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采用间接竞争ELISA、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研究糖基化鳕鱼小清蛋白(PV)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致敏性及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糖基化PV经消化后其IgE/IgG结合能力显著降低,并于胃肠消化2h时达到最低,3h时略有增加;胃蛋白酶酶解产生的分子量<500Da的肽段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会重新聚集;消化产物都出现新的发射峰并产生红移,发射峰的荧光强度也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说明鳕鱼PV致敏性的变化与其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糖基化改性结合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可有效降低蛋白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己糖修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的接枝度、表面疏水性、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致敏性变化。结果表明:半乳糖修饰的卵清蛋白糖基化程度最高,果糖修饰的最低;糖基化反应使卵清蛋白表面疏水性降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构象表征表明,糖基化过程中的热处理以及分子基团的改变破坏了卵清蛋白原有构象,使芳香族氨基酸外露,且半乳糖对卵清蛋白构象的破坏程度最高;糖基化反应使卵清蛋白致敏性降低,但果糖修饰的卵清蛋白的IgG/IgE结合力下降轻微,远低于半乳糖和葡萄糖的。  相似文献   

3.
食物过敏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为探究一种有效的降低小麦致敏蛋白致敏性的方法,本实验采用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与小麦致敏蛋白进行糖基化反应制备复合物,并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糖基化反应前后小麦致敏蛋白的致敏性差异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糖基化修饰降低了小麦面筋蛋白的致敏性,对麦醇溶蛋白致敏性的影响效果强于麦谷蛋白。半乳糖作为糖基供体时降低致敏性的效果比葡萄糖、果糖的效果显著,葡萄糖和果糖效果相当。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小麦致敏蛋白致敏性和研发低致敏性小麦制品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胥伟  迟玉杰  孙强 《食品科学》2012,33(15):15-18
以卵清蛋白为对照,以糖基化卵清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所成凝胶在贮藏期间质构、持水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糖基化卵清蛋白的凝胶硬度、弹性、凝聚性与持水性比卵清蛋白高146%、7%、24%和61%。4℃条件下贮藏180d时,糖基化卵清蛋白的凝胶硬度与凝聚性均降低2%,凝胶弹性与持水性增加1.3%、0.6%,卵清蛋白的凝胶硬度降低9%,凝胶弹性、凝聚性与持水性增加0.6%、3%和5.2%。在500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糖基化卵清蛋白所成凝胶的结构较紧密、均匀,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而卵清蛋白所成凝胶的间隙较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空间结构变得更加疏松。研究结果证明,糖基化可以明显提高卵清蛋白的凝胶性与凝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是鱼类的主要过敏原,为了解鱼类中不同亚型PV、氨基酸序列及其蛋白修饰情况,以鲢鱼肌肉为研究对象,经分级盐析、高效液相结合尺寸排阻色谱及高分辨质谱分离纯化鉴定PV亚型,并对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修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鲢鱼肌肉中自制的PV含有3种亚型(I、II、III),其平均分子质...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高效的糖基化改性条件和良好的应用途径,本文以葡萄糖、木糖两种单糖为糖基供体,探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蛋白与糖比例、蛋白浓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湿法糖基化反应的影响,分析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复合物(SPI-葡萄糖)、大豆分离蛋白-木糖复合物(SPI-木糖)致敏性的变化,并将SPI-葡萄糖、SPI-木糖应用于低致敏千页豆腐生产。结果表明,木糖相较于葡萄糖更易与大豆分离蛋白发生糖基化反应,但也更容易有类黑素产生。在蛋白浓度为25 mg/mL时,糖基化反应程度最高,并且糖基化反应程度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糖添加量呈正相关。SDS-PAG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改性使大豆分离蛋白和糖分子发生了共价结合,SPI的自由氨基减少。糖基化反应程度越高,SPI致敏性越低,SPI-木糖接枝物致敏性降低程度最高可达50%,以其为原料经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交联所制作的千页豆腐有良好的弹性和咀嚼性。  相似文献   

7.
