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段高峰 《新食品》2013,(11):37-37
可以预见,不管是腰部价位的崛起,还是渠道下沉到县乡市场的形成,这些都会促使包装设计更加注重成本的节约和产品特点的表现,更加注重从消费者角度设计外包装及瓶身。 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与之紧密相连的白酒包装产业链也将随之进入调整期。高端白酒市场下滑后,虽然包装产业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滑,但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有专业人士预测,2013年下半年,白酒包装产业或将进入调整期,而目前已经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白酒包装设计将从原来围绕产品转向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不再追求复杂、奢华的包装风格,简约、大气的包装设计或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2.
《包装财智》2013,(3):18-21,23,25
终端市场的细微变化,必然会传导至为其提供配套产品的包装供应商处。多重压力下,白酒市场正值风起云涌,这将带给白酒包装行业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评估这种变化的影响程度?为此,我们邀请了白酒包装企业和相关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士,请他们解答这道行业发展方程式。塑化剂事件是一个导火索,白酒包装市场即将面临结构性调整深圳市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徐旭辉  相似文献   

3.
陈薏霜 《新食品》2014,(23):133-133
2014年,白酒行业持续调整,整个白酒的消费大盘基本维持在稳定的环境下,中低价位的产品总体呈现出增长,这进一步说明以大众消费为驱动力的产品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而祥瑞天和西凤酒作为西凤旗下“腰部”价位品牌,主打150元左右价位,正是迎合了“名酒品牌”并且亲民价位的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金昕 《新食品》2013,(22):68-69
随着白酒行业的低迷和腰部产品的升温,白酒包装业进入了因缩减包装成本而产生的价格战。价格战是不是无法避免?白酒包装公司有无可能找到新的利润支撑点,以弥补价格战造成的损失?深圳格莱美包装集团子公司深圳特劳特品牌形象设计公司总经理陈勤耘认为,要抵制围绕低成本展开的价格战,包装设计公司有必要颠覆过去重包装制造、轻形象设计的积弊,加强设计上的优势,以提供更符合企业需求、更符合市场竞争趋势、更符合消费者视觉美感的包装设计来取胜。而除此以外,对白酒视觉形象设计有更多研究的包装设计公司,还可以主动参与到上游白酒企业的品牌视觉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5.
莫尔佳 《新食品》2013,(13):154-154
2013年,受政策、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白酒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开始减缓。高端酒受挫,众多白酒企业都在逐渐将主推产品转向腰部产品。一线名酒纷纷进行战略调整,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作为区域名酒代表的四特酒,则以从容的姿态,谋取新的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6.
梁文峰 《新食品》2011,(11):72-74
在产品种类极其丰富的今天,对某一款特定的产品而言,其包装越有吸引力,产品也就越能赢得更多先机,领先一步占有市场。而在白酒行业,包装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白酒的包装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时代的白酒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7.
朱思旭 《新食品》2014,(16):32-32
2014年,白酒行业环境依旧严峻,高端酒卖不动了,但低端光瓶酒销量却得以升温,于是业界展开了对白酒包装发展走向的讨论。在我看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饮用为主要目的的白酒尤其是中高端酒推出光瓶酒的动销意义不大。在原有的产品线上,中高端酒仍将保留内外两重包装,但是其包装将趋向于简洁。  相似文献   

8.
并购开门     
马涛 《新食品》2014,(13):32-43
从产品运营到产业运营再到资本运营,是敷百年来产业发展史的清晰咏络,白酒行业也概莫能外在白酒产业本轮的调整中,宏观经济与政府变革是白酒产业内在调整需求的催化刺和导火索白酒产业内生式的增长模式已经结束,外延式增长将是未来的方向而本次产业调整,也为白酒产业的并购重组与整合打开了历史性的商口第一代的白酒大王依靠产能,第二代的白酒大王依托产品和品牌,  相似文献   

