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吴朝霞  高跃  黄姗  张琦  徐亚平 《食品科学》2012,33(17):193-197
通过考察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作用来研究胡桃醌的抑菌机理。采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胡桃醌作用于大肠杆菌后,测定培养液中的相对电导率、蛋白质质量浓度和细胞内外K+、Na+含量的变化,并结合透射电镜图来分析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桃醌能够改变大肠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大量带电离子和蛋白质外漏;菌体细胞内外K+、N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透射电镜观察,经胡桃醌作用后菌体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变薄,细胞个体之间界限变模糊,内容物流出。并且,随胡桃醌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破坏越显著。显示胡桃醌的抑菌活性与其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破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胡桃醌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对细菌的抑茵机理尚不明确.文章从胡桃醌对大肠杆菌呼吸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来揭示其押菌机理.分别对培养基中溶氧量、葡萄糖含量、细胞内ATP含量及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下,培养基中的溶氧量略微下降,8h后趋于恒定,溶氧量共下降了24.2%,而乙醇对照(CK2)下降了39.4%;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葡萄糖含量增加9.1%,而CK2则下降6.4%;菌体内的ATP含量先是剧烈下降,然后缓慢上升,4h后趋于恒定,MIC时下降最少;ATP酶活性起先略有下降,随后上升,MIC时上升的最少,而后又略有下降,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以上结果说明随着时间增大,不同浓度的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的呼吸和能量代谢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核桃青皮抑菌活性与干燥方式的关系,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石榴干腐病菌为供试菌,评价了自然干燥(P1)、烘干(P2)及真空冷冻干燥(P3)核桃青皮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3种样品对3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即M1>M2>M3(M1,M2,M3浓度分别为100、80和60 mg/m L的核桃青皮萃取液),3种干燥方式间比较均表现为P3>P2>P1;P1、P2和P3对大肠杆菌和石榴干腐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一致,分别为20、15和10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是15、10和5 mg/m L;P1、P2和P3样品中胡桃醌的含量分别是8.04、9.46和11.84 mg/g,与其抑菌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干燥方式会影响核桃青皮中胡桃醌含量及抑菌活性,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是一种理想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08-113
比较6种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核桃青皮提取物中胡桃醌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最佳的大孔树脂。通过与胡桃醌标准品HPLC保留时间相比较的方法对胡桃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101树脂为纯化核桃青皮胡桃醌的最佳树脂,较佳的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液胡桃醌浓度0.114 mg/m L,p H 2.0,上样速率为1.0 m L/min,吸附率可达81.85%;较佳的洗脱条件为体积分数95%的丙酮,p H 4.0,洗脱速率为0.33 m L/min,解吸率为76.5%。经HPLC鉴定和分析,D101分离纯化核桃青皮胡桃醌不会造成组成变化和较大损失。D101大孔树脂对核桃青皮胡桃醌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胡桃醌作用下大肠杆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来研究胡桃醌对其氧化损伤的影响,为探究胡桃醌的抑菌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测定组中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4 h的SOD,CA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胡桃醌浓度的增加,诱导程度发生相应变化,这表明胡桃醌的加入使得大肠杆菌清除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和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可能对大肠杆菌菌体产生一定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郭金英  杨慧  任国艳 《食品科学》2012,33(17):98-100
在模拟胃体系中研究黄酒及其主要成分(酒精和有机酸)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通过测定抑菌率对其抗菌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酒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30mL和130mL黄酒,在120min中内可使大肠杆菌的存活率由100%分别下降到1%和0.002%;有机酸的抗菌作用强于酒精,其中乳酸、苹果酸、醋酸等有机酸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同时酒精起到协同抗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探讨胡桃醌对微生物不同阶段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为胡桃醌抑菌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平板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大肠杆菌的迟缓期和对数期受到胡桃醌的抑制作用明显;处于对数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胡桃醌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最低抑菌浓度下的胡桃醌作用大肠杆菌2h,菌体即出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质分布不均匀;8h后,细胞壁破坏严重,内溶物流出。胡桃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4h,菌体细胞吸水膨胀,部分细胞隔膜已被破坏。8h后,菌体互相粘连,细胞与细胞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结论:胡桃醌的抑菌效果主要表现在细菌生长的对数期,并可能通过破坏菌体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胡桃醌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探讨胡桃醌对微生物不同阶段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为胡桃醌抑菌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平板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大肠杆菌的迟缓期和对数期受到胡桃醌的抑制作用明显;处于对数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胡桃醌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最低抑菌浓度下的胡桃醌作用大肠杆菌2h,菌体即出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质分布不均匀;8h后,细胞壁破坏严重,内溶物流出。胡桃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4h,菌体细胞吸水膨胀,部分细胞隔膜已被破坏。8h后,菌体互相粘连,细胞与细胞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结论:胡桃醌的抑菌效果主要表现在细菌生长的对数期,并可能通过破坏菌体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核桃青皮中含有种类较为丰富对供试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以核桃青皮为原料,乙醇、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以作为提取剂进行浸提,得到核桃青皮的提取液,选取酵母菌、青霉、木霉、马拉色菌、脚气真菌作为供试菌种,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剂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抑制作用,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核桃青皮中含有胡桃醌、多糖、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胡桃醌、多糖的吸光值,通过吸光值计算提取物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核桃青皮不同极性溶剂的浸提液对酵母菌、青霉、木霉均有抑制效果。核桃青皮95%乙醇浸提液对脚气真菌的抑制效果显著,抑菌率为59.64%;正丁醇核桃青皮浸提液对脚气真菌、马拉色菌有抑制效果。通过核桃青皮不同极性溶剂浸提液抑菌率的比较,和核桃青皮中所含三种活性物质的浓度与抑菌机制可知,核桃青皮不同极性溶剂的浸提液中主要起抑菌作用的是胡桃醌。  相似文献   

10.
