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卷峰 《中国酒》2008,(4):44-45
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洋河的“蓝色经典”再到“西凤'的新一轮崛起,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白酒营销在回归,那到底如何回归,回归到什么地步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2.
白酒文化生命周期表明:中国白酒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白酒的特殊文化属性和民族价值决定了其特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的当今时代.吸收了其他行业文化精华和富集中华民族文化的白酒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白酒文化竞争经历了从大区域到小区域的过渡;白酒文化的竞争战略也经历了文化素质到标歧立异,再到核心竞争力树立的不断提升。文化竞争是一种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对此,白酒业的振兴需要白酒企业打出文化大旗,将白酒市场优势与白酒文化优势紧密相连,一方面积极建设良好的酒文化氛围.提升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孙悟)  相似文献   

3.
白酒业是跨世纪的巨人工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立新 《酿酒科技》2001,(2):96-99,103
从白酒的积极社会经济作用以及独特的个性与对抗心脏病的保护作用,论证了白酒的存在价值。进而从白酒家族的兴旺到白酒工艺适应市场的可调性强;从白酒品质可塑性到白酒的自然市场调节功能;从啤酒、葡萄酒取代不了白酒到白酒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论证了白酒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为小城镇建设,内陆经济地位的提高,直至中华民族的崛起,给白酒带来无限商机,白酒非但不是夕阳工业,而且是跨世纪的巨人工业。  相似文献   

4.
孟跃 《新食品》2013,(6):64-64
禁酒令短期对于白酒销量的影响还只是第一步,从长期来看,则是加速中国白酒产业告别此前非正常的消费市场和渠道结构,让市场竞争回归到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白酒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市场对品牌的辨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较难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消费群体的白酒产品,其市场占有率、效益、信誉是可以预见的,无疑品牌建设之于白酒企业来说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层面。  相似文献   

6.
纪家晶  彭伟 《新食品》2014,(5):76-77
中国白酒是否需要文化作支撑?当前环境下探讨酒文化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白酒企业如何才能将酒文化有效融入到白酒品牌建设中去?这三大问题是处于困顿期的白酒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月12日举行的安徽酒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安徽省首届酒文化研究论坛上,就中国白酒文化与品牌消费之间的关系与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领悟白酒文化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7.
王惜 《新食品》2013,(13):46-48
从目前市场的渠道构成来看,无不是以酒企为主导来进行渠道延伸和渠道建设,可以称得上是行业渠道建设的“单边主义”,不像家电、手机、服装、汽车等行业的渠道建设的“双向对接”。其实整个白酒行业一直在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白酒的销售渠道中来,为白酒销售的完整性、为白酒品牌背书提供渠道支持,并使白酒目前的产业链渠道模式向价值链渠道模式转型升级。无形之中,也为团购渠道的兴起开辟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寻找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是白酒品牌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廷栋 《酿酒》2008,35(2):3-5
中国传统白酒怎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发掘白酒品牌的现代生活内涵、文化内涵,拓展白酒的市场新空间。适应白酒消费的新方式,以及积极顺应白酒的品位新诉求。洋河蓝色经典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白酒高端品牌的诞生和发展。这篇文章是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廷栋先生在“2007酒与社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他从白酒的历史、经济、品质、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白酒的品牌建设。提出许多关于白酒品牌建设的新观点。这是一篇关于白酒品牌建设的佳作,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特别向全行业推荐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参与中国白酒品牌建设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13,(6):77-80
白酒必须自卫,不是用反击的行动,而是用反思的方式。除了对政策环境的深入解读,调整自身定制战略的思路外,还需要从品牌、营销、渠道、消费培育等等方面进行颠覆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白酒要改变以前封闭在“自大”的“自我”状态中,真正回归大众。回归消费,回归商业本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酒的现状与发展:白酒勾兑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高淮 《酿酒》1995,(5):25-35
中国白酒的现状与发展──白酒勾兑技术的发展趋势赖高淮白酒属于蒸馏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解放以来发展很快,白酒从解放初期的不足10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鼎盛时期500多万吨,目前已开始下滑,预计五年内白酒销量不会低于500万吨,但在产品结构上,...  相似文献   

