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宗岳  牛辉  牛爱军  韦奉  黄晓辉  茹翔  王刚  谭赟 《焊管》2022,45(11):10-15
采用全管体扩径技术,研究了X80钢级Φ1 219 mm×22 mm螺旋埋弧焊管扩径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扩径率的增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屈强比也随之增大,冲击韧性略有下降,DWTT性能变化不明显。在扩径率为0.88%情况下,管体横向屈服强度提高了15.2%,抗拉强度提高了5.8%,屈强比增大了9.8%;管体横、纵向屈服强度一致性提高了51.8%。总体上通过全管体扩径,管材力学性能的一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直缝埋弧焊管扩径机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刘世泽  谢仕强 《焊管》2003,26(2):26-29
简述了直缝埋弧焊管用扩径机的主要作用;介绍了水压式扩径机和机械式扩径机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公司两条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上扩径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水压扩径和机械扩径主要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直缝埋弧焊管机械扩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波  李云龙  惠非 《焊管》2010,33(5):42-45
简述了直缝埋弧焊管扩径的作用和机械扩径工作原理,分析了扩径率、轴向重叠量、扇形块的数目、扇形块与钢管内壁间的摩擦与润滑等因素对直缝埋弧焊管机械扩径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军  唐骏  刘金峰  张仲河 《焊管》2010,33(1):59-61
扩径系统是螺旋埋弧焊管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关联设备较多,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从本质安全建设角度着手,利用技术手段对扩径系统进行了安全可靠性设计。现场实施结果证明,该设计有效避免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直缝埋弧焊钢管的扩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绍庆 《焊管》2000,23(5):42-47
对大直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中的扩径工序所采用的两种扩径方法--机械扩径和水压扩径的原理、设备组成及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并讲述了机械扩径头的改进和发展,指出机械扩径在目前仍是一种比较可靠有效的扩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油气输送管道用直缝埋弧焊管拉伸性能的合格率和性能稳定性,利用扩径率对屈服强度有显著影响这一规律,采用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制管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建立焊管拉伸性能与扩径率数据库的函数关式,针对每批原料选择不同的扩径率,实现焊管拉伸性能的准确控制。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ZL 201310202717.X)。  相似文献   

7.
刘迟  李富强  陈巧明  吴金辉 《焊管》2012,35(1):53-56
简要介绍了目前直缝埋弧焊管在油气输送管线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某焊管生产企业在采用国产X80钢板生产直缝埋弧焊管时,出现个别钢管扩径后沿内焊趾开裂的问题,通过对钢管生产的工艺及参数、扩径前后钢板性能、焊接接头性能的分析,认为钢板屈服强度接近技术条件的上限,是造成钢管扩径时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铣边、成型、焊接、扩径等工艺参数可有效解决扩径时沿内焊趾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志明  卢胜勇  苏景富  苏志  熊伟 《焊管》2011,34(5):43-46,51
根据国产TMCP微合金管线钢板屈服强度(R<,t0.5>)变化较大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某厂X70管线钢板采用了JCO+机械扩径制造工艺,获得了对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和冲击韧性的变化曲线,分析了不同扩径率下钢管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和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合理选择扩径工艺的实践作法,并给出了JCOE直缝...  相似文献   

9.
螺旋焊管全长冷扩径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正荣  陶青荣  曹永福 《焊管》2000,23(5):48-53
通过焊颖跟踪试验,冷扩径原理试验和工艺试验,确认了螺旋焊管的可扩性,取得了设计依据及相关参数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扩径力的计算 及步进式冷扩径机的结构、技术特性及工艺,指出该系统设计具有运转平稳、安全可靠和节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林东 《焊管》2018,41(4):35-40
为了提高钢管超声波探伤的准确率,对射线检测可能出现漏检或误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钢管扩径裂纹进行了系统分析及实物检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确定探头K值后应尽可能采用短前沿的、晶片尺寸和探头外观尺寸较小的探头,可获得良好耦合效果;为减少漏检,应确保在焊缝两侧均进行一次直射波和二次反射波的扫查探伤;探伤过程中发现回波坐标位置处于探头一侧的焊缝边缘时,则可判定为扩径裂纹缺陷;回波坐标位置处于探头另一侧的焊缝边缘部位,则不能确定为缺陷波。  相似文献   

