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预防水溶开采法诱发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湖北省云梦盐矿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存在多个塌陷坑的老开采区进行了地质调查,通过对反射地震勘探成果资料的分析,得出云梦盐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成因:一方面是浅部管道渗漏高压水侵蚀地层,导致第四系地层沉降所致;另一方面是深部地质因素,盐层顶板被破坏而塌陷。通过分析盐矿地面塌陷形成机制,为矿区布署采盐井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焦作市区煤炭资源丰富,矿山密集。近年来,以地面塌陷等为主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通过对19处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危害程度、形成因素等的分析研究,初步查明焦作市区地面塌陷成因机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对焦作市乃至其他地区地面塌陷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煤矿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主要的地质灾害问题之一,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以及发生破坏机理等方面,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西山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地面塌陷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面塌陷的分布与煤层分布特征一致,地面塌陷的规模与开采煤层的厚度及开采程度有关,其中B1煤层是本区开采规模最大,形成的采空区规模也最大,同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也最大;研究区开采煤层产状陡立、采空区顶板岩性软弱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是诱发地面塌陷主要的因素。基于对乌鲁木齐西山大浦沟地面塌陷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盐矿在不断开采过程中会在采盐井附近形成溶腔,随着开采量的增加,溶腔不断加大。为了在尽可能提高开采量的情况下避免造成地面塌陷,需要在模型正演的基础上,研究盐层溶腔溶蚀的机理和溶腔发展的力学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地震资料,对溶腔进行精确的定性解释,查明溶腔情况,指导盐矿开采。  相似文献   

5.
安庆铜矿地面岩溶塌陷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南方可溶性岩石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安庆铜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及井下疏干排水,地面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从安庆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岩溶塌陷特征、形成的基本条件、动力条件及诱发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岩溶塌陷的成因,根据矿山实际,采用以井下堵水为主、地面防治为辅、监测配合的岩溶塌陷防治方法,通过安庆铜矿岩溶塌陷治理工程的实践,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为同类矿山岩溶塌陷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6.
水溶开采岩盐矿床形成的采空区极易导致地表过度沉降、塌陷、土地盐碱化等地质灾害及环境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预测与控制盐腔的顶板垮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单井对流法水溶开采盐矿顶板破断分析的力学模型,然后应用弹性无孔圆板理论进行了求解,继而根据求解结果对顶板因局部张拉破损及整体失稳引起的破断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两种破断机制条件下的破坏准则。研究成果为单井水溶开采盐矿中采空区顶板破断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多井对流水溶开采的顶板垮断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辽宁地区的菱镁矿石储量和产量均位列世界首位,由于该地区的菱镁矿开采具有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导致对于同一菱镁矿山的开采存在矿道交叉、开采井口较多等问题,对于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还存在各种地质灾害威胁。以该地区某菱镁矿山为例,对其地理环境和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采空区地面塌陷、矿坑突水以及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供类似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岩溶水文水井钻探中地面塌陷的防治贵州煤田地质局水源队黄福龙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一大地质灾害。多年来,我队在贵州西部裸露型岩溶地层的水文水井钻探过程中,井口附近多次塌陷,危及正常生产。本文主要对钻探过程中塌陷的原因和防治谈一些浅见。1塌陷原因区内主要取水...  相似文献   

9.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结合工程实践,讨论了现代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塌方、突水、涌水、地面沉陷和塌陷等地质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郑勇  刘涛  陈峰  康剑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4):100-101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6团煤矿地质灾害治理为例,探讨了煤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崩塌、火烧区、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治理的施工工艺,根据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特点,对煤矿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的治理工艺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见解,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峰峰矿区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峰峰矿区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并分析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生态效应,发现矿区存在占用土地资源,开采沉陷破坏土地结构、农田积水,含水层破坏、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加强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数量众多,长期的采矿活动给全省地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发现,山西矿山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崩塌和滑坡灾害主要以小型为主,地面塌陷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地裂缝以中型和大型为主。煤矿山、铝土矿山、铁矿山地质灾害均主要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为主。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和中型地质灾害为主,大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为主,小型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为主,中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煤矿山和铝土矿山地质灾害均以小型地面塌陷和大型地裂缝为主,铁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晋城和阳泉矿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离柳、西山、乡宁、汾西矿区,崩塌主要在大同、离柳矿区。  相似文献   

13.
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灾害是由采煤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对矿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了矿区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探讨了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的危害,并对采空塌陷与地裂缝进行了分级评价。从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了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百贯沟煤矿大地构造位于阿拉善—华北板块的次级单元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缘,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厚度62.14~189.30 m,矿山生产能力为60×104 t/a,服务年限50.4年.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窑天煤田位于兰州市西北部,是以兰州为中心的重要能源基地,矿田以窑街矿区、大有矿区、大滩矿区、炭山岭矿区为主。矿田已生产多年,因采煤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以窑街矿区为例,通过矿山现场地质调查评估,评估区发育地裂缝群3处,高陡边坡2处,泥石流地质灾害弱发育,将其划分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危险区,采取有效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手段,通过对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易滑坡地段进行防治,减少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淼 《中州煤炭》2018,(8):89-93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是山西的三大地质灾害;次生地质灾害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人类活动是山西地质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3月—4月、6月—9月和10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吕梁、临汾、忻州、长治、太原等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东部褶皱山区和晋西黄土地貌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黄土地地貌区是崩塌和泥石流的重点易发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城市。该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需要通过合适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监测。针对传统差分干涉测量难以监测地表大梯度形变、无人机技术无法对矿区边缘进行高精度监测的难题,提出融合DInSAR和无人机两种非等精度的监测技术,采用地面传统测量实测进行验证,将三种数据的优势进行互补,实现矿区的高精度监测。使用融合后的数据对华阳集团一矿81403工作面的概率积分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的参数结果与实测参数结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8.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预测评估,矿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严重。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矿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确定地质灾害及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作为治理防治对象,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研究可为指导矿山开拓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自然资源和环保主管部门矿政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其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详细介绍了地下金属矿山采矿中存在的地表沉降及塌陷、地下水灾害、深井岩爆等若干地质灾害问题,对国内外在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指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认为应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志兴  高远方 《中州煤炭》2023,(1):72-78,87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及土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北冶镇裴岭村陈庄铝土矿为例,分析了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高陡边坡和采坑,提出了2套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比选方案,并根据施工难度、工程量方面、对周边原生环境的保护和对附近居民影响等方面,选择方案1。依据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此次治理研究区分项工程主要有挖填方工程、覆土及平整工程、田埂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和监测工程。研究最大程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项目区及周边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