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炭纤维表面处理对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增强炭纤维的表面活性,提高炭纤维与基体炭的结合强度,用浓硝酸对炭纤维进行了表面氧化处理。考察了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SCFRC)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CFRC的弯曲断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炭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与基体炭的结合强度,炭纤维与基体炭的结合强度以及SCFRC的抗弯强度均随着炭纤维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臭氧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碳纤维经臭氧(O3)氧化处理后表面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发现,O3表面处理主要增加了碳纤维表面上的羟基或醚基官能团;研究了表面O3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经O3氧化处理后明显改善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粘结,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PAN基碳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NaOH为电解质溶液,采用阳极氧化法对国产中强低模PAN基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时,阳极氧化电流强度,时间和溶液浓度等因素对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力学笥能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控制适宜的阳极氧化条件可以提高碳纤维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4.
考查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及层面、断面形貌的影响。通过材料实验机测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评价不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cm是表面处理工艺中电导率的较优选择;碳纤维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电量的变化符合"层进式物化双效模型";制备高层间剪切强度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时,较优的电解质是NaOH,较优的电解液浓度为2%,较优的电量为10C/g;本工艺条件下制得的SYT49碳纤维层面形貌与东丽T700G碳纤维相似。  相似文献   

5.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炭素》2000,(3):21-25
综述了炭纤维的表面结构与性能,介绍了两种通用的炭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电化学氧化法和等离子氧化法;同时也总结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提高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SEM扫描电镜、动态毛吸法以及对复合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偶联处理的玻纤及其表面,并对偶联剂种类、配方工艺与上胶量的关系以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含量下一种单组分上浆剂及三种复合型上浆剂对碳纤维表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碳纤维宽度、硬度、摩擦系数、毛丝量、开纤性、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形貌等的分析比较,得出碳纤维表观性能与上浆剂种类及含量的关联性变化规律,并结合TOARYT700SC-12K测试值给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参考值,生产中上浆剂含量一般控制在1.0±0.3%,碳纤维(T300/700-12K)的表观性能一般控制在:宽度为7±1mm,硬度为10±2cm,摩擦系数为0.16±0.05,开纤性为2.0±0.3,毛丝量不高于3mg;结果进一步表明多组分复合型上浆剂在碳纤维获得可控的表观性能上优于单一组分上浆剂,为碳纤维表观性能的可控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碱催化阴离子聚合原理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单体浇铸(MC)尼龙复合材料(CCF/MCPA).主要研究了CCF/MCPA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制.CCF/MCPA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和碳纤维的破碎和磨平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炭纤维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接枝技术对炭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后,CF/PMR-15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均有所提高,随着界面状态的改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的幅度比层间剪切强度提高的大,本文为指导炭纤维的表面处理,评价处理效果,进一步预报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玻璃纤维直径对纤维强度及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玻璃纤维直径对纤维强度及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直径与纤维强度的关系及纤维直径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越细,纤维的强度越高,但是对于复合材料来说,纤维直径越细相应的复合材料强度反而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纤维增强炭基(炭/炭)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热物理、抗氧化等性能。深入对炭/炭界面的研究,对于改进材料结构,提高材料性能意义重大。因此对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意义、方法、现状作了介绍,并展望了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纤维表面处理对PVC/木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两种方法处理木纤维对聚氯乙烯(PVC)/木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木纤维先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浸泡再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时,木纤维在PVC基体中分散更均匀,与PVC界面的粘合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出炭纤维 /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炭纤维对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纤维的加入能提高橡胶的硬度、耐热性及耐油性,但橡胶的扯断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碳纤维/木基复合材,设计了全桉木、全杨木、杨桉交错、桉杨交错四种结构用桉杨复合胶合板,采用碳纤维(CF)进行表面增强,研究增强前后桉杨复合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保温性能,探讨老化前后四种结构之间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碳纤维表面增强后,桉杨交错结构吸水厚度膨胀率为2.6%,下降幅度为44.7%,吸水率下降幅度为46.5%;四种结构浸渍剥离性能均满足标准,最好为桉杨交错结构;桉杨交错结构老化前纵向静曲强度为98.5 MPa,提高率为107.4%,纵向弹性模量为15810 MPa,提高率为129.8%,老化后杨桉交错结构纵向弹性模量为10150 MPa,提高率为176.3%,且杨桉交错结构胶合强度可达1.74 MPa,但对于横向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胶合强度提高均较小。综合而言,碳纤维增强后物理力学性能较好的结构为杨桉交错和桉杨交错,总体反映了桉杨复合胶合板结构上纵横强度比差异较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调整纵横强度设计比例;经碳纤维表面增强后桉杨复合胶合板导热系数均值为0.44 W/(m·℃),导热系数值接近保温材料,碳纤维表面增强后对其保温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包埋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 on composites,C/C)复合材料表面多层涂层,包括SiC,TiC内层,SiC,TiC中间层以及SiC+TiC复合外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表面和断面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和TiC内层相比较,SiC内层较厚而且致密,具多孔结构且和C/C复合材料结合紧密;TiC内层较薄且和C/C复合材料结合松散。制备的SiC+TiC复合外层由SiC,TiC和Ti3SiC2组成。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差的导电性易受雷击损伤。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试样表面制备了导电金属铜镀层以提高复合材料抗雷击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与晶体结构,研究了硫酸铜的浓度对金属铜镀层的沉积速率与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增加,沉积速率逐渐升高,而镀层电阻值逐渐降低,导电性增加。当硫酸铜浓度为14g/L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铜晶粒均匀,结晶性好,电阻为19.8mΩ/sq,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7.
短切碳纤维含量对Cs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作为主要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短切碳纤维-碳化硅(shor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C composite,Csf/S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硬度仪以及力学性能试验机等,研究了Csf含量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Vickers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压法能制备出致密且Csf分布均匀的Csf/SiC复合材料.Cs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Csf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含15%(体积分数,下同)Csf的Csf/SiC样品强度最高,达到466MPa,并且Csf含量小于30%的Csf/SiC样品强度高于无纤维SiC材料.材料的Vickers硬度随Csf含量增加而降低.Csf/SiC样品的断裂韧性随Csf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Csf含量为53%时,达到最大为5.5MPa·m1/2,与无纤维SiC样品相比,增加近2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经典复合材料混合率公式[σ]=σfVf+σm(1-Vf)预测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筋拉伸强度与实测值存在较大误差。本文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分别研究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不同,碳纤维、树脂力学性能、体积含量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宏观尺寸、形貌差异等对国产CFRP筋拉伸强度及其预测值的离散性影响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综合试验数据,提出CFRP筋轴向拉伸强度混合率公式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19.
彭静  顾彪 《工程塑料应用》1998,26(11):28-30
介绍低温等离子体对碳纤维(CF)的表面改性及作用机理,综述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CF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纤维表面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其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冷等离子体技术来处理碳纤维、芳纶纤维与聚酯纤维,处理后纤维表面活性基团、浸润量与浸润速度增大,而接触角与浸润过程活化能降低,说明纤维浸润性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