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聚醚氨酯结构与阻尼性能的研究(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一系列NCO/OH<1的聚醚氨酯样品,借助动态粘弹讨论了交联密度、软硬段种类以及软硬对含量对聚醚氨酯动态力学性能和阻尼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O/OH<1的情况下,适当的软硬段组成配比可以获得高阻尼、宽温域(ΔT0.6>100℃)的优良阻尼材料。  相似文献   

2.
聚醚氨酯结构与阻尼性能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系列NCO/OH<1的聚醚氨酯样品,借助动态粘弹仪讨论了交联密度、软硬段种类以及软硬段相对含量对聚醚氨酯动态力学性能和阻尼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O/OH<1的情况下,适当的软硬段组成配比可以获得高阻尼、宽温域(△T_(0.6)>100℃)的优良阻尼材料。  相似文献   

3.
磺化改性对聚醚砜力学性能和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磺化改性后聚醚砜的力学性能和抗凝血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磺化改性后聚醚砜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些改善 ,抗凝血性能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4.
5.
聚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同时互穿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变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SINs),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SINs材料的组分间分子混合和形态结构,探讨了材料的组分与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互穿聚合物网络间存在微观相分离,两个聚合物网络间形成了部分的“网标交联”结构,SINs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均有提高,当材料中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为30/70(质量比)时,是综合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最好的塑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将铅离子注入到ITO薄膜玻璃中,用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测试仪,硬度计等测定了ITO膜注入前后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注入后光学、电学性能有所下降,而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有明显提高。这说明离子注入提高ITO薄膜玻璃的耐磨损性和在有腐蚀性气氛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BG)、聚四氢呋喃(PTMG)为原料,分别选用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丁酯/醋酸镁,四丙基锆,三氧化二锑/醋酸锌为催化剂合成系列PBT/PTMG聚醚酯。通过GPC、SEM、DSC与TG等方法对PBT/PTMG聚醚酯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催化剂对其酯交换率、分子量分布、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镁为催化剂,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聚醚酯酯交换率升高,分子量和结晶度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降低,韧性增强,热分解温度在3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丙氧基新戊二醇(PONPG)与二元酸缩聚反应合成了聚丁二酸丙氧基新戊二醇酯(PNPS)和聚己二酸丙氧基新戊二醇酯(PNPA),再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制备聚醚酯型聚氨酯(PU)弹性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对聚醚酯二醇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测试,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PU弹性体的微观结构、DMA表征了聚醚酯二醇种类及相对分子质量对PU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醚酯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PU弹性体的损耗因子最大值(tanδmax)增加,阻尼温域明显地向低温方向移动。PU的AFM谱图的相畴随聚醚酯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三维立体图呈现出高低不平的丛林状形貌。对相同相对分子质量聚醚酯二醇,由PNPA反应制备的PU弹性体,其tanδmax较低,且更偏向于低温区域。  相似文献   

9.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TMG合成聚醚酯的 表征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BDO)、聚四氢呋喃醚(PTMG)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方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的PBT—co-PTM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其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用DSC和TG研究了其耐热性能。结果发现:1)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和1000的PTMG为软段合成的聚醚酯,其相对分子质量稍大;而以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的PTMG为软段合成的聚醚酯弹性体,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2)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和1000的PTMG合成的聚醚酯弹性体的熔点和降解温度差不多,而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的PTMG合成聚醚酯弹性体的熔点和降解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阻燃剂APP、LDA对聚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阻燃型聚醚研制中,对阻燃剂联二脲(LDA)和聚磷酸铵(APP)作了DSC分析,并添加入所合成的聚醚中进行复配使用,试验结果表明LDP和APP与聚醚相容性好,复配使用,LDA/APP为1,N和P2O5的含量接近于1时,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产生自熄。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对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注入对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文中介绍离子注入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能等方面改性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硼离子注入对SiC-C/ SiC 复合材料抗氧化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法( PSII), 对带有SiC 涂层的C 纤维增强SiC 基(SiC-C/ SiC) 复合材料进行硼离子注入, 研究了硼离子注入对样品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俄歇电子能谱检测分析了样品成份的深度分布。在空气中1300 ℃的高温条件下进行了氧化实验。通过XRD 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样品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对样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对SiC-C/ SiC 复合材料注入硼有助于提高其抗氧化性能。经过离子注入试样的弯曲性能与未经离子注入试样相比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3.
Ti6A14V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注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等离入体浸没式离子注入技术,对Ti6A14V合金进行氮离子注入,对注入层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分析表明,注入层中氮浓度的分布具有类高斯分布特征,在注入层中有TiN和非态相形态,注入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离子注入技术与硅基发光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硅基发光材料是未来光电子集成的基础材料。离子注入技术在琪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中有极重要的作用。多孔硅的发现是硅基发光材料的一项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交联对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一步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四亚甲基二醇(PTMG)、1,4-丁二醇(BD)和聚氧化丙烯三醇(N3010)为原料合成了透明聚氨酯弹性体,通过DSC、FT-IR、TG等方法研究了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光学透明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聚醚二元醇的分子量增大,但由于硬段间的氢键作用增加,使微相分离程度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强度增加。加入交联剂三元醇N3010,聚氨酯弹性体在硬段间形成化学交联、透度、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与未加交联剂的聚氨酯弹性体相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蓖麻油共丙烯酸羟乙酯聚氨酯预聚体,以无机填料填充,经紫外光固化得到一系列样品。用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了它们的阻尼性质,加入合适的填料,能使损耗模量 E″和 tanδ的峰覆盖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同时还发现,加入少量的填料,共聚网络可能会发生明显的相分离,填料逐步增加,相分离减小甚至消失。这可能与无机填料和共聚网络的相互作用有关,还与填料的形状及表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以自制聚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交联刑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其力学性能。讨论了软段结构硬段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合成产物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高能 Ti 离子注入 LiNbO_3后 x,y,z 三种不同切向的表面损伤分布及退火效应。x,y 切片表面损伤程度近乎无定形,Nb 原子迁移率 N_D/N=1;z 切片表面损伤仍未饱和,N_D/N=0.8。辐射损伤主要是大量 Nb 偏离晶格位置成为间隙原子,注入的 Ti 离子处于间隙位置—LiNbO_3结构中固有的空位,使晶格有微小的膨胀。注入后产生有大量的氧缺位,氧气氛中热退火可消除氧缺位,使位移原子恢复至原晶格位置,且大部分间隙位置上的 Ti 离子通过替代 Nb 或少数 Li 进入正规格点上,此处晶格有少许收缩;热处理后损伤的消除由注入层与衬底的界面处向外表面方向进行,需1000℃高温退火,晶格损伤才能获得明显的改善,氧气氛可防止氧缺位的增多。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纳米复合涂料的红外特性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研究了聚氨酯涂料在红外特性及其力学性能。选用三种填料(纳米级氢氧化镁、氧化铬、ITO)对聚氨酯进行共混改性,并讨论了不同含量的填料与性能的关系。含有纳米级层状氢氧化镁的聚氨酯涂料具有最低的红外发射率和最高的红外吸收率。该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相对于纯的聚氨酯体系下降幅度最小,并且涂层耐擦洗次数最高;加入填料后,体系的硬度增加,但用量超过20%后硬度增加不明显;此外,体系的吸水性随填料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用量超过10%,吸水率则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将丙烯酸羟乙酯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后,制成的漆为一组分,1mol三羟甲基丙烷与3mol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为另一组分,使用时将两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匀后制得的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化学药品性都较单纯的丙烯酯漆类大大提高,磨损指数可低于65台贝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