周林杰  陆佳达  施文正  卢瑛 《食品科学》2022,43(23):134-140
采用加热、高温高压、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联合高温高压分别处理白鲢肌肉并加工成鱼饼,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不同处理组鱼饼中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免疫原性和二级结构的变化;构建BALB/c小鼠过敏模型,通过小鼠过敏症状评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抗体水平、组胺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加工方式对PV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鱼肉天然PV相比,高温高压、发酵和二者联合处理制备的鱼饼中PV免疫球蛋白G结合能力消减率最高分别为50.6%、34.7%和68.5%;α-螺旋相对含量较天然鱼肉PV分别降低了10.7%、13.3%和17.3%,而β-折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7.8%、5.1%和14.8%,而加热组均无明显变化。小鼠过敏模型结果显示,与加热组相比,其他加工处理组蛋白致敏小鼠过敏症状明显减弱,血清中组胺质量浓度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和IL-13)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抗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温高压联合发酵组PV致敏性降低效果最佳。综上,单一的高温高压和发酵对鱼饼PV的α-螺旋相对含量降低、折叠化程度增加,以及免疫原性和致敏性降低的效果均不如二者联合处理,但都能够减轻免疫小鼠的Th2型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进而抑制了其过敏反应,其中高温高压联合发酵加工处理对鱼类主要过敏原PV的免疫原性和致敏性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市售蛋清粉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泳、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研究超声波协同糖基化修饰对其蛋白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糖基化修饰能显著降低蛋清粉的致敏性,致敏性随超声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5 min、600 W的条件下有最大程度降低。这和其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经复合处理后,蛋清蛋白分子量显著增加,同时三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使表面疏水性增强、内源荧光和自由氨基含量降低,导致其致敏性降低。超声波协同糖基化修饰是一种良好的降低蛋清粉致敏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磷酸化反应的条件,研究磷酸化对PV的抗原性及结构影响。将PV和葡萄糖-6-磷酸二钠盐(D-glucose-6-phosphate disodium salt hydrate,G6P-Na2)混合,在不同质量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条件下进行干法磷酸化反应。采用Tricin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ot-blotting检验其聚合类型以及抗原性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圆二色谱仪和ANS探针法分析磷酸化产物的二级结构和疏水性变化。结果显示,在PV与G6P-Na2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0?min条件下生成的磷酸化产物的抗原性最低。磷酸化反应后,产物呈现聚集状态,其二级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疏水性明显提高。磷酸化反应对蛋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影响PV抗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鲢鱼小清蛋白源抗冻肽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两条鲢鱼小清蛋白源抗冻肽的活性、结构及其作用模式。结果:Pv-AFP 1(KAADSFNHKAFFAKVG)呈稳定的α-螺旋结构,而Pv-AFP 2(KAADSFNHKAF)倾向于呈无规卷曲;Pv-AFP 1的热滞值为0.87 ℃,总平均亲水性为-0.21,热滞活性和两亲性均优于Pv-AFP 2(0.74 ℃,-0.71);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Pv-AFP 1能结合53个水分子,可形成16个氢键吸附至冰晶表面,结合能为-1 514 kJ/mol,均大于Pv-AFP 2(能结合50个水分子,通过形成11个氢键吸附至冰面,结合能为-805 kJ/mol);尽管两条肽序列相似,但其与水分子和冰晶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和模式也有一定差异。此外,两条肽均能与冰水界面相互作用,改变了冰面的曲率从而抑制了水的结冰,但Pv-AFP 1抑制冰面生长的效果优于Pv-AFP 2,与热滞活性结果一致。结论:鲢鱼小清蛋白源抗冻肽的活性可能与构象、两亲性及其与水分子和冰晶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位点和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纯化鲤鱼小清蛋白(parvalbumin),并对其进行过敏原性鉴定,为建立鱼类过敏原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鲤鱼小清蛋白,采用点杂交和特异性IgE 检测试剂盒筛选鱼类过敏者血清,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确定纯化目标蛋白的性质。结果:硫酸铵分级盐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方法可以得到电泳纯单一目标蛋白;小鼠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表明,所得纯化蛋白是小清蛋白。此外,免疫杂交结果显示,鱼类过敏者血清能与纯化的小清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证实了鲤鱼小清蛋白的过敏原性。  相似文献   

12.
将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糜在不同冻藏温度下进行冻融循环后加热,分析不同加热过程鱼糜制品中壬醛、1-辛烯-3-醇、内源性荧光物质、蛋白质亚基组成、赖氨酸、α-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glyoxal,GO)和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及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lmethyl-lysine,CML)和荧光AGEs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冻藏温度对鱼糜制品中各指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鱼糜制品中壬醛、1-辛烯-3-醇、内源性荧光物质、CML和荧光AGEs含量显著增加,赖氨酸含量增加,GO、MGO含量显著降低(P<0.05);加热过程中,1-辛烯-3-醇、GO、MGO、CML和荧光AGEs含量显著增加,内源性荧光物质显著降低(P<0.05),赖氨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肌球蛋白重链逐渐降解成小分子蛋白。以上结果表明原料的冻融循环为鱼糜制品中AGEs的形成提供大量前体物质;热加工过程进一步促进了...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壳聚糖与NaCl组合漂洗制备白鲢鱼糜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BC)与NaCl组合漂洗白鲢鱼糜对凝胶品质、鱼糜收率及蛋白损失率等的影响。