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固相缩聚工艺过程中切片及粉尘的结晶熔融及降温结晶行为,研究表明,切片与粉尘呈现出不同的结晶行为,切片随工艺过程的进行,特性黏度增加,降温结晶能力减弱;而粉尘特性黏度增加的幅度更大,降温结晶能力增强;预结晶及结晶粉尘因摩擦形成了更高熔融温度(267.5℃)下的结晶;高的无机杂质的浓度,促进了粉尘的降温结晶成核;粉尘高的结晶能力,易造成后产品加工过程形成结晶斑点。 相似文献
2.
PEN/PB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量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N/PBT共混物属于热力学相容体系。加入少量PBT会使PEN的冷结晶行为扩大。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的PBT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使PEN/PBT共混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PET/PTT共混体系的结晶熔融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PET/PTT共混体系的DSC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两组分形成各自的晶体,呈现各自的熔点Tm,但两种聚合物各自的结晶过程是彼此受对方影响的。从形态和热力学两方面对共混体系的熔点下降行为进行了解释,根据N ish i-W ang方程的计算结果,PET/PTT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密度和相互作用参数都为负值,表明PET/PTT共混体系在熔融态是热力学稳定的相容体系,在该体系中,PET和PTT分子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PET/PEN共混物的熔融与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T/PEN共混物为部分相容的两相结构。在PET和PEN等质量共混时,可能形成部分相容且彼此交叠的两个连续相。冷却过程中两共混组分既各自形成结晶,又存在一定的共结晶。PET和PEN分子及其链段间互相缠绕和相互作用干扰大分子的结晶过程,导致冷却(降温)过程中结晶不完善和结晶度降低。PET/PEN共混物与PET和PEN一样,具有明显的冷结晶倾向。 相似文献
5.
PBT/BA-MMA-AA三元共聚物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壳-棱”型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BA-MMA-AA)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研究显示,BA-MMA-AA含量较低时,BA-MMA-AA中羧基对PBT分子链的干扰导致了共混物中PBT的熔点和结晶度下降;随BA-MMA一从含量的提高,其异相成棱作用导致PBT的成棱速率和结晶速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共混物中PBT的熔点和结晶度.采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试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发现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常数K显著变小,最大结晶速率时间tmax和半结晶时间t1/2均变短,表明加入BA-MMA-AA使PBT的成棱速率和结晶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碳酸钙(CaCO3)浆料直接分散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单体乙二醇中,原位聚合制备出分散均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CaCO3纳米复合材料。分别利用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步进扫描DSC(Step-scan DSC)技术研究了CaCO3含量变化对PET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与PET的相互作用较弱,对PET结晶主要起促进作用,使结晶更加完善,碳酸钙的含量达到3%时,相对结晶速率达到最大。结晶初期,纳米粒子异相成核作用占优势,这种优势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弱;结晶后期,纳米粒子对高分子运动的牵制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基纤维素对拉伸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进行表面修饰,研究PET纤维被修饰后的结晶行为。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上进行非等温实验,发现未修饰PET纤维的结晶峰尖锐且峰值高,而修饰后PET纤维的结晶峰变宽、变小;随着拉伸比的增加,未修饰PET纤维的结晶峰变化不明显,而修饰后的PET纤维,随着拉伸比的增加,结晶峰峰位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修饰后PET纤维的过冷程度、结晶最快时间和结晶半时间均大于未修饰PET纤维,表明表面修饰后的PET纤维结晶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8.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PET、PE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增粘PE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在退火的热历史条件下的一些结晶行为,对其冷结晶峰、熔融温度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E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高低顺序为:PE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增粘PE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相似文献
9.
利用SEM及W AX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比对PET/PC共混物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随PC比例的增加,共混物高压下主要结晶形态以伸直链晶体,生长成熟的立体开放球晶,大尺寸球晶的方式变化。拟合分峰法和W arren-A verbach傅氏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随PC含量的增加,高压结晶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PET的平均晶粒尺寸总体呈减小趋势,晶粒尺寸分布则变窄,而晶格畸变平均值在一定PC比例范围内达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0.
