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砖瓦》2020,(1)
正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试行)》出台,明确了行政处罚案件的适用范围、裁量原则、裁量方式等,并对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和免于处罚情形进行详细规定。《标准》规定,除有法定的加重或减轻处罚情形外,一律不得突破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额度。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采用百分比模式,根据违法行为设定的裁量因素,生态环境部门在裁定处罚金额时,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在我国相关法律的要求中,对于离婚后夫妻的共同债务处理具有明确规定,相关审判人员在对夫妻债务问题进行处理时,自由裁量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在某些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问题会涉及到债权人的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此案不宜进行处理,在离婚案件中,这样的情况与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目的不相符,并且不利于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由此可见,在审理离婚案件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1)
入室盗窃是农村最常见的刑事案件之一,犯罪现场的手印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最主要线索,为犯罪嫌疑人定罪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根据农村多灰尘的环境特点,如何快速、准确定位灰尘手印,并对其进行有效提取和保存是农村入室盗窃现场手印勘查的主要内容。由于灰尘手印极易被破坏,所以,灰尘手印勘查必须要做到:及时发现、科学显现或增强、有效保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单位诈骗案件的定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破解了单位诈骗案件的定罪难题。回顾和梳理有关单位诈骗定罪问题的争议及其解决的过程、方法,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不无裨益,对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刑法问题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6)
在嫌疑人作案时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痕迹,即便是蛛丝马迹,只要借助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就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对破案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对于刑事侦破工作来说意义重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破案效率的提升,还可以找出很多有力的证据。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0):160-161
作为一项战略和技术勘查措施,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员和尸体进行勘查,找出线索,收集犯罪证据的犯罪现场勘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犯罪技术手段的多样化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勘查人员应高度重视决定案件侦查工作的成败或者后续的勘查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现场勘查质量和效率。犯罪现场的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有现场勘查组织和指挥不当、技术设备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场勘查员的团队建设不完善、法律规范的滞后等,从加强犯罪现场勘查的组织和指挥、增加资金投入,留住人才,优化设备、注意现场保护,确保不破坏或改变犯罪现场的痕迹和物证、完善物证管理标准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犯罪现场勘查,有助于勘查工作的全面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9):161-162
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为掌握犯罪现场的相关情况,对犯罪的证据和线索进行全面收集,会按照法律规定,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对犯罪现场以及周边了解案件的受害者、目击者以及相关知情人士进行访问,以此展开的一系列调查活动。侦查人员通过现场访问的方式,能够获取与案件有关的线索,从而推动案件调查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4)
<正>犯罪现场是案件发生的地点和其他遗留有与作案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是案件侦查工作以及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起点和基础。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影视等媒介的普及,犯罪分子的智能化日益提高,在案发后对现场进行巧妙的伪装,且手法日新月异,等价狡猾隐蔽。这样就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此,如何有效的识别伪装犯罪现场,从伪装的假象中寻找出真相,就成了勘查人员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伪装的犯罪现场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管执法“自由裁量权”是城市管理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一方面适应了行政权行使快速高效的特点,在法律无法到达的地带通过自由裁量实现实体公正;另一方面也可能改变自由裁量的价值取向,导致自由裁量变为“自私裁量”,最终助长特权思想,滋生腐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损坏行政执法部门声誉。因此,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必须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这对于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行为,践行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公正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0)
近年来,集资诈骗类案件借助互联网等呈现出花样翻新、涉及面广、损失面大等特点,对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国家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向来采取高压态势。而对于在同一起非法集资犯罪当中,对于不同的被告人是否可以定不同的罪名?如对部分被告人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定罪,对部分被告人按集资诈骗罪定罪?或是对同一被告人的部分金额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定罪,而对另一部分金额按集资诈骗罪定罪?虽然两种罪名都属于非法集资的范畴,但由于量刑幅度不同,对于各被告人的意义随之不同。笔者在文中拟从罪名认定角度,结合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规范并促进此类案件的有效辩护作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