9.
互动     
《新食品》2012,(13):24-24
白酒行业里喜欢跟风。仁酒看来只是茅台的一个新品上市发布会,但确有可能成为次高端再次大战的导火索。这不,这几天合肥出了几件颇具意义的新闻,首先是6月13日主流产品为腰部价位的酒鬼酒召开进攻安徽战略发布会,后是6月16日腰部价位的泸州老窖精品特曲上市发布会在合肥举行,同一天举办发布会的还有华泽集团旗下的腰部价位产品临水玉泉。可见《中国酒业报导》对行业的预见性是很准确的,次高端大战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许燎原 《新食品》2006,(14):42-42
在白酒行业包装奢靡之风愈演愈烈,重包装轻品质的不良风气蔓延,消费者对于奢华包装的质疑日渐高涨的今天。只有搬去浮华。回归卖酒本质。重建白酒品牌文化良性竞争。才能促成真正有力的包装不断涌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酒》2007,(10):28-33
2006年,白酒产业呈现上升态势。白酒行业全年规模上企业白酒产量为397万千升,同比大幅增长13.8%;销售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34.3%;利润100.20亿元,同比增长25.48%;税金179.71亿元,同比增长18.40%;利税合计279.91亿元,同比增长21.94%。2006年全年白酒行业平均销售价格24,463元/吨,吨酒销售价格同比提高18%,显示出行业景气度有所好转。但由于原料与包装成本的上升,全行业毛利率水平仍显得小幅下滑,因此主攻高价白酒的企业必然成为行业最大受益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1日,财政部发出调整若干产品消费税征收办法的消息以后,在全国白酒行业引起强烈反响。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记者:日前,我们了解到国家财政部发布对白酒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的消息,请问这次调整对白酒的销售价格、企业效益和行业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食品》2013,(21):36-39
从去年到今年,白酒行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厂家到经销商都感受到风雨欲来之势,纷纷开始调整、变革。厂家方面,如五粮液的低度化,推出特曲、头曲等腰部产品;茅台系列产品降价;其他名酒企业也通过组织变革、推新等举措来应对当前的变局。经销商方面,则开始转变经营思路,将产品从高端转向大众,将渠道从团购转向商务及其他渠道等一系列的调整。尽管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但对于未来发展而言,  相似文献   

14.
在终端市场经历转型嬗变的关键节点,白酒包装行业的2013年将迎来何种气象?过去的十年,被誉为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在地方政府鼎力支持、资本推波助澜的合力下,龙头企业加速扩张,引领着白酒行业的狂飙突进。白酒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高成长性,也让白酒包装市场水涨船高。各大酒企下属的配套包装企业不愁订单,业绩惹人欣羡;少数较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包装企业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2013,(3):26-26
白酒环境的转变促使了白酒行业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一方面,产品结构将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主流产品价格将下移。  相似文献   

16.
互动     
《新食品》2013,(22):22-22
上期关注《白酒需耍价格战》价格战需要底线-安徽省雅润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保很认可本文提出的观点,白酒确实需要一场深刻的价格战。行业高速发展期,白酒价格飙升带来的泡沫,磐须经历这样的一次价格战才能挤掉,这对行业而言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我也从许多现成的案本中看到了价格战有失控的态势。除了一二线品牌在大肆开发腰部价位产品外,许多区域品牌也开始竞相加入。对于一二线品牌特别是名酒品牌而言,我认为依然要持有名酒的“魂”,要有价格底线。而对于许多区域品牌,则更需要在此时此刻加固0己的品牌防线,而不是跟风进入价格的红海战场。  相似文献   

17.
贾琨 《印刷技术》2013,(12):27-28
我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包装也由早期的瓦罐、青铜等容器逐渐演变为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包装形式,可见,伴随着白酒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之互融的包装行业也在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白酒包装市场已经拥有了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酒包装。  相似文献   

18.
王传才 《新食品》2010,(24):110-115
序 价不是随便定的 白酒黄金十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涨”!一方面.整个白酒行业获得飞速成长,不仅出现了年销售五十亿、甚至百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三十亿、二十亿、十亿规模企业更是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白酒的价格被大幅度拉宽,千元价位产品频繁出现,百元价位产品走向成熟,中国白酒价格带被迅速放大。  相似文献   

19.
马斐 《新食品》2013,(11):36-36
高端遇挫后,白酒一窝蜂挺进100元-300元腰部价格带,这个价位看起来是比较诱人的蓝海。究竟未来会不会成为红海?值得深思。 高端白酒进入调整期后。“白酒入冬”的声音不绝于耳。悲观的叹息时有传来。我们是这个行业的一份子,要有理性的思维,以正常的声音来面对现实,更要预判未来,沉着应对。高端遇挫后,白酒一窝蜂挺进100元-300元腰部价格带,这个价位看起来是比较诱人的蓝海,究竟未来会不会成为红海?值得深思。今年3月份后,不断有全国品牌推出腰部价格产品,区域品牌也紧跟其后,连区域小品牌都在紧急设计这个价位的产品,甚至原来定位高端的品牌也开始直接下延产品线,似乎整个酒行业今年都想“腰杆”硬起来。  相似文献   

20.
敬海锋 《新食品》2013,(17):176-17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层次不断提升,以及“三公”限制对高端白酒的抑制影响.腰部区间逐渐成为了各大洒企竞相争夺的市场。作为白酒行业龙头企业的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从产品结构看,长期的高端品牌塑造,使得其腰部以下的产品市场基础尤为薄弱。尤其是酱吞市场上,随着国台、金沙等品牌在腰部价位上的目渐成长。茅台若想占据市场霸主的地位,那么必须在腰部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强势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