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升高,食物过敏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除遗传因素外,膳食因素是导致食物过敏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肠道菌群在膳食和免疫系统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鉴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针对食物过敏膳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的免疫学作用机理、人群队列研究以及干预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对其中肠道菌群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可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食物过敏机制研究与调控策略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时丽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2):4959-4963
随着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食物过敏逐渐成为了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引发机体对某些正常抗原的免疫耐受度降低,导致过敏反应.本文介绍了食物过敏婴幼儿和健康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差别,对肠道菌群影响肠道细胞功... 相似文献
4.
随着过敏人群数量的快速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微生物在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膳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所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将会增加 人群患食物过敏的机率。本文将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综述目前对口服耐受的产生及因其缺失而引起食物过敏的相关机 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肠道微生物调节食物过敏的潜在通路,最后概述有关益生菌缓解食物过敏的应用及机 制研究。通过了解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黏膜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为预防及治疗食物过敏提供新的调控靶点和研究思 路,并为益生菌缓解食物过敏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案,从而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长期共生,且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膳食纤维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间接影响其在肠道中的代谢产物,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肠道微生物与膳食纤维密切合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最适摄入量、肠道微生物及其生理功能、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膳食纤维及肠道微生物对肥胖、炎症、结直肠癌、妊娠合并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为通过调整膳食纤维治疗疾病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食物过敏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生活环境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而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可导致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变化,从而破坏口服耐受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作用开始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总结了口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产生的相关机理,进一步综述了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食物过敏的相关机制研究,并探讨益生菌防治食物过敏的潜在机理,以期为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的胃肠道消化酶吸收,直接到达大肠,通过发酵作为专性厌氧微生物主要的能量来源。膳食纤维在大肠被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例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膳食纤维促进人体健康每日的推荐剂量分别为:成年女人25 g和成年男人38 g。该文系统的介绍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和膳食纤维对疾病的影响。并且对近几年关于膳食纤维,肠道微生物和相关疾病研究的互作关系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未来膳食纤维-肠道微生物-疾病的研究提出合理化展望,旨在为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汪洪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1):175-181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最复杂和种群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无论是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人类的生理代谢特性都在时刻受到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因此肠道微生物常被认为是人体的"隐形器官".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异常与相关疾病以及影响肠道... 相似文献
11.
探讨膳食菊粉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法建立IBD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饮用蒸馏水;模型组(IBD)饮用含2.5% DSS的蒸馏水;菊粉干预模型组(INU)在DSS诱导的同时摄入2 g/kg菊粉;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粘稠度及便血情况。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研究结果显示,菊粉摄入能够明显提高IBD小鼠的体重(p<0.05),缓解其腹泻、便血和结肠组织损伤,降低疾病活动指数(p<0.05)。测序结果表明:菊粉干预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丰度较IBD组分别显著升高至28.70%和0.06%(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较IBD组显著降低至0.66%(p<0.05)。本研究表明菊粉通过选择性促进益生菌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生长,抑制Proteobacteria生长,改变了IBD小鼠肠道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调节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IBD的发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随着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在IBD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缓解或治疗IBD的新型方法也备受关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都表明益生菌、粪菌移植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等达到缓解IBD的目的。因此,本文对IBD的发病因素以及益生菌、粪菌移植调节IB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炎症性细胞浸润、肠黏膜受损为主要表现的肠道慢性炎症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高脂摄入增加IBD的发病风险,IBD的发病率与居民动物蛋白摄入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联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与IBD发病率呈负相关。IBD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饮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目前膳食营养干预是防治IBD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膳食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对IBD发病机制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从膳食营养素的角度综合分析了IBD的饮食干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食物过敏现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食物过敏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与机体发生的风险因素,食物致敏原的识别、评价与检测技术,以及食物过敏的诊断、控制及标识的风险评估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食物过敏与致敏原相关研究的瓶颈挑战与策略,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控制,低/无敏食品的研发,以及保障食物致敏原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容易反复性发作的胃肠道炎症疾病。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的改变,IBD的全球发病率已达0.3%,并在日益增长。一直以来IBD的治疗方法聚焦在抗炎药物以及肠道免疫调节方面,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发现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还发现一部分微生物可以从多方面缓解IBD。本文对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及其制剂在IBD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通过益生菌治疗IB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GMP)主要是κ-酪蛋白经凝乳酶降解产生的一类含有糖链的多肽,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功能和独特的营养特性,可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品。本文首先概括CGMP的来源、结构特点及其研究开发现状,从炎症性肠病(IBD)的免疫病理机制的角度,对本实验室和国外在CGMP调理、改善和治疗IBD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介绍,提出CGMP在一定程度上为IBD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及展示其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