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杀青工艺对枇杷花茶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炒制,蒸汽3种方式进行杀青,测定枇杷花茶的功能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枇杷花茶功能成分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两种工艺,花茶的黄酮含量最高为(521.89±5.45)μg/mL,总酚含量最高为(119.79±5.63)μg/mL,三萜酸含量最高为(212.86±4.54)μg/mL,感官加权平均分微波大火杀青时长为75 s表现最优达到90.6分,其成品冲泡形态匀整,香气浓郁纯正,醇和,鲜爽无异味。以枇杷花茶中功能成分的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以及感官测定的结果为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综合评价,微波大火杀青时长75 s的枇杷花茶得分最高,因此,选用微波杀青工艺进行制作品质优异的枇杷花茶。  相似文献   

2.
以‘黄金桂’品种茶树的鲜花为原料,研究锅式杀青烘干、微波杀青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对茶树花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组分、生物碱含量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处理的茶树花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甲基化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及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锅式杀青烘干和微波杀青烘干(P0.05);没食子酸含量最低;水浸出物、茶没食子素和咖啡碱含量与锅式杀青烘干和微波杀青烘干差异不显著(P0.05)。这3种工艺中,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最有利于多酚类化合物的保留,因此成品茶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微波杀青烘干其次,锅式炒青烘干的抗氧化活性最低。感官分析表明,锅式杀青烘干、微波杀青烘干工艺由于经过热脱水处理,所制得的茶树花茶具有玉米香;滋味均有麻涩感,其中冷冻干燥处理的茶树花茶涩味最明显,不同工艺处理下感官风味不同。综上,可将茶树花茶开发为功能性饮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隔离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配花量、复火温度和在窨时间4个因子对茉莉花茶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素坯含水量8.39%的范围,花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含水量超过10.96%时,挥发性物质含量减少,隔离窨制时素坯含水量以8.39%~10.96%为合适。在设定的配花量范围内,花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随配花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为使花茶获得较好的香气品质,推荐配花量为86%茶坯。不同复火温度处理下,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小,从节约时间与场地成本考虑,推荐复火温度120℃。花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随在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窨时间以15 h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 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 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层次聚类分析、香气活度值法、差异显著性分析等探明绿茶栗香形成的最佳杀青方式,寻找栗香关键组分。结果表明,滚筒联合远红外有利于栗香品质的提升,其中以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可获得高扬持久的栗香,且滋味鲜爽,整体品质最优;滚筒联合远红外杀青处理利于高沸点醇类、酮类、芳香烃类如芳樟醇、反式-β-紫罗酮等的转化与形成,以滚筒-远红外-微波处理含量显著最高;PLS-DA及层次聚类分析可根据栗香强度将不同类杀青方式准确区分及聚类,结合香气活度值,明确反式-β-紫罗酮、芳樟醇、顺-3-己酸己烯酯、壬醛、香叶醇、苯乙醛6 种物质为栗香关键组分。本研究可为定向化、标准化生产优质栗香绿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秋季黄金芽鲜叶为原料加工绿茶,比较滚筒、蒸汽和微波三种不同杀青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估结合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三种杀青方式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品质优异,但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存在较大差异。滚筒杀青处理的干茶色泽最绿,香气最优,栗香明显,氨基酸含量比蒸汽和微波杀青分别高11.01%和5.20%,茶多酚含量低3.54%和3.94%,滋味醇和鲜爽;蒸汽杀青处理后滋味得分最高,拥有最高的茶氨酸(7.69 mg/g)和最低的咖啡碱(27.91 mg/g),同时电子舌结果表明,其鲜味值、丰度均最大,苦味值最小;电子舌滋味属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黄金芽绿茶茶汤鲜味值与茶氨酸含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9;苦味值与苦味儿茶素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99;此外,不同杀青方式的黄金芽绿茶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同,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为微波杀青(0.83)>蒸汽杀青(0.80)>滚筒杀青(0.66)。综上所述,滚筒杀青滋味醇和,香气高长;蒸汽杀青滋味醇厚,色泽黄绿。虽有所侧重,但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体现了其良好的品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GC-MS技术对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杀青叶的香气组分以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叶挥发性成分的总量为59.29%,明显高于烘青绿茶以及滚筒杀青、蒸汽杀青2种杀青叶,尤其是在绿茶香气形成过程当中起关键作用的高级脂肪醇、萜烯醇、酮类和酯类含量较高,微波杀青叶的香气组成较滚筒杀青叶和蒸汽杀青叶更为接近烘膏绿茶。采用微波杀青叶生产绿茶鲜汁饮料可有效改善饮料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金桂绿茶(JGT)与金桂花(JG)的香气化学特征差异,采用感官审评法和GC-MS法分析金桂花和丹桂花(DG)的香气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再以金桂花窨制茶叶,开展金桂绿茶的香气品质化学研究(金桂花与原料绿茶为对照).结果表明金桂花香气品质优于丹桂花,挥发性成分总量较丹桂花高22.7%,较适于窨制桂花茶.金桂绿茶的清香、...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36-243
