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MW水煤浆锅炉的低NOx燃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台200 MW的水煤浆锅炉进行了低NOx排放燃烧试验,分别对均等配凤、分级配凤、再燃3种燃烧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均等配风时NOx排放量最大,而再燃和分级配风能够有效地降低NOx的排放;在一定试验条件下,分级配风取得了最高的脱硝效率;再燃和分级配风还大大降低了CO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段二朋  孙保民  郭永红  白涛  信晶 《动力工程》2012,(11):825-829,858
针对某800MW超临界锅炉NOx排放量较高的问题,设计了配风方式不同的3种工况.利用CFD软件,对3种工况进行了炉内燃烧、传热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数值计算,并分析了炉内的温度、NOx及cO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空气分级燃烧使主燃区温度降低,CO体积分数升高,N0x质量浓度明显降低;燃尽风对燃料的燃尽率和炉膛出口烟温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各个工况燃料的燃尽率及炉膛出口烟温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工况3为较理想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燃煤锅炉NOx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对电站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浓淡燃烧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低NOx燃烧器技术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结合电站中的实际应用和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燃烧技术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4.
200MW锅炉空气分级低NO_x燃烧改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京地区某电厂200 MW燃烟煤机组进行低NOx燃烧系统改造,采用了燃尽风(OFA)与水平浓淡低NOx燃烧器相结合的立体分级燃烧低NOx燃烧系统.改造后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有明显改善,采取均等配风方式时,下降幅度达45%~60%;采取合适的燃尽风喷口水平摆动角度,可有效缓解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偏差可控制在50℃范围内;在NOx排放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锅炉效率提高1%左右.改造后任一工况下的NOx排放浓度均低于400 mg/m3,同时为尾部烟气脱硝(SCR)装置提供更为经济的入口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降低燃煤锅炉NOx生成,使后续SCR脱硝减少喷氨量,减轻空预器积盐堵塞等问题,研究了NOx的生成机理,得到温度、氧浓度和煤种氮元素含量均是影响燃料型NOx生成的因素,通过炉内燃烧的优化调整,燃烧优化的主要具体技术措施有运用低NOx燃烧器、低氧量运行、变SOFA率和调整磨煤机运行方式等,以及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大幅降低NOx生成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了新的环保标准对燃煤锅炉的NOx排放控制提出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200MW水煤浆锅炉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煤浆的特点,提出了水煤浆锅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并介绍了我国首台200MW水煤浆锅炉的设计特点.图2表6  相似文献   

7.
大型锅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详细分析了NOx生成机理 ,低NOx燃烧器以及炉内空气分级燃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并对 30 0MW贫煤锅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进行优化模拟 ,对OFA优化设计作了介绍。为修改制定大型贫煤锅炉NOx排放标准及大型锅炉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锅炉低NOx燃烧技术中,燃烧优化技术是降低锅炉NOx排放的首选方法.通过对江苏镇江发电有限公司4号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大大降低了锅炉NOx的排放浓度,确定了锅炉低NOx运行方式,分析锅炉效率和NOx排放量与电站锅炉运行参数的关系,以指导锅炉的高效低NOx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800MW超临界锅炉NOx排放量较高的问题,设计了配风方式不同的3种工况.利用CFD软件,对3种工况进行了炉内燃烧、传热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数值计算,并分析了炉内的温度、NOx及CO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空气分级燃烧使主燃区温度降低,CO体积分数升高,NOx质量浓度明显降低;燃尽风对燃料的燃尽率和炉膛出口烟温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各个工况燃料的燃尽率及炉膛出口烟温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工况3为较理想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锅炉运行,降低炉内NO_x排放量,对某现役350 MW机组锅炉利用富余一次风作为高速燃尽风的改造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改造前后脱硝系统入口处的温度场分布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分析了高速燃尽风对脱硝入口温度场、CO场、O_2场和NO_x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射流燃尽风投用后,锅炉燃烧效率和改造前基本一致,炉膛出口温度分布和氧量分布都较为均匀,NO_x排放量明显降低。改造后NO_x(折算到6%氧)为364.65 mg/m~3(ABCD四磨同时运行的100%负荷下)和242.60 mg/m~3(ABC三磨同时运行的75%负荷下),比改造前约降低了33~53 mg/m~3,说明高速燃尽风技术能切实有效地深度降低NO_x。  相似文献   

