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8)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司法实务部门往往注重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忽视对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矫治。针对我国刑事司法现状,本文围绕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治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2)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过程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但是由于法条与司法实务的一致性问题,具体法条司法实践中运用收效甚微,未能实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立法预期。本文立足司法实践,分析法条内容,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1)
各类校园暴力事件的曝光,使人们越发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的特点。面对这样的现状,学界存在赞成和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两种观点。但应当看到,仅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效果有限。因此,应尽快完善法律,构建合理的少年司法制度,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力来防范、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案例指导制度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和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做到"同案同判"为出发点,在借鉴英美法系判例制度基础上,为适应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司法制度应用而生。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社会的发展,案例指导制度也有相应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
当前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主要是指年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我国刑法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免于刑事处罚。从本质上讲,犯罪与刑事责任两者之间有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内在关系。如何合理有效、科学准确的追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特别是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界定和划分上,法律体制不完善,立法、司法活动中对刑事责任的界定模糊不清,存在明显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1)
恢复性司法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被害人、犯罪人和社区三方的共同努力,促使受害人和犯罪者形成对话关系的一种刑事和解司法制度。目前在我国多适用于少年司法制度,本文以斯基德莫尔学院解决学生纪律问题的恢复性司法项目为例,为恢复性司法是否适用于我国的高校环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211-212
未成年人犯罪是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的顽疾。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在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在崇尚轻型化的现代刑法制度下,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恢复性司法制度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其对待犯罪人的特别处理程序契合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196-197
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检察机关司法工作的制度创新,也是检察机关加强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增进司法民主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通过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这一我国所独有的司法制度进行研究分析,进而逐步对其加以完善,在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未成年人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等方面入手,详细的论述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确立,其目的是让尽可能少的人知道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尽可能减少犯罪对未成年人未来学习以及就业的影响。但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封存义务主体不明、封存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加强司法机关协同合作、完善法律衔接、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管理等措施,使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