分析和鉴定不同柑橘品种和压榨方式处理后柑橘汁特征香气物质及其对风味的贡献程度,旨在为柑橘果实品质评价和加工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3种柑橘汁共检测到67种香气物质,并筛选出了37种特征香气物质,其中宽皮柑橘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低于大部分橙类,机榨柑橘汁中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手榨汁。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区分柑橘品种和压榨方式,其相关性分析发现甜香与辛酸乙酯、巴豆酸乙酯呈显著正相关,青香与正辛醇、丁酸乙酯呈显著正相关,花香与香茅醇、巴伦西亚橘烯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应用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辨别柑橘品种、评价柑橘汁品质及区分加工方式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面上玫瑰花茶存在加工方法单一,冲泡后香气损失大等问题。本研究参考茶叶加工,将新鲜墨红玫瑰(Rosa crimson glory)花瓣以常温干燥、萎凋发酵干燥、杀青干燥及杀青发酵干燥四种方法加工成花茶,对成品花茶质量指标如感官品质、香气成分、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对成品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酶活进行测定,并将质量指标与两种酶的酶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杀青发酵干燥法加工出的玫瑰花茶感官品评总分达75.00±8.30,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加工出的花茶(P<0.05),各因子评分也较高;杀青干燥及杀青发酵干燥法制得的玫瑰花茶主体香气成分如香茅醇含量分别为20838.61±63.06和28218.71±14.95μg/kg,显著高于萎凋发酵及常温干燥法制得的花茶(P<0.05),此外杀青发酵加工花茶中总酚(184.17±2.04 mg GAE/100 g DW)、黄酮(92.63±2.48 mg芦丁当量/100 g DW)含量较其他加工方式制得的花茶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萎凋发酵干燥、杀青干燥、杀青发酵干燥加工均不利于花青素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苯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壬醛、癸醛、2,6,10-三甲基十四烷、香叶基丙酮是山药片中的主要风味物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苯类和醛类;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醛类和酮类。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风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山药片的风味在醇、部分芳香族化合物上具有相似性,真空冷冻干燥山药片与其它干燥方式山药片的风味差异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这与GC-MS分析结果一致。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山药片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得出联合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综合得分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其次为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  茶树花鲜花香气淡雅怡人,但香味物质含量低,为提取、富集茶树花鲜花中的香味物质,研究了茶树花香料的制备工艺。  方法  以香味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了茶树花开花状态、预处理方式、水蒸气蒸馏及浓缩工艺对茶树花纯露品质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茶树花纯露进行了香味成分分析和卷烟加香评价。  结果  (1)以饱和食盐水浸泡的初展期、全展期茶树花鲜花为原料,采用水汽蒸馏结合反渗透膜浓缩工艺所制备的茶树花纯露与新鲜茶树花香气相似。(2)茶树花纯露中共检测到42种香味成分,总量为68.61 μg/g,其中苯乙酮、芳樟醇、2-丁酮、2-苯乙醇等具有花香、清甜香韵的香味成分含量较高,与鲜花中的香味物质基本类似。(3)制备的茶树花纯露能够赋予卷烟突出的清甜香和花香香韵。  结论  建立的茶树花鲜花纯露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富集茶树花鲜花中的香味物质,制备的纯露能够明显提升卷烟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悠久的种茶历史中,茶树花由于具有会与茶叶争夺营养的特点,常常作为废弃物处理,导致该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研究发现,茶树花成分与茶叶基本相似,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物质.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茶树花的高价值,有关茶树花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展.茶树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花卉.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  相似文献   

13.