11.
张玉豹 《酿酒科技》2001,(6):102-102,104
随着酒类消费税调整的重锤落下 ,新世纪初年的2001年度 ,对白酒企业来说可谓压力重重 ,如迎面一记重拳 ,打得白酒企业似乎真的“找不着北”了。而回顾10多年的发展历程 ,白酒企业也确实找不到白岩松先生“痛 ,并快乐着”的感觉 ,真正的是“痛 ,并不快乐”。从1989年国家禁止集团消费 ,名白酒一落千丈 ,到1994年开征消费税;从1996年各部委严禁在公务活动中用白酒宴宾,到1998年对白酒实行广告费税后列支;加之 ,1998年度朔州毒酒案惊动“皇天”等等 ,白酒市场可谓一波三折 ,升降沉浮,历经磨难,刀霜剑雨。这也就…  相似文献   

12.
重视勾调技术促进白酒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健君 《酿酒科技》2005,(8):118-120
白酒勾调技术工作非常重要,是白酒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勾调技术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形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体系。企业应重视培养勾调技术核心人才,掌握科学的勾调技术,促进白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向宁 《新食品》2009,(20):100-101
从大量买断装点了一时的全国江山。到行业后买断时代的尴尬与无奈,从茅台的国酒诉求到郎酒的酱香典范,从营销模式的挖空心思到企业更加务实地自主创新,白酒市场的竞争已经丢掉了浮华与恶攻,于是,我们看到了馥郁香奠定了酒鬼的高端神话、浓香型白酒忙着参与新标准加入、二锅头开始抢占谁是第一的暗战……白酒行业里的话语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营销技艺的比拼,而是谁拥有标准主导的权力定盘。  相似文献   

14.
王杰士 《新食品》2007,(28):20-20
自2000年以来,白酒市场消费的香型结构性变化日益明显。浓香白酒从最高峰时期90%左右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到去年大约为80%,与此同时,以酱香、清香为主流的其他香型白酒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山西食品工业》2007,(2):F0003-F0003
山西省白酒工业工作会议于2007年6月25日在山西省汾阳县丰泰源宾馆召开。会议由沈正祥会长对我省2006年全省白酒行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了2007年的工作重点。会议邀请了王元太高级工程师作了提高白酒勾调水平的专题讲座。汾酒集团、百世酒业等企业在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许加祥  吴英 《新食品》2007,(16):66-67
10年前,一位国企老总说:“做白酒就是要做文化”,一句话让白酒企业家们茅塞顿开。于是,白酒文化风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长盛不衰,从回归历史,到追本溯源;找遍了文物古迹,又开始翻阅《诗经》《论语》。总之,传统的名字加上古朴的包装就成了一种所谓的“白酒品牌文化”,若再以国画的形式画上几个古装人物,或请文字高手杜撰出一些与酒沾边的传奇故事。“文化白酒”就堂而皇之地走向市场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酒》2004,(1):20-25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蜂房建构的精巧连人类也难以企及,但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动手之前在脑中已把它建好了,蜜蜂有没有脑子是无关紧要的疑问,关键是蜂房还是蜂房,人类却从草棚建到摩天大厦,从窝居建到大会场——创造来源于想象,这也是我们进行“白酒出路大讨论”的初衷,希望在众位关爱白酒人士的脑力激荡中迸出中国传统白酒发展的新空间,新方向,这也是我们杂志不遗余力开办这个栏目的原因——肩负行业道义,当然要义不容辞的为行业做点实事。然而,力量越大越好,我们真诚的渴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只要你在想着白酒!  相似文献   

18.
朱桦 《新食品》2007,(9):34-35
红星二锅头.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品牌,迅速完成全国布局,从2003到2006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清香型白酒销量第一名、全国白酒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名的荣誉。作为清香型白酒中唯一一个全国市场布局初步成型的企业,红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国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19.
王占刚 《新食品》2006,(23):12-12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上,公布的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其中白酒品牌占14位。这充分表明中国白酒企业正在逐步注重品牌建设。同样,白酒企业的渠道建设和创新也举足轻重,所以近年有了深度分销、酒店盘中盘、消费者盘中盘在白酒营销中的应用。现代营销是品牌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时代。品牌和网络是一个有机结合体.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20.
英姿  张雨桐 《新食品》2013,(10):170-170
“这是一个消费者做主的品牌时代,白酒品牌应该跟上这个时代,丢弃一些夸张华丽的噱头,真正关心消费者的心灵需求,用最简单、舒适、环保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让名酒品牌真正回归到消费大众中去。”黑龙江财富天下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柏松这样说,他也正身体力行地在白酒行业遭遇调整期时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