采收时间对核桃青皮成分和功能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采收期对新鲜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抗氧化和抗菌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采收成熟度(1P:2017.8.20、2P:2017.8.26、3P:2017.9.1)的"香铃"核桃为实验材料,手工脱除新鲜的核桃青皮,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所得青皮中的胡桃醌、总酚、黄酮、水解单宁的含量,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以探讨采收期对新鲜核桃青皮的影响。结果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核桃青皮中的抗氧化活性呈现上升趋势;总酚和水解单宁的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其中,第二成熟度(2P)采收的核桃青皮中,胡桃醌和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58 mg/g FW、2.67 mg/g FW。所有成熟度所得核桃青皮水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第三成熟度(3P)所得核桃青皮水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了1.35 cm。结论第二、三成熟度采收的核桃青皮,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源于天然植物中的芳樟醇具有抗菌作用,但其对食源性致病细菌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通过研究芳樟醇处理后大肠杆菌的形态、细胞内容物和ATP的变化,初步探究芳樟醇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芳樟醇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1×MIC、2×MIC大肠杆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膜电位下降近85%,胞内蛋白相较最初泄露达到238.64μg/mL,核酸相较最初泄露近81%,ATP含量下降至18.46μmoL/L,表明该抑制作用首先是从细胞膜开始的,芳樟醇的疏水作用使其聚集在细胞膜上,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丢失,ATP含量下降,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细胞死亡。芳樟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天然抗菌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MDR E.coli)的抑菌活性,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确定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等方法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丁香酚对MDR E.coli的MIC和MBC分别为2.50 mg/mL和5.00 mg/mL;丁香酚可延长MDR E.coli迟缓期进入对数生长期的进程,改变菌体结构,增加菌株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胞外核酸的量,增大菌体培养液中的电导率,对MDR E.coli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归因于丁香酚对其细胞结构的破坏。本研究为临床有效缓解或解决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感染和致死率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新途径,并为其在医药和食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姜厚朴水提物(GMB)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试验对GMB作用下菌体形态结构、膜系统上离子通道的酶活力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MB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12.5 mg/m L。大肠杆菌胞外AKP酶和β-半乳糖苷酶吸光度值分别增加1.78和4.24倍,GMB作用4 h后电导率显著上升,膜上Na+K+-ATP酶活性从0.42增加到1.74 mg prot/m L,且为阴性对照的1.7倍;金黄色葡萄球菌体表出现囊泡状、不规则的突起结构,SDH酶活性、总ATP酶活性和胞内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40%、23.4%和17.9%,且AKP酶活和电导率均有所增加。由此推测出GMB主要是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壁、膜结构,增加其渗透性和通透性,造成胞内物质外流和蛋白质合成量下降等现象,进而抑制菌体生长。而GMB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降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肉桂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以此评价肉桂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膜电位实验,阐述肉桂醛抑菌的机理。结果表明:肉桂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1.75 mm、29.37mm,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μL/m L,最低杀菌浓度均为0.5μL/m L;肉桂醛破坏了菌体细胞的形态,出现形变;随着肉桂醛浓度的增大,悬液中相对电导率迅速升高,表明肉桂醛影响细菌的膜通透性,而成倍数增长的核酸、蛋白质含量表示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肉桂醛降低菌体膜电位,影响其代谢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生长。肉桂醛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适宜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副干酪乳杆菌Z17-壳聚糖复配对草莓中大肠杆菌O157:H7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副干酪乳杆菌Z17-壳聚糖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质量分数1.0%壳聚糖溶液与副干酪乳杆菌Z17复配处理能有效去除草莓上的大肠杆菌O157:H7,减菌率达99%;壳聚糖溶液与副干酪乳杆菌Z17共同作用3 h使大肠杆菌O157:H7 DNA胞外释放量达(381.00±3.53)ng/μL,细胞膜破损率为58.3%;细胞壁膜中脂肪酸、蛋白、肽聚糖、糖苷环、多糖结构成分被破坏;细胞膜局部位移变薄,大分子物质黏附于菌体细胞表面,细胞表面出现孔洞,胞内物质泄漏,最终导致菌体死亡。结论:副干酪乳杆菌Z17-壳聚糖能够有效地抑制草莓中大肠杆菌O157:H7,其抑菌作用靶点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细胞膜,研究可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扩展纳米TiO_2光谱响应范围,提高其可见光催化抗菌性能,本文以商业纳米TiO_2为原料,采用Ag化学沉积,N、S非金属元素掺杂制备改性P25抑菌材料(Ag-P25、Ag-N-P25、Ag-S-P25),研究这三种材料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表明,三种抑菌材料对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不断上升。三种材料抑菌效果的强弱顺序为:Ag-S-P25、Ag-N-P25、Ag-P25。当光照时间为100min时,三者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达100%,与纯P25的抑菌率(79%)相对比,提高了2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提取菌体质粒DNA的电泳检测表明,三种材料对大肠杆菌菌体造成破坏,引起DNA泄漏,导致菌体死亡。通过研究讨论改性P25材料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机理,可为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保鲜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乌梅熊果酸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以乌梅熊果酸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研究了乌梅熊果酸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乌梅熊果酸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3∶44(g/mL)、超声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提取量为(12.61±0.13)mg/g。乌梅熊果酸对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高剂量组(0.5 mg/mL)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培养液蛋白质含量、核酸大分子物质含量、Ca2+浓度和总漏出率分别增加了28、1.5、7 倍和0.8 倍;扫描电镜观察菌体有明显变形或破碎现象,表明乌梅熊果酸对大肠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