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超限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本文遵循现行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及结构性能目标.阐述超限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其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超出了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因而不能完全套用现行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必须采取比规范更严格、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其抗震安全.对超限高层建筑的超限类型、超限程度的准确判别,是进行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确保抗震安全的前提条件.今结合《超限审查要点》和现行标准、规范,分别对结构高度超限、结构布置规则性超限、结构类型超限、大跨空间结构超限等不同超限类型的判别界限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该文针对某超限框架结构,应用盈建科软件对其做小震弹性分析,并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规范以及工程抗震审查实例,归纳了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专篇编制格式与技术要点;本文针对超限高层建筑和复杂结构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计专篇编制及技术要点,从专篇格式、文字说明内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分析模型及计算结果到结构抗震加强措施等方面明确关键内容及技术要点,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抗震专项审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近日签发第 111号部令 ,颁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自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施行。 1997年部颁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规定提出 ,超限高层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 ,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规定明确 ,在抗震设防区内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时 ,建设单位应当在…  相似文献   

6.
武汉福利大厦为双塔弱连接连体结构,存在结构楼板不连续、竖向不规则、平面不规则及复杂连接等多项超限,属于超限高层建筑。介绍了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设计情况,并针对工程的超限情况,采取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比现行规范要求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采用多种软件对结构进行多模型、线性及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加强措施后,结构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确保了这一重要工程的抗震安全,结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针对该超限结构,在分析与设计中采取了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和比现行规范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分析与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对本工程关键部位如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采取精细化空间设计方法,制定严格的施工控制措施,以确保该结构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吉林财富广场工程属于超限高层复杂结构,本文分析了该工程结构体系设计的关键问题,基于现行规范确定了该工程合理的结构体系.针对工程的超限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技术措施.根据抗震设计要求,明确了该工程抗震性态设计指标,并进行了结构的整体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的采用,该工程能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晓庄国际广场工程为一栋高层多塔商住楼,地上30层,建筑高度104 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属超限高层建筑。介绍了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设计情况,并针对高位转换和结构超限,采取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比现行规范要求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经对结构进行多模型、多软件及线性和非线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设部前不久以第111号令发布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规定共21条。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包括: 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各国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许多国家已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纳入抗震规范中。高层建筑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中美两国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分析与设计方法等要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美两国高层建筑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规范各有特色,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底地震剪力的影响因素及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及欧洲抗震规范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分析时的基底地震剪力最小需求,并从中美规范剪力系数所考虑因素的对比及高阶振型对长周期结构基底地震剪力影响的分析中发现,剪力系数应满足2个必要条件:剪力系数应与反应谱形状(由场地类型等因素决定)相关;剪力系数应反映高阶振型的影响,即满足单调性条件。根据SEAOC的研究报告,针对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剪力系数计算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修正建议。对比分析表明,修正后的剪力系数计算式更符合基底地震剪力的特性,且工程适用范围更广,可为抗震规范今后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 ,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 ,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 ,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本义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以及实施性能设计的主要方法 ,包括性能水准判别准则、性能目标的选用及结构计算和试验要求。文中还列举了应用性能设计理念和要求的部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是一部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试用标准,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由于设计习惯的束缚和配套软件的滞后,工程设计人员对"通则"的设计体系还比较陌生。在介绍"通则"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设计步骤进行分析归纳,并对"通则"方法在常用设计软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最后结合算例加以分析比较。对于采用"通则"进行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红光 《山西建筑》2014,(23):40-41
指出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出合理的地震动参数对建筑物的抗震安全非常有利,根据多年来地震安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几条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建议,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得到合理的地震动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考虑损伤影响以进行减震加固设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建筑加固与减震设计的系列标准规范,基于震损结构的各种加固工况探讨了减震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概括了国内外有关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于震损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简述了灾后震损结构进行减震加固的几种设计方法,并列出了部分典型的减震加固工程实例。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震损结构减震加固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系统比较中美超限高层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介绍了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导实施的“高层建筑推进计划”项目,探讨了该项目的主要成果(PEER-2010)《高层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指南》,并结合算例将其建议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EER-2010与我国规范中分别建议的超限高层建筑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在性能目标划分、地震动选择、荷载输入及对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考虑上均存在差异。PEER-2010对性能目标的划分相对更宽松,建议的下一代选波方法能够考虑长周期超高层建筑的选波问题,并对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偏心支撑钢框架延性抗震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是一种非常适合强震地区的抗震结构体系.国内外许多高层建筑采用了该结构体系,尤其在美国与日本的高地震烈度地区.国内外现行规范对该体系的设计均未能充分体现其良好的延性与耗能能力,但只有通过结构的延性设计才能使结构真正具有耗能能力.本文从不同支撑类型的刚度、高跨比、延性和双重体系探讨了支撑类型的选择与布置形式,分析了耗能梁长度与截面设计以及耗能梁与支撑、柱的连接形式对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延性抗震设计的建议与思路,为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Many tall buildings are practically irregular as an entirely regular high‐rise building rarely exists. This study is thus devoted to assessing the approach and coefficients use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real‐life tall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vertical irregularity features. Five 50‐story buildings are selected and design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s and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s to represent the most common vertical irregularit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all buildings in regions of medium seismicity. Detailed fiber‐based simula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five benchmark buildings under the effect of 40 earthquake records representing far‐field and near‐source seismic scenario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inelastic pushover and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local and global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reference structures and confirm the inferior local response of tall buildings with severe vertical irregularities. Due to the significant impacts of the severe irregularity type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all buildings, the conservative code approach and coefficients are recommended for design.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the design coefficients of buildings with moderate irregularities are adequately conservative, they can be revised to arrive at more consistent safety margins and cost‐effective designs.  相似文献   

20.
蔡兵 《城市建筑》2014,(23):76-76
由于大多数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已经超出了我国有关建筑工程的规定,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抗震设计问题首当其冲。高层建筑抗震问题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安全,而且还会影响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重点解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超限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