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算是全民皆知的加重处罚的犯罪,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逃逸情形仍属常见。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国《刑法》将逃逸行为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相较于基本犯做出了提高。但司法实践中对于逃逸多种复杂的状况仍然没有严密的理论支撑,进而导致对逃逸行为认定的不可预测性。本文将首先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背景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得出交通肇事逃逸所占比例,最后分析出在司法解释中将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构成要件明确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5):73-74
交通肇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肇事之后不顾被撞者死活,离开现场的肇事者也非常多,针对逃逸导致别人死亡的举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交通肇事举动本身可以被评价为交通肇事罪;(2)逃逸举动与别人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3)以举动人放任别人死亡为原则,否认别人死亡结果为例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交通肇事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司法解释关于按照交通事故责任人责任大小决定交通肇事罪有无及轻重的规定不合理;交通肇事后不逃逸,按不同情况也可以认定自首;"其他恶劣情节"既应当包括客观方面的实际损害,也应当包括主观恶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8):80-81
行人过斑马线被碾压致死,或许是较为常见的交通肇事案件。但是,遭遇连续两次的碾压,且期间未获得任何行人的施救,这就显得过分偏离情理与法理了。2017年4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发生"二次碾压"致人死亡案件,该案一发,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在道德上,"见死不救"的社会问题再次被提出,其屡屡爆发的症结何在被多方讨论。本文就以"二次碾压"致人死亡这一案件为切入点,对见危不救这一行为进行法律上与道德上的分析,深入分析"见死不救"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应该入罪进行法理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5)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一向存有争议。本文参照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来分析逃逸认定的现行标准和注意点,并试图预期应然标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5)
交通肇事罪作为最为高发的道路交通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现行刑法对其的规制仍存在着与传统共犯理论相冲突、轻视因果关系审查、量刑情节设置不合理等诸多不足之处。文章从肇事后逃逸行为单独入罪、加强因果关系审查、完善罚金刑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交通肇事行为的规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并未单独设立"抢劫杀人罪"的罪名对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形予以定罪处罚。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的司法解释,对抢劫致人死亡的定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尽管如此,作为抢劫罪的结果加重情节,"抢劫致人死亡"的认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2)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交通肇事罪认定中通过《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规定将交通事故中责任认定和肇事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责任认定条款和肇事罪成立的划定,在事故责任和肇事罪判定中,往往会存在对于交通事故责任和肇事罪判定中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混肴,在交通违法犯罪行为中,对于交通事故的犯罪行为应该认定为行政裁决行为。在交通事故处罚和判定中,事故责任认定应该根据肇事罪的成立条件进行判定,在交通违法和肇事逃逸罪中有关事故认定和责任判断弱化和虚化了交通事故判定中肇事罪行与因果之间的实际联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8):152-153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本文通过详细了解案情和现场勘验情况,结合对车辆、人体损伤的检验,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中人与车的运动轨迹、接触部位及高度,推断出致伤物后,在车辆撞击部位提取附着的人体组织成份,经过法医DNA检验,证实人与车之间存在直接接触、发生碰撞,最终确定肇事逃逸车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载有"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引起广大媒体以及学术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现场能否成立自首问题成为现实中和理论界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从案例出发对交通肇事案中自首认定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肯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可以成立自首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