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材质与矿料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整的大型邦国公墓。通过金相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能谱对虢国墓地出土的47件器物分析发现,金相组织有铸造、铸后受热、铸后(局部)热加工等组织形式,合金类型为铅锡青铜与锡青铜两种。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表明都为普通铅,且聚集在较小的范围内,推测不同墓葬的青铜器具有相同的矿料来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对洛阳徐阳村墓地西区出土的一件铜盘连接处的焊料进行检测分析,并且与目前已经公布的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的焊料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出土的焊料有铅焊料、锡焊料以及铅锡合金焊料,而铅锡合金焊料以高铅低锡型合金较为常见。与春秋时期的铅锡合金焊料相比较,战国时期的铅锡焊料中同样以高铅低锡型合金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徐阳墓地出土的铜盘连接处焊料为纯铅焊料,与春秋时期铅焊料、锡焊料及铅锡合金焊料的特征相吻合,因此认为徐阳墓地出土焊料为春秋时期的焊料。  相似文献   

3.
正阳闰楼墓地出土商代铜器的检测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驻马店正阳闰楼商代晚期墓地是商代南土的一处重要墓地,出土青铜器与殷墟铜器有着诸多相似特点。研究该批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矿料来源,对于探究商代晚期中原与周边地区青铜技术的关系、铜料的流通以及由此蕴含社会管理信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对闰楼墓地出土部分铜器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闰楼出土铜器中容器的锡含量明显较高。另外,闰楼墓地铜器多为高放射性铅同位素,这一结果也与商代晚期多地的高放射性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吉林省白城市双塔墓地出土铜器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认定该墓地出土铜器可能有多个矿料来源,且发现一件器物中含有高放射成因铅。由于内蒙古井沟子西区墓地与双塔墓地的年代相近及人种相似,因而将二者铜器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使用了同一矿源。结果表明,双塔墓地的铜器虽然含有不同的矿石来源,但有些铜器的矿石来源与井沟子西区墓地铜器的矿石来源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5.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贯穿于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它随着奴隶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而变迁,是中国奴隶社会文化的直接表现.占卜在当时的整个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作、出行、战争准备、祭祀、帝王登基时,通常都会举行巫师占卜问天的仪式,伴随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激发出以饕餮居多的青铜器动物纹样的运用,同时饕餮纹也融赋予了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意义.因此青铜器动物纹样的功能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现代人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其间青铜器的风格从威仪、凝重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快风格。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变成实用器具。青铜器纹饰中最具意味的是饕餮纹。本文从装饰纹样的形式出发,认为饰物有一种功能或者目的,这种目的可能比纹饰已有的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东晋墓填土出土的铜饰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为含铅、锡、铁、铝的黄铜,铸造成型。结合检测分析结果、附着螺丝钉以及腐蚀程度进行讨论,认为该铜饰原属于一个抽屉的铜拉手,应是晚期盗墓所遗留,排除为东晋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过来的鍮石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对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AⅣ区出土的74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当时的工匠已能够根据所需器物类型进行加工方式的调整,但铜器整体制作水平一般。器物的合金配比稳定,部分器物的型式相同,合金成分配比相似且出自于同一墓葬,推测为同批次铸造而成。该区域出土的铜器以铜锡合金和铜锡铅合金为主,兼有少量铜锡砷及铜锡砷铅的合金类型出现,推测含砷器物可能为含砷的共生矿冶炼而成或铜矿石搭配含砷的矿石一同冶炼而成。  相似文献   

10.
妇好墓青铜器上的完整鸟图像有单独形和复合形两类。单独形的鸟图像有鸟纹和凤鸟纹两类;复合形的鸟图像主要为鸮和鸮面纹与兽形的合体。作为器物纹饰的鸟图像,是依附于器物表面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线和线面结合是它们主要的构形手段。  相似文献   

11.
枞阳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铜矿资源和众多的古代矿冶遗址,成为探索安徽青铜时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区。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对该地区祖家墩遗址出土炉渣进行检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祖家墩遗址出土炉渣均为冶炼渣。通过铜硫比和周围矿山开采情况,推测该遗址所使用矿石更可能为硫化铜矿石。根据炉渣中夹杂的金属颗粒判断,祖家墩遗址可能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两种冶炼活动,其砷铜不排除是使用氧化矿与含砷硫化矿石共熔还原而成,砷料来源应与铜陵当地多金属矿床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青海都兰县塔温搭里哈遗址是一处重要的诺木洪文化遗址,属于甘青地区晚期青铜时代遗址。对遗址的37件铜器进行了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器有红铜和铜锡合金两种材质,红铜残器有19件,铜锡合金残器有17件;铜器加工工艺有铸造、铸后热锻、铸后冷加工等工艺,铜刀等工具类铜器都使用了铸后热锻或冷加工工艺,其它铜器为铸造工艺。这是首次对诺木洪文化铜器进行分析检测,可为研究诺木洪文化铜器的制造技术提供依据,进而为探讨甘青地区晚期铜器的技术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汉中曾出土大量商代青铜器,其中城固县龙头出土的一件商代四足铜鬲,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分析了该器物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该四足铜鬲为高铅铅锡合金,铸造成型;微量元素中银的含量较高,可能由铅矿引入;其铅同位素比值为商代常见的高放射成因铅,所用铅矿的产地与郑州、盘龙城、殷墟等遗址出土铜器相同,说明与商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从合金技术和铅同位素比值的角度讨论了汉中四足铜鬲的年代和来源。  相似文献   

14.
长流水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含水岩组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断裂破碎带,为裂隙充水矿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属简单类型;矿区地下水为SO42-—Cl-—Na+—Ca2+型水,水质差且具中等腐蚀性,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也不能作为工业锅炉用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配料,极有可能与当时青铜器的焊接相关,但是否是古代青铜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丝",还有待相关的考古新发现及其科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量青铜,铅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铅,其合金和铅同位素特征与中原殷墟二期铜器相同,结合器物纹饰,益阳青铜角形器应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殷墟二期铜器普遍具有高锡现象,表明商代晚期铸铜工匠对铜锡合金机械性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代晚期铜锡合金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锡高峰,反映了古代锡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质的提升,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相鉴定分析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大口尊陶器的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大口尊古陶器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该遗址出土大口尊陶器的产地及古文化交流概况。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冶金》2020,(4):99-101
甘肃省成县大安山铅锌矿位于西成铅锌矿田属秦岭铁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延部分。西成矿田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腹地的中秦岭南缘华力西-印支期褶皱带与南秦岭北缘印支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先后发现了大中型铅锌矿床多处。大安山铅锌矿含矿层位为西汉水组第二岩性段第二层,赋矿层位为含泥炭质钙质板岩与绿泥绢云石英千枚岩之含泥炭质钙质板岩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9.
20.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10,32(1):85-90
老红山位于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武都弧型构造西翼,舟曲-徽县断裂带以南,迭部-武都-略阳断裂带以北,迭部-武都-微县铁成矿带西端,总体构造骨架为向西倾伏的白龙江复背斜,构造线呈近东西-北西向。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文章结合实际找矿工作,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铁金钒矿(化)体特征的简要阐述及各矿(化)体成因的浅要探讨和成矿构造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指出了本区的找矿方向,认为老红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及较大的找矿前景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