11.
南海发电一厂新建的超高压670t/h水煤浆锅炉在国内属首创产品.为了对锅炉的设计、制造及安装质量进行检验,并为制定运行规程及今后同类型水煤浆锅炉和配套工程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结果证明锅炉燃料适应性能好,烧油、烧浆和油浆混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全烧浆时燃烧效率在99.6%以上.它的成功投运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图5表3参4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台石化企业用100 t/h高压饱和蒸汽水煤浆锅炉的设计特点,重点阐述了该锅炉的运行特点和水煤浆燃料特点对锅炉关键数据的选取、锅炉结构及燃烧器布置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卧式筒形炉上燃用低挥发分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结渣特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并与大同水煤浆和掺混水焦浆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挥发分水煤浆在筒形炉内燃烧情况良好,燃烧温度可达1 300℃以上,飞灰含碳量为6.92%,燃烧效率在98%以上,但燃尽时间较长;炉内结渣轻微,呈松散渣状,灰渣沉积速率为144 g/(m2·min);SO2排放浓度与燃料中硫含量有关,NOx排放浓度为744 mg/m3;低挥发分水煤浆能在工业锅炉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赵保成 《中外能源》2006,11(1):94-98
介绍了气动脱硫技术在220t/h水煤浆锅炉上的工业化应用情况。工业化应用表明,气动脱硫装置可以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净烟气SO2和烟尘排放指标均能达到北京市现行的排放标准,即SO2的标准排放量小于100mg/m3,烟尘标准排放量小于30mg/m3,脱硫率可达95%以上。该技术的首次工业化成功应用,填补了我国自主开发的专利脱硫技术在220t/h水煤浆锅炉上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不同燃烧条件下煤粉锅炉NO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台670 t/h煤粉锅炉为对象进行了热态试验,研究了煤粉锅炉在不同燃烧条件下NOx 的排放特性.采用在线烟气分析仪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化学分析获得了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炉膛出口氧量、周界风风门开度以及磨煤机组合方式等影响因素,对锅炉热效率、飞灰可燃物以及NOx排放浓度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可减少NOx排放并保持较高燃烧效率的合理燃烧方式:采用均等配风,炉膛出口氧量为2.25%左右,周界风风门开度为15%,采用ABC层的磨煤机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不可再生且污染严重,开发和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逐步调整与优化能源结构,意义重大.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也是当前世界能源研究热点之一.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再燃利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生物质再燃技术包括直接再燃、气化再燃以及高级再燃,使用生物质用于燃煤锅炉再燃,既可以合理利用生物质,又能有效降低燃煤锅炉的NOx排放,NOx减排率可达50%~90%,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锅炉燃烧调整对NOx排放和锅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台典型的1025 t/h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调整降低NOx排放浓度的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过量空气系数、辅助风配风方式、运行负荷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等,测定了锅炉尾部烟道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运行工况、运行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过量空气系数,烟煤锅炉NOx减排效果比贫煤锅炉好得多;降低负荷,烟煤锅炉的NOx排放量降低值较大;缩腰式配风的NOx排放浓度比均匀配风方式约降低10%,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影响炉内燃料的燃烧状态和温度分布,也影响NOx的生成和排放.在不降低锅炉效率的前提下,调整燃烧工况,可降低锅炉排放NOx浓度1O%~20%.  相似文献   

18.
低NOX燃烧技术及其在我国燃煤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我国以煤为主的电力状况,对我国电站锅炉目前采用的低氧燃烧、空气分级和燃料分级燃烧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采用某些低NOx燃烧技术后尚不能使燃用低挥发份无烟煤、贫煤和劣质烟煤的电站锅炉NOx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事实,指出了进一步进行降低燃用以上煤种NOx排放水平的空气分级和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研究的必要。图2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