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非茶之茶苦丁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这个词始见于东汉的《桐君录》 ,迄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自东汉至清代 ,苦丁茶作为珍稀特产列为宫廷贡品。1 苦丁茶的原植物种类及产地苦丁茶的植物来源较为复杂 ,古往今来作为苦丁茶使用的植物有近 2 0种。经专家调查 ,全国目前有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的木樨科、冬青科、金丝桃科、紫草科、马鞭草科等科种 11种植物的叶在不同地区作苦丁茶使用。其中报道较多的是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和木樨科女贞属粗壮女贞、紫茎女贞等。冬青类苦丁茶在华东、华中、华南一带使用广泛。木樨科女贞属五种植物在西南地区广泛使用。马鞭草科植物白花灯笼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粗壮女贞苦丁茶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以粗壮女贞苦丁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其挥发性成分,通过体外化学分析法测定其抗氧化作用,利用细菌、真菌和酵母测定其抑菌作用,并进一步以花生油和橙汁为对象测定其在食品贮藏过程中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粗壮女贞苦丁茶精油中共鉴定出4-萜品醇、γ-萜品烯和4-蒈烯等22种挥发性成分。精油能够有效清除ABTS+自由基(EC50:395.9 μg/mL)、DPPH自由基(EC50:165.45 μg/mL),抑制脂质过氧化(IC50:420.1 μg/mL)并展现出较强的还原能力,可有效减缓花生油在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升高,抑制油脂的氧化变质。精油具有良好的广谱抑菌性(供试菌MIC:0.31~5.0 μg/mL;MBC:1.25~20.0 μg/mL),能明显抑制受试微生物对数生长期的生长,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且对大肠杆菌较强(抑菌圈直径达29.85 mm),可有效抑制橙汁在贮藏过程中的腐败变质。研究结果表明粗壮女贞苦丁茶精油具有在食品工业高值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以乙醇作为溶剂的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在油脂氧化过程中所发挥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花生油为模型,通过测定和比较其在贮藏过程中的过氧化值变化来评价提取物抑制油脂酸败的能力;通过体外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和还原能力来探究其抗氧化能力;最后通过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来分析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请增加适当的数据加以说明] 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能有效减缓油脂过氧化值的升高,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提取物展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26.9 mg没食子酸当量/g提取物和135.6 mg槲皮素当量/g提取物;粗壮女贞苷B是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经测定其含量为765.83 mg/g提取物,该物质也是提取物能在油脂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原因。结论 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在油脂的加工和贮藏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麦淀粉对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Ligustrum robustum (Rxob.) Blume extract,LRE)的负载、抗氧化活性保护及缓释能力,为其在食品及生物医药行业的高附加值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鉴定LRE主要成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方法测定LRE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总酚累计释放量表征淀粉对LRE负载能力及负载稳定性,并分析淀粉对LRE抗氧化活性的保护作用,探究模拟体外消化过程淀粉对LRE的缓释作用。结果:经鉴定LRE主要活性成分为粗壮女贞苷B(C31H44O13)、粗壮女贞苷N(C35H46O18)和紫茎女贞苷J(C35H46O19),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不同添加量的小麦淀粉可以较为稳定地负载LR...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川中分布较广的唇形科牛至属野生植物香龙草的植物学形态、地理分布、人工栽培可行性及药理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以其与四川苦丁茶(序梗女贞)配伍制成纯天然清凉饮料,产品清香爽口,为充分开发利用香龙草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在不同试验体系及细胞和食品层面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在食品工业的高附加值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体外化学分析法系统测定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脂质过氧化抑制效应及还原能力;分别以PC12细胞、花生油和猪油为模型,评价提取物对细胞氧化损伤及食用油脂氧化酸败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粗壮女贞苦丁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有效清除受试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试验条件下,提取物可显著抑制并修复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亦能有效延缓食用油脂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7.
