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瑾水 《河南石油》2005,19(2):89-89
河南油田南襄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近期取得阶段成果,初步计算出该区三级资源量规模:远景资源量4.33亿吨.地质资源量3.6498亿吨,经济可采资源量1.1734亿吨.技术可采资源量1.4928亿吨。  相似文献   

2.
采用以成藏组合为单元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对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不含中国)的常规油气资源和7种类型的非常规资源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首次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评价数据。经评价计算,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350.0×10~8 t、凝析油可采资源量为496.2×10~8 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588.4×10~(12) m~3;其中剩余油气2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采储量为4 212.6×10~8 t,已知油气田可采储量增长量为1 531.7×10~8t,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为3 065.5×10~8 t。全球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 209.4×10~8 t、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95.4×10~(12) m~3。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仍然丰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土资源部首次向公众发布的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成果显示,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年)分别增加116亿吨和21亿吨,探明程度34%,储量产量稳定增长,资源保障能力增强。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长49%和45%,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刻度区解剖方法与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刻度区解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共解剖各级、各类刻度区123个,其中主要为凹陷级、运聚单元级、区块级或区带级等。以辽河大民屯凹陷级和运聚单元级刻度区为例,论述了刻度区解剖方法及成果。通过对123个刻度区的解剖,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刻度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参数和资源评价中一些关键的类比参数及资源计算参数(如油气资源丰度、油气可采系数、油气运聚系数、圈闭密度系数、含油气面积系数、烃产率等),建立了上述各重要参数与地质因素密切相关的统计预测模型和取值标准。这一成果为确保资源评价参数选取的客观性、合理性,对提高油气资源预测精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页岩气区块,可采系数标定成为区块开展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方法,然而国内目前尚未对页岩气可采系数标定进行系统研究。为填补国内页岩气可采系数标定研究的技术缺失,以延长油气区页岩气区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当前勘探特征,综合选取出3种适用于当前页岩气勘探程度的页岩气标定方法(类比法、参数加权法和等温吸附法),根据3种方法在实际区块的可靠度分析进行特尔菲加权,获取区块准确的页岩气可采系数,最终探究出适合页岩气低勘探程度条件的区块可采系数标定方法。应用延长油气区页岩气勘探成果和认识对页岩气可采系数标定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最终得到延长油气区页岩气中生界可采系数为0.132,上古生界可采系数为0.201。该方法对延长油气区页岩气的深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可为国内类似页岩气区块的可采资源量评价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致密油可采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常规油气的特殊聚集特征,常规资源评价方法已很难获得较为可靠的致密油可采资源。以北美二叠盆地狼营组B12段成熟致密油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回归分析评价致密油可采资源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致密油井产层地质参数与实际产量数据的关系,建立评价致密油可采资源的评价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确定各地质参数及对应的影响系数,获得研究区致密油可采资源丰度的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出研究区内的致密油可采资源量。实例解剖结果表明,SJ区地质因素对狼营组B12段致密油可采资源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脆性矿物含量、成熟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建立的模型预测的产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788 5,区内致密油可采资源总量为4 615×104 t。由于多元回归的致密油评价模型与产量直接对应,增加对产量的约束,即可获得区内致密油可采资源Ⅰ类为44×104 t,Ⅱ类为2 483×104 t,Ⅲ类为1 869×104 t。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致密油评价结果更为有效,应用范围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蕴华  刘晓 《石油学报》2005,26(B03):58-63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制定的《主要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实施规范》要求及所推荐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南堡凹陷资料的特点,解剖了影响资源评价的关键问题。在盆地地质评价中以含油气系统为评价单元,区带地质评价主要采用了地质风险分析法。在对高柳、老爷庙两个刻度区的解剖中,资源量计算主要选用了统计法中的油藏规模序列法、饱和探井法和圈闭加和法。区带资源量计算则选用了成因法中的供油单元法、类比法中的面积丰度类比法。运用特尔菲法得出各区带的最终资源量,将各区带的资源量求和,得出南堡凹陷的资源量。由于本次资源评价中将统计法、类比法、成因法结合使用,使评价方法及结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й���Ȼ���ɲ���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的油气资源量的实际含义与国际通用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 ,这就容易造成混乱和误导。为此 ,特把我国的资源量称为地质资源量 ,在对其进行经济有效性校正和预测采收率的校正后之所得称为可采资源量 ,后者大致可与国际上的资源量相对比。笔者按 2 0 0 0年的探明储量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47 32× 10 12 m3 ,计算其可采资源量为 11 4 42× 10 12 m3 。将不同专家不同时期的 15个对可采资源量的测算值平均 ,其值为 9 6 6× 10 12 m3 。按笔者的计算天然气的资源探明程度为 18%,气可采资源量的当量值略低于石油。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技术》2008,2(4):76-76
国土资源部8月18日发布消息,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10^8t,地质资源量765×10^8t,可采资源量212×10^8t;我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10^12m^3,地质资源量35×10^12m^3,可采资源量22×10^12m^3。  相似文献   

10.
以江汉盆地主要凹陷(区带)为例,试用引进的盆地模拟系统模拟排烃量;以圈闭为单元,统计I--IV级资源量数据,利用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总资源量的方法,建立标准区聚集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通过地质类比确定其它评价区最大和最小聚集系数。对江汉盆地油气资源评价表明,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的聚集系数是合理的,所测算的资源量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需要不断完善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加强资源评价工作.页岩油气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质特征与常规油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于页岩油气,需要发展适合页岩油气特点的资源评价方法.一般来说,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较大,但是采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中国的油气资源量的实际含义与国际通用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容易造成混乱和误导。为此,特把中国的资源量称为地质资源量,在对其进行经济有效性校正和预测采收率的校正后之所得称为可采资源量,后者大致可与国际上的资源量相对比。按2000年的探明储量和石油地质资源量1035×108t,计算其可采资源量为116.1×108t,相应的资源探明程度为52.2%。将不同专家不同时期的16个带有独立性的测算值平均,其值为132.5×108t。以当量值相比较,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略高于天然气。无论就资源量还是就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计,东部都占首位,其次为西北和大陆架。  相似文献   

