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国馨 《建筑创作》2004,(3):106-111
从建筑师职业和职能的国际共识谈国际和国内女建筑师的现状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徐甜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设计研究学院建筑城市设计硕士,Dn A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其于国外屡获奖项,代表作品有北京宋庄美术馆、宋庄艺术公社、鄂尔多斯美术馆等。徐甜甜是积极参与当代艺术展览并运用装置语言表达空间思考的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之一。作为女性建筑师,她的设计勇于直面现实,积极应对问题,注重挖掘空间本身的张力和性格,全新解读建筑功能进而得到创意,设计语言和策略大胆并富于力量,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师是一个有点特别的职业,表面风光实则艰辛,而女建筑师在这个群体里就更加不易。本文的主人公罗小姐是一个有点轴、有点毒舌的犀利女建筑师,但她又同时又是一个乐观、隐忍、执着、进取、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珍惜现在的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将职业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化作文中的妙语连珠,让人在忍俊不禁中颇具共鸣。值三八节来临之际,特与诸位女建筑师分享罗小姐的故事。故事里有我,也有你…….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战斗在建筑设计一线的战友们一一罗小姐语。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为全面地读懂女建筑师,我们特意向国内一些建筑专家发出邀请,希望以一个类似于小型笔会的方式,由各位专家撰文,发表对女建筑师及其作品的观点和看法。当然,被邀请者绝大多数是男建筑师。远至百年以前,近及身边同仁,无论中国、外国,不管作品、理念乃至社会、环境、观念、传统等等各个方面,文章涉及了很多内容,也谈到了许多真实的想法。相信读者们阅读之后,会对女建筑师及其作品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由无数社会集团所组成的庞大的男权社会,这个社会中的主角是由男人们来扮演的,女性常常处在一种不利的地位。尽管战后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但职业女性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不平等。据80年代初的一次统计:在全体受雇职员中女性只占33.7%,平均工资只是男人的56.2%,……。在这个社会中,相当程度地通过男性和女性分别主宰着社会和家庭来达到他们各自心理上的满足,我们正是准备在这  相似文献   

6.
《中国住宅设施》2014,(2):12-13
编者按在当今的建筑事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她们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从她们的业绩中,不仅看到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且令人欣喜地看到她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创新的精神。她们作为中国女性建筑师的代表,突破性别对自身的束缚,并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运用女性独特的手法重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风潮中独特的个群体。通过本杂志女建筑师这个专栏,这次我们诚邀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副总建筑师林琳、  相似文献   

7.
现年36岁的美籍华裔女建筑师兼雕塑艺术家林璎,今天已成为美国纪念碑及园林的杰出建筑师。在美国,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因为北京香山饭店所作的设计而得到美国建筑协会的“荣誉奖”,林璎则因近年来的设计成绩而成为继贝聿铭之后该奖的又一华裔得主。林璎祖籍上海,父母亲于1948年移民美国。父亲林恒原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第一个女建筑师协会——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于1986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成立。成立会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王德意、北京市建委主任苏兆林、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宣祥鎏、城乡部设计局局长邱秀文、市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周治良、清华大学高亦兰教授等同志到会祝  相似文献   

10.
《建筑创作》2002,(4):8-11
问:作为一名建筑师,您对“建筑”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黄:如果离开某一个特定的建筑来谈建筑,也就是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我想只能从建筑的基本属性开始,虽然这与当今崇尚 “理念”的潮流似乎格格不入。人们开始从事建筑活动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建筑的风格样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有一些属性几乎贯穿建筑活动的始终,正是由于它们的永恒存在,建筑才成为“建筑”。 1.“功能”属性 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满足人们某种活动或“体验”所需要的场所,这个场所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带有任何表情的空间,但它一定要能够很好…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颁发给了一个板房项目一中新生态城起步区建设公寓.仅从建筑本体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项目,为何它最终能获得这个奖项?或许建筑传媒奖评委会的颁奖词能给我们答案. 颁奖词这样写道:"一滴水可以现太阳".该设计充分体现了"粗粮细作"的思想.作为建造工程中最基层的产品,此作品乃工棚建造史上罕见的精品,它从细微处体现了对建造者们的一种人性关爱,一种责任伦理——它告诉我们,哪怕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都应该有尊严地生活着. 我毫不掩饰对这个项目的喜欢.这个建筑是先于周边建筑建设起来的,民工先有了住的地方,他们才开始建设其他的房子.这个房子是临时建筑,以后也会拆除.  相似文献   