11.
刘振伟  王海生  王玉庆  李世武 《焊管》2016,39(6):38-43,47
为了研究大壁厚螺旋埋弧焊管多次补焊后焊缝性能的变化情况,利用夏比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硬度检测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壁厚为21.4 mm的螺旋埋弧焊管不同补焊工艺完成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5种不同补焊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弯曲性能及硬度值均满足标准要求,与原始焊接接头相比,补焊后的试样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未发现严重的晶粒长大现象,且未出现其他脆性组织,经理化检验和无损检测,3次至5次补焊性能也均能满足西气东输管线标准要求,为多道次的补焊工艺推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常永乐  杨军  权勇 《焊管》2016,(7):52-56
为了分析L555M钢级Φ1 219 mm×16 mm螺旋埋弧焊管补焊焊缝的性能,采用夏比冲击试验、显微硬度分析、焊缝全壁厚弯曲和拉伸试验对补焊焊缝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J557低合金钢焊条和开发的补焊工艺完全适合于L555M钢级螺旋埋弧焊管焊缝缺陷的手工修补,且补焊焊缝各项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补焊焊缝表层熔敷金属微观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PEF)+针状铁素体(AF)+少量珠光体(P),随着熔深的增加,组织转变为粗大PF+少量P。  相似文献   

13.
程绍忠  陈英莲 《焊管》2008,31(2):10-14
介绍了国内油气输送螺旋埋弧焊焊管机组的工艺布置、制管设备性能及高韧性螺旋埋弧焊管的开发情况,通过对螺旋埋弧焊焊管机组制造技术、钢管检测技术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螺旋埋弧焊管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直缝焊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对生产线关键设备扩径机的工作时序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主缸动作的速度、减少扩径机的扩管动作行程和减少钢管扩径步数,以缩短动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楠  王海生  李汝江  韩学  郭晓东  刘湘军  李斌 《焊管》2020,43(2):7-11,17
针对螺旋埋弧焊管焊缝缺陷人工补焊的不确定性,采用X52钢级Φ610 mm×8 mm、X70钢级Φ1 016 mm×17.5 mm、X80钢级Φ1 422 mm×21.4 mm螺旋埋弧焊管,模拟生产中常见的穿透性缺陷、非穿透性缺陷进行自动埋弧焊补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补焊焊缝的外观质量、无损检测、理化性能、金相组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标准要求。自动补焊工艺可减少施焊过程中的人为干预,稳定焊接质量,提升焊接效率。该工艺可满足多项标准的管线修补要求,在焊管行业推广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王文博  李云龙  高建忠  张永红 《焊管》2012,35(1):13-15,20
简要介绍了国内生产高钢级、大直径、大壁厚螺旋埋弧焊管时采用的工艺参数及其存在的不足。对采用较高焊速(2.2m/min)批量生产的X65M级Ф914mm×12.7mm焊管的焊缝拉伸、导向弯曲、夏比冲击和外观质量等性能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表明,较高焊接速度能够保证焊缝质量,满足技术条件要求。最后,对焊管生产时提高焊接速度和其他参数方面的平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螺旋埋弧焊管技术发展和技术改造设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晓军 《焊管》2000,23(3):62-83
介绍了国内螺旋埋弧焊管用管线钢的发展状况及高韧性螺旋埋弧焊管的开发情况,指出了影响包勖格效应的因素,通过对螺旋埋弧焊钢制造技术、钢管检测技术、钢管标准以及埋弧焊钢管腐蚀性能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宝鸡石油钢管厂改造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杨向东  刘炜 《焊管》2015,(3):61-66
针对螺旋埋弧焊管制管后存在剩磁的现象,分析了剩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焊管在线X射线工业电视检测和现场对接焊施工的影响。分别从焊管生产过程及焊接施工现场两方面提出了减小、消除焊管剩磁的措施,如管端缠绕焊接电缆线法、管端放置磁铁抵消法、焊管剩磁反向布置法(同极法)等。分析对比了螺旋埋弧焊管现场对接时几种消磁作业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剩磁综合控制及消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X80级22 mm管线钢试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外焊坡口角度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螺旋埋弧焊管外焊坡口角度对焊缝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外焊坡口角度的增加,余高降低明显,对X80级22 mm壁厚螺旋埋弧焊管,焊缝冲击韧性略有提高,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