对比不同干燥工艺对枇杷花茶感官品质(形态、香气、滋味和茶汤色泽)的影响;并对枇杷花样品进行小 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波预处理,可以杀灭枇杷花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两种酶。 在形态上,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最好;香气上以微波干燥420 W时最好;滋味也以冷冻干燥的最好。从综合评分 看,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感官品质最好,微波干燥次之,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的感官评分差异不大。干燥方法对茶 汤色泽L*、a*、b*的影响基本与感官评价指标一致。枇杷花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几种干燥方 法中,以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品质最好,在其他干燥方法中,在微波420 W、真空50 ℃、热风80 ℃条件下品质相对 较好,枇杷花属于无毒类原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加工工艺对离蕊金花茶花朵不同部位挥发性组分的影响。方法:以离蕊金花茶全花、花瓣和花蕊为材料,经摊放、微波杀青、干燥等加工处理,制成干样,分析加工处理对离蕊金花茶花朵不同部位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结果:离蕊金花茶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73种,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其他类,并以醇类和醛类为主。从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数量上,加工处理对全花的影响大于花蕊和花瓣。芳樟醇、肉桂酸甲酯、乙酸甲酯与离蕊金花茶挥发性组分呈负相关,醇类和醛类物质对干样全花挥发性组分贡献较大,C6挥发性化合物对干样花瓣挥发性组分贡献较大,类胡萝卜素降解的挥发性化合物对干样花蕊挥发性组分贡献较大。结论:加工处理对离蕊金花茶花蕊、花瓣和全花不同部位所含挥发性物质组分种类、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且主要贡献的挥发性物质不同,加工处理对全花的影响大于花蕊和花瓣。  相似文献   

15.
Aroma profiles and volatile profile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volatile and aroma ‐ active components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olfactometry (GC–MS–O) and electronic nose (E ‐ nose). The two profiles wer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origin identification of chrysanthemum flower teas. Results showed that 86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five chrysanthemum flower teas, including terpenes, alcohols, ketones, aldehydes, esters and others. Of them, 33 aroma ‐ active components were recognised, including 10 aroma categories. The aroma profiles and volatile profiles were established by 10 aroma categories and E ‐ nose. Chrysanthemum flower tea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on PCA score plots based on their aroma profiles and volatile profiles, and the key volatile (aroma ‐ active) components resulting in the tea sample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The quality of chrysanthemum flower teas could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aroma ‐ active components and aroma profiles and origins could be discriminated by PCA combined with GC–MS–O and E ‐ no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茶树花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茶树’花茶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茶树花茶总体香味的贡献。结果在茶树花茶中共鉴定出45种香气组分,包括8种醇类、13种酮类、9种醛类、1种醚类、4种酯类、1种酸类、4种碳氢化合物、3种杂环化合物和2种含氮化合物,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3.47%、24.64%、22.95%、1.35%、2.05%、0.48%、0.96%、2.22%和0.84%。筛选出12种茶树花茶关键香气成分,分别为芳樟醇、壬醛、1-辛烯-3-醇、α-紫罗兰酮、2-戊基呋喃、β-紫罗兰酮、己醛、癸醛、α-蒎烯、苯乙醇、(E)-2-辛烯醛和(E,E)-2,4-庚二烯醛,这些化合物是茶树花茶香气的重要贡献者。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较准确反映出茶树花茶的香气成分,可应用于茶树花茶香气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5种黑茶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种黑茶共检出83种香气化合物,共有成分30种,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芳香烃类、烯类和酯类等;不同产区黑茶香气特征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青砖茶陈香纯正,以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E,E)-2,4-庚二烯醛、β-紫罗酮、己醛;茯砖茶"菌花香"明显,以醇类和芳香烃为主,包括芳樟醇、甲苯和1,3-二甲氧基苯;六堡茶香气纯正,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包括芳樟醇、α-雪松醇、柠檬烯;普洱茶陈香持久,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包括己醛、1,2,3-三甲氧基苯、芳樟醇氧化物;康砖茶香气纯正,以酮类和醛类为主,包括己醛、α-紫罗酮、反-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酮。5种黑茶在香气特征及成分上的差异可能与茶树品种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8.
香气是衡量花果品质的重要感官指标,决定着花果制品的风味和加工特性。不同的花果具有特殊的香气成分,通常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组成,VOCs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次生代谢产物。VOCs可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种类花果的香气成分研究有很多报道,但对其香气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成分对比未进行归纳总结。该文综述目前国内外花果香气成分的检测方法、香气成分的主要组成和功能特性,以期对花果香气成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花果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 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3 种实验原料香气物质的区别。结果表明:摊晒时间1 h、蒸汽杀青(杀青时间45 min、杀青温度100 ℃、摊放密度5 g/dm2)、揉捻时间25 min、热风干燥(温度50 ℃、时间12 h、摊放密度5 g/dm2)为红树莓叶茶最佳制作工艺。红树莓叶片、叶茶及市售绿茶均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市售绿茶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且3 种实验原料对3 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从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中鉴定出8、14、18 种香气物质,红树莓叶片和叶茶除2-庚醇外无相同香气物质,前者以2-庚醇和桃金娘烯醛为主要香气物质,后者以己醛、2-正戊基呋喃为主要香气物质,且含有丁醛、2-乙基呋喃等独特的香气物质,市售绿茶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莓叶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红树莓叶茶进入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