13.
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地质因素,应用概率统计理论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进行资源量计算,得到资源量的概率分布,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地质情况。文中基于随机模拟思路,系统论述了3种不同的油气资源量随机计算模型,即基于圈闭体积法的随机模拟、基于储层体积法的随机模拟以及基于油气藏个数和规模的随机模拟,并且将其应用于我国西部某盆地的碳酸盐岩区带、致密砂岩气藏区带以及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常规油气藏区带。随机模拟在油气资源评价应用中,关键是对重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其概率分布,然后通过地质模型随机模拟计算得到资源量。应用结果表明,这3种资源量计算模型简单高效,适用于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和勘探程度的地区,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深层天然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郭秋麟  武娜  闫伟  陈宁生 《石油学报》2019,40(4):383-394
通过统计中国365个深度超过3 500 m的天然气藏的储量丰度,确定了储量丰度的7种主要影响因素,即储层岩性、有效储层厚度、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埋藏深度、圈闭类型和所属盆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计算资源丰度的多因素类比模型。此外,基于资源评价刻度区数据库和各油田历年的探井钻探成功率数据,类比得到评价单元的圈闭面积系数、钻探成功率、有效圈闭面积和圈闭含油面积系数等关键参数,并估算出评价单元的含油气面积。应用案例示范了新模型的使用流程和评价效果,验证了新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新模型的提出可以对现阶段中国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卡那封盆地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主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研究了盆地的含油气系统和油气分布特征。通过细化资源评价单元,采用分段油藏规模序列法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确定评价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盆地各评价单元的资源规模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盆地的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盆地发育侏罗系Dingo组-侏罗系/白垩系和三叠系Locker/Mungaroo组-三叠系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规律整体表现为“断陷富油,隆(凸)起富气”的特征。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北卡那封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其中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1 560 MMbbl、34 978 Bcf和3 497 MMbbl。综合分析认为,北卡那封盆地勘探前景较好,埃克斯茅斯隆起西南部是盆地下步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远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由于发育大量不同类型中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积盆地,中国大陆应赋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沉积盆地都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不同类型盆地叠加,因此使中国石油勘探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可以一直开采到2063年,而天然气则可以延续至22世纪。目前,中国大部分的盆地基本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中国未来主要的勘探领域有前陆盆地、古隆地及大型隆起周围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古生界海相油气藏和渤海湾地区浅层次生油气藏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对石油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革命性的,只要坚持持续勘探,中国石油工业一定会取得不断的发展,为此,提出了尽快开展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加强综合研究,解决关键技术及工艺,应用综合勘探技术,建立和运用风险勘探观点的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油气资源潜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通过多种方法,对中国的油气资源潜力、中长期的石油需求和目前油气勘探阶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中国的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很低,石油勘探尚处在发现高峰期,天然气勘探处在发现早期;仅用某个时间段的单因素趋势诸如消费指数、GDP增长关联系数等进行油气的需求预测,将得出误差较大的预测结果。预计到2020年,国内可以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0×108~200×108t,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1012~10×1012m3;中国石油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会控制在40%以内。中国的石油可采资源量不小于260×108t。中国目前油气资源需求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一是资源潜力还很大,二是资源的发现速度仍然比较慢。加快油气的发现速度、降低能耗、调整能源结构是当务之急。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出台一系列激励油气发现和调整能源消费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石油公司则应继续加大新区油气勘探的投入,提高油气资源的探明速度和油气资源的转化程度,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减缓石油进口比例过高带来的压力,维护国家的石油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油气资源探明程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是反映勘探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国内外采用的资源量和储量概念不一样,因而其资源探明程度的含义就不一致,如果不加区别简单的对比,将给人以误导。根据目前国内外油气资源量和储量的不同涵义,将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分为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地质资源探明程度是指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与地质资源量的比值,可采资源探明程度是指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与可采资源量比值。经计算,截至2000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20.5%和7.7%,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52.5%和17.4%;而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57.3%和50.3%,其中,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56.4%和57.6%。与世界和美国对比,中国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与世界或美国平均值相差不大,而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却远低于世界及美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复杂断块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研究方法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选出适合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特征的溶解气可采储量的研究方法十分必要,为此,在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特征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原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溶解气的可采储量进行了研究。以复杂断块——中老三块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标定为实例,用多种方法计算、评价其可采储量,优选采出程度法作为标定方法。进一步系统归纳总结了适合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的研究方法,优选出适合复杂断块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标定的方法,对国内同类油藏溶解气的可采储量标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及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取得重要进展,评价结果显示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勘探开发前景非常大。目前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也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分析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展,详细比较了5种主要类型方法(EUR类比法、资源丰度类比法、体积法、随机模拟法和成因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不同类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未来非常规资源评价发展趋势:①采用统一评价流程和统一评价方法开展全国性资源评价,包括地质资源量评价和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②采用改进后的资源丰度分级类比法、小面元体积法和EUR分级类比法等方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③加强不同资源类型刻度区研究,建立起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类比参数体系;④评价应包括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