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测试评价工作是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新材料测试评价领域存在机构分散、标准不统一、权威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何加快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解决新材料测试评价的短板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生产应用推广水平,按照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同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工作的报告》,特制订本方案。一、必要性和紧迫性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事关长远和全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3.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指出,尽管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但总体上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慢,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标准、检测、认证、评价、计量和管理等支撑体系缺失是当前新材料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为此,应通过整合优势测试资源,补充仪器、设施、装备等测试评价条件,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构建形成新材料测试评价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测试评价服务能力,为助力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加快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并经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政策     
<正>国家成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5人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重要规划,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重要规划,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开展工作。国办通知指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乐江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  相似文献   

7.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是构成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撑环境的重要技术基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材料测试服务。同时,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也对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当前,材料的测试已日益深入到新材料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并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把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升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国防军工和重大经济工程建设、促进传统工业升级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大幅度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由材料大国变为材料强国的攻坚战吹响了进军号!这是我国材料科技工作者和材料产业界的热切期盼。本刊在我国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十二五"规划制定之际,开辟了新材料产业热点评论专栏,广泛征集材料科技工作者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向相关政府部门传递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心声,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完善新材料标准体系是推动材料工业供给侧改革和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推手。目前,我国新材料标准存在缺失、陈旧、滞后等问题,与新材料快速的更新换代不相匹配,特别是缺乏对新材料产品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制约了新材料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统一的新材料发展阶段评价标准——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于加速新材料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材料标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测试评价水平,按照工业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要求,2017年起,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属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为"国合通测")承担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以下简称"主中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政策     
<正>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2017年6月16日,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中国工程院屠海令院士、王海舟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规划司、科技司、财务司、人事教育司,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12.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需要打破原有的产业形态,重塑新的产业格局。新材料的发展,更是决定了我国能否突破"材料"壁垒,保障制造强国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应地,材料的测试评价始终贯穿新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制备、应用服役全过程,是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新材料产业》2020,(1):1-1
当下,为了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我国正在着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新材料产业这一重要基础.新材料产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国防工业、高端制造等的关键保障,没有性能卓越、质量稳定的新材料作为支撑,先进制造和制造强国必然是难以落地的空中楼阁.而作为新材料产业重要环节的材料测试评价,贯穿于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制备、应用服役以及循环利用的全链条,对于材料技术的开发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抢占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物质保障,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不仅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实特征,也折射出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提高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仅是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23日,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重要规划,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开展工作。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国资委肖亚庆主任、发展改革委林念修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新材料作为材料产业发展的先导以及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巩固国防军工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政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基础和先导产业",一代材料、一代产业"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新材料已成为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自2016年底国务院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来,产业各界均深刻领会到了国家将新材料的领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决心与行动力。新材料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对高技术发展的支撑及各领域发展的跨界融合上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在整个产业的推进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18.
新材料产业是我国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黄金发展"前期,在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创新两种力量作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并显现出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工信部9月12日消息,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落实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的重点任务,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保监会决定建立新材料首  相似文献   

20.
刘明 《新材料产业》2011,(11):32-36
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促进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新兴产业发展,抢占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伴随基础材料产业的重大调整,北京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