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后期,国外在采用新的高效率采矿机械设备基础上,强化了分段空场采矿法的主要回采工艺,改进了采场结构,既采取了空场法的形式,又吸取了崩落法的特点,发展起来一种连续回采、连续出矿的分段空场采矿法。显著地提高了采矿强度、采场生产能力和回采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矿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充填采矿法存在的充填质量欠佳、矿柱量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结合具体矿山生产情况和目前条件,开展了新型高效采矿方法试验研究,以期使用中深孔分段矿房阶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法及上向水平高分层矿柱回采尾砂胶面充填法相结合,有计划地房柱间隔连续回采,胶结与非胶结充填相结合,以解决存在之问题,提高效率及采矿生产能力.经几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程潮铁矿目前采用充填采矿法回采保安矿柱,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回采其余矿体的联合开采方案。由于充填采矿法成本较高,随着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跌,该矿急需寻求采矿生产成本低,企业经济效益好的采矿方案。采用集对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技术经济指标作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联合开采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既满足地表安全要求,又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联合开采方案,将保安矿柱岩层移动角从62°增大到66°,从而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降低采矿成本,减少矿石的损失贫化率,提高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六十年代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来,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不稳围岩倾斜中厚矿体中的应用亦逐渐增多。 当围岩不稳固时,倾斜中厚矿体的采矿方法选择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它要兼顾安全、高效、损失贫化指标,以及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在各类采矿方法中:由于围岩不稳固,空场采矿法不宜采用;或者由于矿石品位及价值低,使成本较高的充填采矿法被放弃。因此,在地表允许崩落的矿山,崩落法就成为开采这类矿体的可行采矿法,从中亦随之出现了开采急倾斜矿体所未曾暴露的新问题,如下盘矿石损失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5.
从矿山的实际出发,结合新桥硫铁矿现有的两种采矿工艺,提出了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矿柱和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回采矿房新工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西高峰矿105号矿体高价值碎裂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发出一种新采矿方法,即无底柱分段分条连续采矿法,该方法根据矿体厚度的不同,采用多种矿块结构形式。在工艺上,先用分段空场法回采间柱,胶结充填后形成人工矿柱;矿房回采后,先在矿房底部进行高配比的胶结充填,其余空间采用低配比水泥砂浆充填或块石充填。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作业安全性好,生产能力高,贫化损失率低,适合于高价值破碎矿体的回采。  相似文献   