白刺富含多糖、生物碱、黄酮、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多糖类成分作为白刺属植物的特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保肝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一系列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近年来,白刺属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及其功能活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该文基于最近国内外白刺属植物多糖的研究,主要从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等层面进行综述,为白刺属植物新药用活性成分的发现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逆流色谱(CCC)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由Ito博士创立,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化合物分离和制备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人参属植物是名贵的药用植物,富含皂苷等活性成分,不仅是重要的中药资源,目前也越来越多地作为新资源食品或药食同源植物用于食品及保健品的生产,其中活性成分的分离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的基础。文章对逆流色谱技术在人参属植物活性成分分离的成果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巴戟天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多糖是南药巴戟天的主要功能因子之一,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对巴戟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对巴戟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的研究进展已有文献报道,但对巴戟天多糖这一重要活性物质未见有详尽的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植物,对巴戟天多糖成分的药理活性、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作为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及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对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一级结构及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苦丁茶多糖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于苦丁茶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以及苦丁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叶苦丁枝条是小叶苦丁茶生产的废弃物,数量巨大,一般以焚烧的方式处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实现小叶苦丁枝条资源化利用,本课题引入益生菌植物乳杆菌对小叶苦丁枝条水提物进行发酵,采取LC-MS非靶向代谢组研究手段探讨了小叶苦丁枝条提取物发酵前后物质的构成、分布与变化。通过PCA、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发现,小叶苦丁枝条提取物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前后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共175种,其中发酵后上调的100种,下调的75种。单变量统计排名前25的差异代谢物中包含肽类 3种,碳水化合物1种,核酸类4种,脂类1种,有机酸1种,黄酮1种,其他14种,这些差异代谢物涉及11条差异显著的代谢途径,其中6条为氨基酸代谢途径。差异代谢物中,发酵后相对百分含量分别提高915倍的川皮苷、11倍的鹅肌肽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生理活性。同时抗生素庆大霉素 C1a、林卡霉素发酵后分别提升22 672倍和62倍。由此表明,采用乳酸菌发酵技术资源化利用小叶苦丁枝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需进一步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2.
The antioxidant, antibrowning, and cytoprotective activities of Ligustrum robustum (Rxob.) Blume extract (LR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ain antioxidant component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With its high content of phenols and flavonoids, the LRE showed remarkable antioxidant capacity to scavenge free radicals in vitro and to inhibit oil oxidation in a peanut oil system. Moreover, LRE was observed to inhibit tyrosinase action and browning of fresh‐cut apple slices eff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cy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LRE was evaluated in a human intestine model using Caco‐2 cell lines. According to the 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es, ursolic acid was characterized as the main antioxidant component of LRE; it showed the strongest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 robustum (Rxob.) Blume could be a new resource for preparing functional food and nutraceutical products for use in food and pharmacology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苦丁茶保健饮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药食同源鱼腥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鱼腥草和贵州苦丁茶的配比和正交试验确定鱼腥草汁和苦丁茶水、白砂糖、柠檬酸和CMC的用量,优选出最佳配方,并研制出酸甜适口、回味微苦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4.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由紫苏籽制取的紫苏油是目前发现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植物油之一,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紫苏油系列产品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全面系统地对国内外紫苏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为紫苏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方法检测江西地区野桂花蜂蜜的理化、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此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及半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有机洋槐蜂蜜、油菜蜂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野桂花蜂蜜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品蜂蜜的标准;通过对其香味成分的分析比较发现,野桂花蜂蜜中的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对其香味形成起重要作用;芳樟醇类化合物、庚醇、薄荷烷-1,8-二醇、8-羟基香芹艾菊酮、2-蒎烯-4-酮为野桂花蜂蜜的特征香味组分。  相似文献   

16.
红枣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果品,已有近四千多年的栽植和食用历史。红枣多糖是一种复合杂多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糖是红枣果中主要的功能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保肝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红枣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红枣多糖的利用以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红枣多糖构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多糖是多糖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理活性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多糖在抗炎活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从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因子分泌、调控中性粒细胞、改善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等四个视角阐述了其抗炎机制。进一步分析了植物多糖的平均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主链与支链、化学修饰及高级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最后对植物多糖抗炎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和总结,为其在抗炎药物、食品上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