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黄国峰 《新食品》2010,(17):26-26
葡萄酒消费从沿海往西部内地市场转移和扩散已经是一个趋势。沿海的许多经验还可以供内地借鉴,关键是如何让卖酒的经销商与内地市场对接。这时候内地葡萄酒市场需要充分发挥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青 《新食品》2008,(17):31-31
不管是正面的消息还是负面的新闻,毫无疑问,进口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是市场当下一大热点。从终端到商超,从沿海到内地,从广告到招商,从书籍出版到高端媒体传播,从主题论坛到消费体验等等,似乎都在昭示着一场全球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殖民”图谋。  相似文献   

3.
郑玉卿 《中国酒》1998,(2):28-28
据《法国葡萄酒杂志》’97,7/8月合刊报道“地球那头,中国葡萄酒市场已复苏振兴……”。“葡萄酒热”正在中国悄悄升起法国的大酿造企业及其专业的新闻媒体对中国的葡萄酒热,感到茫然;而在此前,仅仅知道,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东北三省出产的一种可与法国梅多克上等葡萄酒(Vin classe medocain)媲美的东北名葡萄酒(ungrand cru mandechou),而这种酒仅供达官贵人所享用。而那时的中国平民百姓和劳苦大众更喜爱喝传统酿造的高梁酒和黄酒,对葡萄酒是绝对不感兴趣的。不能否认,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已经苏醒,至少是在这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的一些如广州、上海和天津等大中城市。这应归功于自中国80年代开始掀起的“对内搞活,对外  相似文献   

4.
杨征建  张茜  肖竞 《新食品》2012,(23):110-116
中国内地葡萄酒市场在经历了五年高速增长后.2012年交出的成绩单似乎并不足以让所有企业满意。当葡萄酒营销人士还在感叹2012年内地葡萄酒市场反复无常时,一些真正的业外资本大鳄已经盯上了这个潜力市场。在2012年这样一个盘整之年,很多业外大资本正悄然布局中国内地葡萄酒市场,其中不乏全球一流企业。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研究报告称,到2012年,中国将攀升为全球第七大葡萄酒消费国,消费量预期上涨36%,达到10亿瓶。这份报告还列出内地葡萄酒集中消费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法国仍然是目前中国市场的首要葡萄酒供应国。  相似文献   

6.
《新食品》2011,(17):I0004-I0004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扩大,中国市场对国际葡萄酒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国际酒评家开始试图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近期,美国著名酒评大师罗伯特·帕克开始品评一些中国葡萄酒并公布分数。英国酒评家斯蒂文·斯普瑞尔也开始在中国上海举办葡萄酒比赛。国际酒评家想进入中国市场,因为这个市场还刚起步,在酒评体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嘉里卖酒     
肖竞 《新食品》2012,(14):110-111
2012年5月,中国内地进口葡萄酒军团又添新军,嘉里集团旗下的嘉里一酒香(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作。事实上,自从嘉里一酒香(KerryWine)2010年在香港创办以后,其未来将大举进军内地市场的传言一直不绝于耳。此次在上海组建大中华区总部则印证了这个传言。  相似文献   

8.
张茜  田野 《新食品》2012,(24):123-123
半月前,本刊就业外资本大鳄集体进驻内地葡萄酒市场做了独家报道。时隔不久,中国饮料制造业的航母——娃哈哈也来了!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13,(7):84-84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即将迎来第三次浪潮。1995年,进口葡萄酒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中国市场,但由于不熟悉中国市场的规则,不注重品牌营销,加上价位比较高,因而落败,这一时期集中在一线城市:2006年3月1日以后,随着关税的大幅下调,进口葡萄酒再次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时期开始,进口葡萄酒开始抢占二线城市,  相似文献   

10.
陈有进 《新食品》2013,(14):101-101
目前我国内地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业务的企业达到2.5万家左右,进口品牌达1400余个。但由于急速发展,如同饿汉子吃饭来不及嚼就吞了下去,肯定引起消化不良。一些葡萄酒进口商为了迎合市场,不分优劣,大批量地从不同的葡萄酒产区引进产品,造成进口葡萄酒品牌非常多,再加上国外的葡萄酒生产商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趋之若鹜,在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寻找有国外生活背景的大陆葡萄酒进口商来做总经销商,裸价销售后,也不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引起市场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