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零碳建筑     
<正>建筑如何脱离能源而存在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一课题,未来,我们的"零碳建筑",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建造,不依赖于城市能源供应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主要解决几大问题:通过装配式的建造模式使零碳建筑工业化;整理零碳建筑建造数据为未来建筑提供数据支持;为国内尚未成熟的零碳建筑业提供参考,形成零碳建筑标准。  相似文献   

2.
零碳天地     
从环保建筑角度来讲"零碳建筑"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它不仅要在建筑方面做的好,还要在整个性能的表现方面做的好。但是怎样才能知道效能的好坏呢?这就需要做很多的模拟模型去考量建造环节中的相关设计是否精确。"零碳天地"的设计着重生态效益,以高环境质素、多绿化、良好自然通风及低环境污染、低资源使用和减少废料为前提零碳设计策略通过高效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和系统设备,先减少45%的能源消耗,更采用最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  相似文献   

3.
BedZED是一个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微观世界,它表现的是未来世界的运转方式。由于落到该场所的大部分雨水都被收集和重复利用,该项目能够显著节约水和能源。所用的建筑材料选自该场所35英里之内的可再生或再生资源,以最大限度节省交通运输所需的能源。又由于它是一个居住和办公的综合型建筑,居民们省去了日常交通的开销还保护了环境。停车场为电动汽车提供电力,同时鼓励居民使用网上预订的出租电动车服务。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向零碳建筑过渡的方式,并强调了将自上而下的政策与自下而上的建设活动紧密联系的必要性。在这种过渡中,还需要将技术解决方案整合进整个建筑全系统方案中,从而达到最佳结果。对于使用者以及能源经济模型,零碳建筑具有多重优势。通过阐述零碳建筑政策指导与项目实践之间的差距,指明了其解决方法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住宅设施》2012,(9):14-19
1项目背景 为应对气候变化,香港政府已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建议目标。在香港,建筑物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建筑物既是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亦是减排的机会。由此可见,建造业对于减排担当着重要角色。根据香港建造业议会条例,建造业议会其中一个重要职能为推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建设以及良好的建造行业实践。因此,建造业议会与香港政府合作发展零碳天地。  相似文献   

6.
“BedZED是一个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微观世界,它表现的是未来世界的运转方式.由于落到该场所的大部分雨水都被收集和重复利用,该项目能够显著节约水和能源.所用的建筑材料选自该场所35英里之内的可再生或再生资源,以最大限度节省交通运输所需的能源.又由于它是一个居住和办公的综合型建筑,居民们省去了日常交通的开销还保护了环境.停车场为电动汽车提供电力,同时鼓励居民使用网上预订的出租电动车服务.”  相似文献   

7.
解读零碳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未来建筑节能零碳排放成为大势所趋。在阐述零碳建筑的意义和国际动向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零碳建筑著名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零碳建筑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8.
伦敦零碳馆     
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建成于2002年的贝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米的工作空间。每套住宅都配有露天花园或阳台,体现了住宅高密度与舒适生活的完美融合。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距市中心20分钟车程,它的建成为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净零碳建筑     
正2018年9月5日,包括巴黎、纽约、伦敦、东京在内的全球19座超大城市在伦敦签署了一份《净零碳建筑宣言》,承诺到2030年,自己城市中所有新建筑将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50年,所有建筑实现净零碳排放。零碳建筑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质能作为核心能源达到"零能耗",零碳建筑除了强调建筑围护结构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外,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近零碳社区乃至零碳社区是其中重要的示范试点对象。然而,目前对于零碳社区的内涵缺乏明晰而统一的定义。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社区减碳目标的设定、社区碳排放的计算方法、社区碳排放的碳排放边界和社区减碳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低碳社区、零碳社区和近零碳社区的概念进行辨析,以期对我国的零碳社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零碳建筑的研发建造是促进可持续生态文明城乡建设的基础.从收集的国内外零碳建筑的典型案例入手,围绕节能减排的主线,总结归纳当前零碳建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观点和设想,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建筑碳排放的物理基础和减排量计算方法,为建筑减排量精确计算提供了工具.同时明晰了低碳、零碳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零碳中心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零碳建筑实践项目,以展示零碳技术与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科学表明,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房屋的建设尽可能地减少使用能源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放,例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物和污染材料的再利用,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整体住宅的可持续表现。通过对英国新可持续住宅标准和零碳住宅案例的分析,展现英国在可持续住宅发展领域的措施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建筑碳排放的物理基础和减排量计算方法,为建筑减排量精确计算提供了工具。同时明晰了低碳、零碳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零碳中心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零碳建筑实践项目,以展示零碳技术与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应用于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更绿色的未来,英国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实例和理论材料.我们已经在可持续建筑领域逐步发展,但零碳住宅建筑标准缺失的现象一直存在,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英国多年累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制定适合中国的零碳住宅建筑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世人对丹麦是个富裕国家的印象,大多数是基于媒体报道和数据统计形成的.丹麦的人均国民所得是3.46万美元,在全球国家中排名第七.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穷人的国家,国人均享的高福利也居世界前列. 但当你漫步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最热闹的欧斯塔路——世界最长的商店步行街,你几乎找不到一位戴LV、GUCCI、PRADA等名牌的女性.在欧斯塔路尽头连接交通枢纽的新国王广场,也很少看到奔驰、宝马轿车,即便有,车主也会刻意去掉车款标志,叫人分不出等级.  相似文献   

17.
《建筑节能》2010,38(5)
大型场馆向来是耗能大户,但在世博园区,将出现"零碳馆".落户世博园区的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上海世博伦敦零碳馆汇聚全国各行业最新节能减排技术,由可再生能源完全支撑运营: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8.
In 2007, the UK Government announced an ambitious zero-carbon target for all new housing in England.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definition and its associated policies emerged from discours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novation; how the problem subsequently became framed as one of mainstreaming, consequent upon the apparent success of experimental schemes and defined in more detail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essure group politics and the technical analyses that accompanied the government's consultation exercises. Finally, it shows how regional and local variations in housing and property markets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ease of zero carbon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uses concepts drawn from bo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and the literature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技术的引入在建筑使用阶段达到了低碳减排的目的,然而"低碳"不能依靠末端减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实现低碳建筑要靠系统减排。该文以"零能耗太阳能住宅产品"为例,通过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主要是建材开采、生产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客观、真实地反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结论:由于使用太阳能系统,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降低了90%,然而太阳能系统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太阳能光电板生产的碳排放占总建材碳排放量的41%,必须纳入到建筑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