12.
帅湘 《中外建筑》2009,(3):44-58
蓦然回首,跨入建筑学的门槛己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似乎只是转眼间,当年那个懵懂的小女生已人近中年。而建筑,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可或缺。大学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在大院里成长、成熟,历经痛苦与欢乐。十三年后只身离开大院,成立了帅湘工作室。三年下来,经历了不少的酸甜苦辣,也成熟了不少。再度选择离开,只是想让自己静一静,远离喧嚣、远离浮躁,给自己一点空间、点时间,去做一点反思,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段落小结。  相似文献   

13.
14.
《建筑创作》2005,(1):10-10
12月17日.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在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年会.有100多位女建筑师与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住宅设施》2014,(2):12-33
在当今的建筑事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她们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从她们的业绩中.不仅看到旦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且令人欣喜地看到她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创新的精神。她们作为中国女性建筑师的代表.突破性别对自身的束缚.并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运用女性独特的手法重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风潮中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6.
滕静茹  朱文一 《建筑师》2011,(3):99-104
上世纪60~70年代,女建筑师的生存状况开始引起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者的关注.但在没有强大女性运动传统的中国,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建筑师”为线索,尝试引发人们对女建筑师的重视.笔者认为,历史中之所以没有伟大的女建筑师,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在进入建筑师职业之前的建造行为不被认可为评价伟大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位留美青年建筑师写给国内一位建筑大师的信。写信的日期是1991年5月24日。我们征得收信人的同意,把信掐头去尾,发表于此,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设计中的安全和空间防卫将日益重要。本文作者美国加州顾问工程师Walton N.Hershfield先生,以独特方式阐述了与此有关的若干问题。这对实际工作者和建筑空间防卫的研究人员,都不失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刚过30的崔恺,就做起了西安阿房宫凯悦酒店的主设计,并获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从此以后,他设计不断,获奖也不断。在由他创作设计并连连中标的一幢幢优秀建筑问世时,自然地博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交口称赞。建筑设计大师张鎛先生在新近出版的《建筑百家言》一书的千字文中,还专门提及他十分赞同崔恺那番“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中国新一代建筑师将担负起历史重任。要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开创未来”的话。 年初,我们利用在北京开会的机会,去建设部设计院拜访了已任副院长兼总建筑师的崔恺先生。初次印象中的他,穿着朴实,平易近人。仅仅短短几句的交谈,已显出他思维十分敏捷并充满睿智。 对于空间的艺术,从里到外,他是真正达到了融汇贯通的地步。因此,他做的建筑很精彩,他做的室内或者别人与他的建筑配合起来做的室内也很精彩。人们或许仅仅认为他有很好的建筑功底,但应该说他更有超乎一般的空间感觉,并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力,处处“以人为本”来丰富他的空间构想。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这是一位学建设的设计师必须下功夫才能练就的、可以涉猎更多当代设计领域的创造力,一种令人钦佩并且是最有价值的设计创新能力。 ——编者  相似文献   

20.
向上  江璐  宋歌 《时代建筑》2011,(3):142-145
文章通过建筑师向上对12年执业经历的回顾,撷取不同工作片段,展现当下国有设计院青年建筑师的成长轨迹。在国有体制下激发设计师的原创设计能力、提升中国建筑设计水平,无疑,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作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