方法:以鲜白鲢鱼为原料,分别采用去离子水、0.25%、0.5%、0.75%、1.0%的NaCl溶液,0.5%、1.0%、1.5%、2.0%的CBC溶液,1.0% CBC+1.0% NaCl、1.0% CBC+0.75% NaCl、1.5% CBC+1.0% NaCl、1.5% CBC+0.75% NaCl,对鱼糜进行一次漂洗(鱼肉与漂洗液质量比1∶5),测定不同漂洗处理对鱼糜凝胶强度、白度、蛋白质组成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单独采用NaCl漂洗时,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鱼糜凝胶强度、白度呈现增加趋势(P<0.05),总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过高或过低的NaCl质量分数,均不利于提高鱼糜得率。单独采用CBC溶液漂洗时,凝胶强度、白度、水溶性蛋白含量随着CBC质量分数的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采用NaCl和CBC组合漂洗时,1.5% CBC+0.75% NaCl组合得到的鱼糜凝胶强度最高,达232.05 g•cm,显著高于对照的142.22 g•cm(P<0.01),此时的盐溶性蛋白含量10.53%和水溶蛋白含量4.9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的9.36%(P<0.05)及4.06%(P<0.01)。1.5% CBC+0.75% NaCl组合漂洗,获得良好的鱼糜凝胶强度、白度及粗蛋白含量。结论:采用1.5% CBC+0.75% NaCl漂洗可以改善鱼糜的凝胶品质,蛋白损失率比对照组降低10.56%,从而提高鱼糜得率,并降低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两段法加热模式对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化阶段,高温短时(40 ℃、1 h)模式下,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最高,且自由水含量最低,凝胶网络结构最致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显示,在高温短时(40 ℃、1 h)模式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ina,MHC)条带强度降低,说明此时蛋白降解较多。在熟化阶段时,微波加热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白度最高,三氯乙酸-溶解肽含量、自由水含量和孔隙当量直径最小,形成了有序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SDS-PAGE图谱显示,相比水浴加热,微波加热下MHC条带强度更高,说明微波加热促进了二硫键的形成。因此,适宜的加热模式能改善鱼糜凝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胡志和  王丽娟  薛璐  刘平  贾莹  鲁丁强 《食品科学》2019,40(21):107-114
比较常压下酶水解与超高压下酶水解虾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致敏性差异及线性表位的残留,探讨超高压下酶水解TM增强致敏性消减效果的原因。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致敏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测TM二级和三级结构;以致敏性(OD492 nm)为指标,确定常压和超高压下酶水解TM的条件;采用质谱法检测水解片段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在40 ℃、200 MPa下,保压时间30 min有利于胰蛋白酶活力的提高;压力在100~600 MPa内,TM致敏性随压力升高而降低,其致敏性与二级结构中β-转角的相对含量及三级结构的变化有关;在常压下(40 ℃、酶添加量3 000 U/g、水解30 min),TM水解产物的致敏性消减率为89%,水解产物中含8~16 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数量占76.8%,且线性表位的消减率为60.0%~66.7%;在超高压下(40 ℃、酶添加量3 000 U/g、200 MPa下水解30 min),TM水解产物的致敏性消减率为98%,水解产物中含8~16 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数量占93.3%,且线性表位的消减率为88.9%~90.0%。因此,超高压可以促进酶水解TM,有利于线性表位的消除,从而降低水解产物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高脱乙酰度魔芋葡甘聚糖(KGM)对鲢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0.5 wt%、1.0 wt%、1.5wt%的高脱乙酰度KGM分别添加到鱼糜中,测定其流变、质构特性、持水性、弛豫时间T2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发现复合鱼糜的弹性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比纯鱼糜高,且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与纯鱼糜相比,G'和G"最大分别提高了27.98%和49.24%;复合鱼糜的硬度、粘度和咀嚼性比纯鱼糜显著性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0.70%、10.53%和9.52%,但弹性降低;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发现,与纯鱼糜相比,复合鱼糜凝胶中T_(22)峰高下降,T_(23)的峰比例上升;复合鱼糜凝胶的持水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添加0.5wt%KGM时最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变得更加完整有序。高脱乙酰度KGM影响了蛋白热聚集行为,促进蛋白分子的相互交联,改善了其凝胶网络结构,从而改变了鱼糜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出酶解复合法改性玉米淀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挤出酶解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改性工艺的主要因素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温度、玉米淀粉含量进行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玉米淀粉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前后的低聚糖组成、表观结构、结晶度以及热力学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0 U/g、挤出温度140 ℃、玉米淀粉含量70%时,挤出改性玉米淀粉葡萄糖当量值为19.5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挤出物低聚糖的组分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低聚糖样品中各组分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的质量比为1.0∶3.4∶7.5∶6.0∶1.8。玉米淀粉经挤出酶解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出现孔洞,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范霞  崔心平 《食品科学》2021,42(20):222-229
以Stony hard型桃子“霞脆”、硬溶质型桃子“霞晖6号”和软溶质型桃子“湖景蜜露”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3 种不同肉质桃子在采后20 ℃贮藏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 种不同溶质桃子利用HS-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45 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内酯类、萜烯类和烷类化合物,桃子采后贮藏期内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霞脆”、“霞晖6号”、“湖景蜜露”桃子贮藏期内分别检测出香气物质40、27、17 种。随着贮藏时间延长,3 种不同肉质桃子的香气物质总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电子鼻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期的桃子。载荷分析结果显示,传感器W1S、W5C、W3C、W1C、W1W、W2W对桃子在贮藏期的区分能力最强。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可以很好地评价桃果实在贮藏期的香气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