开采可行性,提出了端帮压煤开采参数设计方法,包括端帮采煤机工作区域参数设计方法以及煤柱参数计算方法,并验证了煤层上覆岩体安全厚度,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端帮压煤开采后的边坡稳定性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东露天矿端帮压煤采用端帮采煤机开采方案可行,设计端帮采煤机工作区域长度80m,宽度40m,端帮采煤机水平最大开采深度300m。单排采巷条件下设计4煤支撑煤柱宽度50m,隔离煤柱宽度20m,9煤支撑煤柱宽度60m,隔离煤柱宽度24m。上覆岩体厚度满足安全要求,端帮压煤开采后端帮边坡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开采方法回收露天矿边帮境界外的残煤,实现露天与矿井开采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从端帮采煤工艺系统和开采方法、端帮采煤与露天采排工程的关系等方面对露天矿端帮采煤系统优化进行了研究.推荐采用台阶式开采方案,对于10m左右厚的煤层可以一次采全高,带区采出率可达459/6以上.端帮采煤与露天矿生产的关系至关重要,露天采排工程从时间和空间上直接影响着端帮采煤的年产量和采出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平朔东露天矿4#、9#煤端帮采煤的可行性,通过计算端帮煤柱整体安全系数,结合东露天矿生产条件,得出4#、9#煤采取单排采巷,4#、9#煤支撑煤柱宽度分别为5 m与6 m,隔离煤柱宽度分别为20 m与24 m,隔离煤柱间支撑煤柱数量都为10,通过采取端帮采煤,可多采出原煤28.47 Mt。分析端帮采煤与矿坑生产时空关系,保证端帮采煤上覆岩层安全厚度,使得端帮开采不影响矿坑正常生产与设备安全作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抱龙峪试验区高边坡加固中设计了坡面水平位移监测技术、钻孔深部位移监测技术和框架梁中锚索张拉力监测技术,进行加固监测和信息反馈。分析监测数据证明,抱龙峪高边坡加固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监测设计合理,技术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矿西帮边坡变形不断增大的情况,对西帮边坡进行了清方减载设计。结合矿区生产情况,确定清方减载分3个阶段进行。对3个阶段的设计边坡,采用滑移场理论进行滑面搜寻,应用Morgenstern-Price法、JanBu法、Bishop法和Ordinary法对设计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依据西帮边坡监测数据对治理效果进行深入分析,验证了布沼坝矿西帮边坡清方减载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边坡工程地质模型是研究边坡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计算的基础。说明了边坡工程地质模型的内容、露天矿层状边坡的基本工程地质模型、近水平岩层边坡的破坏模式。在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划分工程地质岩组,研究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影响,建立了某露天矿东南帮边坡的工程地质模型,分析了可能的破坏模式是圆弧滑动和圆弧-顺层滑动,对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评价了16#煤开采前后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端帮采煤方式基础上,结合露天矿山设计经验,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给出了黑岱沟露天煤矿端帮采煤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参数,为该矿端帮安全采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西省某公路工程斜坡高填软土地基滑坡,调查其施工情况及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其成因,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处治措施进行多方案比选,考虑具体地形和废渣场要求,选择安全经济的处治措施,对抗滑桩、填土反压、土工格栅等加固措施在斜坡高填软土地基滑坡处治过程中的应用从施工管理和施工监控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斜坡高填软土地基滑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露天采矿技术》2017,(4):11-14
分析新岭煤矿南露天东帮产生变形的原因,并提出压帮应对措施。通过改变压帮的长度与高度提出不同的压帮方案,研究压帮宽度与高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找出其变化规律,选择最优压帮方案,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保证生产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受露天开采方式的特殊性和采场构成特征,端帮边坡角度是决定露天煤矿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保证露天矿正常生产作业,边坡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结合哈尔乌素工程地质及实际端帮形态,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北端帮边坡角度分析,确定在目前状态下最小稳定系数为1.14,破坏模式为潜在圆弧滑动面位于最下部高台阶内部的局部破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最下部台阶高度是影响北端帮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采剥工程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最下部台阶的高度77 m左右,其稳定系数可提高至1.26。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平直和水平凹形边坡稳定性差异的内部机理,以简支梁结构和两铰拱结构为基础模型,建立了平直和水平凹形边坡的整体力学模型,推导出端帮结构中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基本力学参数计算公式,揭示了整体力学结构差异对稳定性的影响关系。通过建立边坡分析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平直与水平凹形边坡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凹形边坡的曲面拱形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剪应力的集中分布,降低边坡失稳的风险,其稳定性优于平直边坡;内排跟进缩小坑底宽度能够有效提高端帮边坡稳定性;平直和水平凹形边坡稳定性随边坡角的增大均呈现线性递减;随着边坡高度的增加,水平凹形边坡相比平直边坡稳定系数增加的幅度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ANSYS有限元软件对黑山露天矿北帮顺倾边坡进行变形破坏机理数值模拟,分析了北帮边坡潜在变形破坏模式和北帮边坡出现局部片帮现象的原因,针对BB1-1和BB1-2 2个工程剖面提出北帮坡削坡方案,以保障北帮总体稳定系数满足安全储备系数的要求。研究结果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