7.
在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大都存在着地压现象。其主要表现是采矿进路和联络道的变形破坏。对采矿进路在开挖和回采过程中各阶段受力情况的分析表明,进路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受到岩体初始静应力、爆破动应力和矿柱支撑应力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初期,瑞典基鲁纳铁矿首先开始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当初,此法曾是该矿较理想的采矿法。但随着开采工作向深部发展,为解决因岩体应力增大而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为克服在维护回采进路方面的困难,增加了分段高度和回采进路间距,结果使贫化增大),近期基鲁纳矿正在对新的采矿法——分段留矿崩落采矿法进行现场试验,拟代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在国内,许多矿山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陆续改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有的矿山取得了比原用采矿法较好的效果(但矿损贫化不够令人满意);有的矿山则未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北杨柳磷矿区的开采技术条件,将普通空场房柱法和条带式矿柱嗣后充填采矿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条带式矿柱嗣后充填采矿方法既能保证采矿的安全,又可以提高矿石的回采率,是一种较为适合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存在问题与改进要点 开阳磷矿主要工业矿床呈倾斜中厚矿体产出,矿石品位高,储量大,开采技术条件较复杂,原设计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能适应,逐渐演变为现行的无底柱分段空场法,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出矿作业安全性差。由于现行采矿方法沿用崩落法的结构,改用空场法的回采工艺,出矿作业必须进入采空场,而预留的顶柱又控制不好,加上直接顶不够稳固,装矿操作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 2.矿石损失严重。历年矿石损失率高达45~48%,其原因有:底板残留矿石,分段顶底柱和天井矿柱不能回收;废石压矿;顶板不稳固,人不能进入空场出矿;采场爆破参数选择不当或施工不合要求,因爆破效果不好造成残留矿柱损失等。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为了保持空场采矿法回采空间的稳固性,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确定回采空间的极限跨度,即顶板不发生冒落的最大跨度;(2)矿柱的支撑能力。实践表明,跨度与矿柱尺寸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并对矿石回采率和开采经济效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在进行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过程中,过渡采场的稳定对维护露天边坡的稳定至关重要。采用FLAC~(3D)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转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过程中的采场地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崩落法采场底部结构中的应力较开采前增大了2 MPa;充填法二步骤开采矿柱时,采空区两侧及顶板应力突增2 MPa。采用钻孔应力计等仪器对310#矿房回采过程中采场的稳定性进行了为期56d的现场监测,监测期间采场应力变化幅度较小(3.0~4.2 MPa),监测区域平均收敛速率仅为0.086~0.20mm/d,采场整体较稳定,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采用空场法,充填及部分崩落法的矿山,有的回采工艺未过关,其重要原因是采场顶板围岩稳固技术没解决。开采实践表明:采场顶板围岩不稳固,松散破碎,有构造弱面,加上爆破冲击震动的影响,又加剧了矿岩的破坏,使岩层错动,炮孔变形,甚至发生冒落及较大的地压活动。 壁式崩落、壁式充填、分层崩落及充填、房柱、留矿、全面法等采场,用木支护时不但木料消耗量大(达5~20米~3/千吨),而且支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 长锚索锚杆联合加固采场顶板,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矿山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矿石损失和贫化较大的问题。不少单位为解决这一课题,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笔者根据近几年参与有关采矿法结构参数试验研究中的一些体会,现对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损贫化,提出下列不成熟的见解,以同国内采矿工作者磋商。  相似文献   

15.
开采稳固矿岩急倾斜薄矿体,国外过去多用浅孔留矿法或普通上向分层充填法,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条件差,经济效益不佳。近十多年来,随着无轨采矿,光面爆破,锚固技术,以及一些专用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急倾斜薄矿体空场采矿法亦有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无轨采矿的基础上努力革新采矿方法,创造了新的组合式采矿法——无底柱分段留矿法,兼有留矿法和分段法的主要优点,在围岩稳固和矿体比较规则的条件下,往往可以代替这两种常规采矿法; ——由于天井爬罐和接杆凿岩技术不断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空场嗣后充填采矿过程中充填体与围岩的作用机理,以某矿山M1矿体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矿体开采后围岩的应力、应变及塑性分布以及采场被充填以后充填体与围岩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充填体可有效缓解或转移矿房底板及矿柱的应力集中状态,对矿房底板及矿柱的位移抑制作用较明显,能够改善采场围岩的塑性分布范围但改善的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介绍了分段空场崩落组合采矿法的结构参数,工艺特点,方案实质及其在开阳磷矿的应用效果。侧重运用岩石应变释放率,地应力,压力拱,以及矿柱强度等岩体力学原理,探讨了这种组合采矿法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法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空区处理的重要性 应用全面法、房柱法等空场法开采缓倾斜矿床,一般留有5~20%的矿量支撑空区顶板。若顶板稳固性欠佳,支撑矿柱的强度又不够,或者在回收矿柱后,由于地压将引起顶板岩层突然崩落或逐渐崩落。如果开采深度不大,或者矿体厚度较大,并受地质构造弱面的破坏,则崩落可以扩展至地表。  相似文献   

19.
在化工矿山和冶金矿山中,倾斜缓倾斜矿体占有较大比重,广泛采用空场法和崩落法,空区处理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矿山由于处理不当,顶板围岩压力很大,有时发生突然冒落,产生机械冲击和暴风冲击,井下设施受到破坏,巷道被压垮,矿柱被压坏,无法继续回采;有的甚至产生岩石移动,造成大规模地压活动,资源大量丢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20.
在空场法开采中,利用井下废石、废砂加水泥进行局部胶结充填,改变矿房和矿柱的回采顺序,提高回收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