铝金属涂层/PET复合体系的结构-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叙述了在单向拉伸铝涂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体系时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的特点-周期性波状起伏的形成和铝涂层的规则断裂。研究了试样横向收缩率、温度、拉伸速率和铝涂层厚度对波状起伏周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形变条件和铝膜厚度的变化,波状起伏的周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尼龙612的晶型转变,低温下结晶得到尼龙612的β晶型,随结晶温度的升高,β晶型转变为α晶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尼龙612的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尼龙612样品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其熔融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两个熔融峰,低温熔融峰与退火温度相近。在熔融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退火温度时即发生熔融,出现一熔融峰。 相似文献
12.
通过W AXD对尼龙1313的结晶结构以及晶型间的相互转变进行了研究,发现尼龙1313在常温下结晶易形成γ晶型,当热处理温度升至110℃时,晶型转变为α晶型。在相同温度下结晶不同的时间,晶型不发生变化,而结晶时间的不同,只会导致结晶完善程度的差别。通过DSC对尼龙1313的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尼龙1313样品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其熔融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两个熔融峰,低温熔融峰与退火温度相近,在熔融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退火温度时即发生熔融,出现一熔融峰。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硫酸钙晶须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及熔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增容剂和稀土β成核剂对聚丙烯/硫酸钙晶须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及熔融行为的影响。动力学分析表明,莫志深方法能很好地描述聚丙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达到相同的结晶度,复合材料所需要的冷却速率要小于纯基体。结晶形态和熔融行为均依赖于复合材料的组成和降温冷却速率。硫酸钙晶须具有一定的β成核作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加入不利于β晶型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和结晶成核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 iO2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并利用聚合法和共混法制备PE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颗粒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和方法等对复合材料光学和结晶成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良好的纳米颗粒对PET有很强的成核作用,抑制PET球晶生长速度,提高PET总结晶速率和透明度。共混法制备的纳米复合NPET透明度提高,而聚合法制得的NPET透明度降低。NPET熔融结晶行为表明,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增加,NPET双熔融小峰逐步降低;纳米S iO2含量2%时,NPET的结晶速度最快,结晶半峰宽仅有5.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尼龙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尼龙11结晶速率受晶体生长速率控制,而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在不同的结晶温度范围内分别受晶体生长速率或成核速率控制;与纯尼龙11相比较,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平衡熔点和表面折叠自由能。 相似文献
16.
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合成的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用Avrami法和莫志深法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SiO2纳米粒子对基体PET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使PET的结晶温度明显升高,SiO2纳米粒子的加入使PET的结晶速率提高;SiO2粒子改变了PET基体的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适合莫志深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UV327通过固相原位接枝法对炭黑进行改性制备复合型紫外线吸收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表征了炭黑(CB)及改性炭黑(m-CB)的结构及其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UV327成功接枝到炭黑表面,m-CB在PET基体中的分散也很均匀。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了PET/CB和PET/m-CB薄膜的结晶性能和对紫外线及可见光的透过性能。与CB相比,m-CB对PET有更强的成核效应,添加m-CB的PET复合材料薄膜吸收紫外线能力更强,并且m-CB可以降低PET薄膜的雾度。 相似文献
18.
聚酯切片结晶行为与固相缩聚过程新流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酯基础切片在氮气环境、水相环境以及热台偏光显微镜中的结晶特性.发现,氮气环境中90℃及以下聚酯切片的结晶度很小(约6%),温度高于100℃结晶度明显增加,二次高温结晶的结晶度与一次低温结晶温度有关;水相环境中80℃~90℃的结晶度(25%~35%)明显比氮气环境中的结晶度高;球晶生长速率在180℃~190℃范围内最大.创新提出"聚酯热水介质造粒与结晶集成"的新方法并确定了基本工艺条件:热水温度90℃~95℃,切片在热水中的停留时间2 s左右;气相结晶的热空气温度175℃~185℃,停留时间约5 min.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天然橡胶(NR)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在等温结晶6~8小时后结晶基本完善,具有两种结晶结构。在-25℃结晶时,结晶速率和结晶程度最大。以大于5℃/min的升温速率熔融时,熔融曲线出现明显的双峰。通过Hoffman-Weeks方程拟合得到天然橡胶的平衡熔点为18.03℃~62.42℃。由等温结晶动力学计算,得出天然橡胶等温结晶过程的Avrmai指数在2.21~3.02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