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文中从纺织品抗菌整理的必要性分析入手,阐述了目前抗菌整理的主要方法,并对织品带电问题有所涉猎,提出具体产品及工艺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后者更准确、可靠,但工序复杂、费时。文中介绍了目前抗菌整理用抗菌剂和测试方法,并对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包括美国标准AATCC、国际标准ISO、日本工业标准JIS和中国国家标准GB。各国的标准在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上基本相似,但在具体的操作细节和结果表述上有差别,纺织品要根据最终用途确定抗菌评价的测试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纺织品的防螨整理(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品的防螨虫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以减少室内螨虫的滋生,以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者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室内螨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螨虫的制剂、防螨虫效果的试验方法和羧酸酯类的防螨效果等方面作详细介绍,认为采用化学法防螨整理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纺织品在使用、穿着过程中会受到微生物无孔不入的侵蚀,只要存在在一定的温湿度、一定的营养条件,就能使微生物生存、繁殖。羊毛分子的蛋白质结构,从羊毛洗毛开始种种的加工过程。都受到各种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洗毛要用洗涤剂,纺纱要施加和毛油,有不少是微生物的营养源,可使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的防螨整理(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纺织品的防螨虫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以减少室内螨虫的滋生,以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者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室内螨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螨虫的制剂、防螨虫效果的试验方法和羧酸酯类的防螨效果等方面作详细介绍,认为采用化学法防螨整理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纺织品的防螨整理(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品的防螨虫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以减少室内螨虫的滋生,以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者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室内螨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螨虫的制剂,防螨虫效果的试验方法和羧酸酯类的防螨效果等方面作详细介绍,认为采用化学法防螨整理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抗菌卫生整理剂WS-8810A的整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抗菌卫生整理剂WS—8810A,采取不同整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结果表明,其抗菌性及耐久性优良,洗涤100次后,抑菌率仍可保持100%;且整理工艺简单,最适用量为50g/L。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最近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由汤姆逊抗微生物研究中心(ThomsonResearchAssociates)举办了一次纺织品抗微生物技术研讨会,由该中心总经理LavalYau博士主讲。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台湾省及加拿大本上的纺织工程技术人员。纺织品的抗微生物处理在一些国家被视为一道必要的后整理工序而被普遍采用。在美国和加拿人,由于纺织品被人量应用于家居室内消费,如地毯、墙布、幕帘、家具布、装饰织物、褥垫填充物及床上织物等,而室内又总是具备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及尘螨滋生的理想温湿度,所以用化l_助剂处理各类纺织… 相似文献
18.
关于纺织品抗菌性判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述抗菌定性测试的方法,其中,AATCC147—2004平行划线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结果,优于其它方法。对三种定量标准AATCC 100-2004、JIS L1902:2002和ASTM E2149-2001的测试原理和结果判定作了简单介绍,认为日本标准JISL 1902规定的结果判定基数依据充分、科学合理。通过数学转换,参照JISL 1902的基数,给出了百分率的判断基数,使两者的结果判定有可比性。试验证明,延长ASTM E2149的培养时间等,可使振摇法与浸渍法的结果判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织物生物活性整理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保护穿着者免受微生物的侵袭,另一方面保护纺织物免受霉菌的生物劣化。研究者的工作集中于通过一个生态友好的生产过程使产品的内在功能达到新的质量要求。文章评述了纺织品抗微生物整理的最新发展,以及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还介绍了现有生物活性纤维和织物的商品。 相似文献
20.
《印染》2008,34(19)
长期以来,纺织品被视为支持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的媒介.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处不在,遇到适宜的湿度、养分和温度等条件,即迅速繁殖.大部分合成纤维由于疏水性高,抵抗微生物攻击的能力较天然纤维强.角蛋白纤维中的蛋白质和棉纤维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细菌的营养物质和能源.土壤、灰尘、汗液和一些纺织品油剂,也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 微生物在纺织品上生长,不仅给纺织品本身,也给服用者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纺织品产生异味、沾污、褪色、强力降低,以及污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人们期望在纺织品的使用和储藏过程中,能在最大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