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gCl2/硅胶氨复合吸附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溶液浸渍法将氯化镁担载于粗孔硅胶上,通过焙烧使氯化镁在粗孔硅胶载体表面分散制备MgCl2/SiO2氨复合吸附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担载量对氯化镁在粗孔硅胶上的单层分散及其氨吸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250℃,担载量0.4g/g,该吸附剂在35℃和高于0.20MPa的吸附条件下有着较好的氨吸附量。  相似文献   

2.
以硅藻为多孔基质,氯化锂为浸渍盐,配制了硅藻-氯化锂复合除湿剂。采用麦克公司生产的ASAP2020物理吸附仪测量了复合硅藻的比表面积、孔径等微观结构参数。通过对吸附仪的改进,对复合除湿剂的水蒸气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纯硅藻基质以及常见硅胶除湿剂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氮气吸附测试显示复合除湿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参数较纯硅藻基质有明显下降,表明氯化锂颗粒充分浸入到硅藻孔隙中。水蒸气吸附测试表明复合硅藻除湿剂的吸湿性能较纯硅藻基质及硅胶除湿剂有着显著提高。此外,基于Polanyi吸附势理论对复合除湿剂吸附特征曲线的拟合研究发现复合除湿剂的吸附特征曲线包括3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郑旭  王如竹  葛天舒 《化工学报》2016,67(7):2874-2879
以硅藻为多孔基质,氯化锂为浸渍盐,配制了硅藻-氯化锂复合除湿剂。采用麦克公司生产的ASAP2020物理吸附仪测量了复合硅藻的比表面积、孔径等微观结构参数。通过对吸附仪的改进,对复合除湿剂的水蒸气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纯硅藻基质以及常见硅胶除湿剂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氮气吸附测试显示复合除湿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参数较纯硅藻基质有明显下降,表明氯化锂颗粒充分浸入到硅藻孔隙中。水蒸气吸附测试表明复合硅藻除湿剂的吸湿性能较纯硅藻基质及硅胶除湿剂有着显著提高。此外,基于Polanyi吸附势理论对复合除湿剂吸附特征曲线的拟合研究发现复合除湿剂的吸附特征曲线包括3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取水用的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业凤  王如竹 《化工进展》2002,21(10):733-735,752
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吸附空气取水器 ,以及为了改进现有吸附剂的取水性能研制的一种由粗孔球形硅胶和氯化钙组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SiO2 ·xH2 O·yCaCl2 ,对氯化钙质量分数分别为 34.9%和 4 3.3%的复合吸附剂样品A ,B。在 2 5℃相对湿度 5 0 %空气中 ,对两个样品和常用吸附剂进行了吸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复合吸附剂B的平衡吸附量xe 可达 0 .4 5 15kg kg ,是粗孔球形硅胶的 4 .9倍、细孔球形硅胶的 2 .0倍、分子筛 13X的2 2倍。吸附曲线和 80℃下的解吸曲线表明复合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水量、更快的吸附和解吸速度 ,可用太阳能加热解吸 ,是一种理想的取水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种LiCl复合可得然离子凝胶,并将其首次用于空气取水性能研究。在不同吸附温度、吸附湿度的开式环境中,完成了复合吸附剂的水蒸气吸附特性研究。探究了浸渍盐的质量浓度对复合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根据目标工况,完成了复合吸附剂组分的优化配比。对优化后的离子凝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5% LiCl溶液复合而成的可得然吸附剂综合性能最佳。在35℃&75%RH下,该复合吸附剂的吸附量高达3.30g/g,是传统硅胶复合吸附剂的6.6倍;在55℃&40%RH工况下实现1.66 g/g的水量脱附,是硅胶复合吸附剂的3倍。在25℃&75%RH下,可得然复合凝胶吸附剂的吸附速率K高达3.48×10-3s-1;该离子凝胶复合吸附剂的研究,为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种新型高效复合吸附剂开展了吸附性能实验研究,并假想将该复合吸附剂装填于一固体吸附式空调样机吸附床内进而开展仿真研究。对比研究表明该复合吸附剂不但具有比硅胶强得多的吸附能力,而且再生温度较低。装填该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式空调不但可以获得比装填纯硅胶时高得多的比制冷功率SCP,而且系统性能系数COP也明显高于纯硅胶系统。  相似文献   

7.
侯宏伟  赵惠忠  张晶  张真真 《应用化工》2022,(2):373-378,385
利用蛭石浸渍MgCl2/MgSO4二元盐溶液制备复合吸附剂.探究在开式环境下复合吸附剂对空气中水蒸气的吸附性能.对复合吸附剂在不同吸附温度、吸附湿度工况下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究了浸渍盐的质量浓度和二元盐的比例对复合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际工况下进行取水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吸附剂相比纯MgCl2/蛭石复合...  相似文献   

8.
混合胺修饰的介孔硅胶吸附CO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介孔硅胶为载体,采用"嫁接+浸渍"两步法制备了混合胺(APTS+TEPA)修饰的介孔硅胶吸附剂。在固定床中考察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四乙烯五胺(TEPA)负载量、吸附温度、进气流量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当APTS负载量30%,TEPA负载量30%(TEPA30-APTS30-MSG),吸附温度为70℃,进气流量为30 m L/min时,该吸附剂表现出最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高达3.04 mmol/g,较纯TEPA浸渍提高了37.6%。该吸附剂经10次吸脱附循环后,饱和吸附量仅下降2.96%,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赵惠忠  刘涛  黄天厚  雷敏  张敏 《化工进展》2021,40(2):969-976
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MLG)与13X/LiCl合成新型复合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表征复合吸附剂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特性,测试了复合吸附剂开式环境下的水蒸气吸附及解吸性能,并探究复合吸附剂中石墨烯质量分数对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通过80%相对湿度(RH)的高湿工况进一步筛选出盐的质量分数为18.4%的13X/LiCl为最佳盐含量的吸附剂(MZ)作为合成复合吸附剂的基质。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增加了复合吸附剂的结构性参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其中比表面积由未添加石墨烯的MZ [(262±3)g/m2],最大可提升至12G-MZ [(304±4)g/m2];复合吸附剂表现出优异的水蒸气吸附性能,所有复合吸附剂的相对吸附量均高于MZ(0.554g/g),3G-MZ吸附性能最佳,水蒸气吸附量高达0.587g/g,是13X的2.7倍;除12G-MZ外,随着吸附剂中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水蒸气解吸率随之增加,其中9G-MZ的解吸率接近90%,较MZ(81.8%)提升了9.7%。该研究可为复合吸附剂应用于吸附空气取水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0.
测试了硅胶-水吸附制冷工质对的等量吸附线,且利用各类吸附方程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拟合以用于硅胶-水冷水机组的整体系统的数值模拟。实验还通过在纯硅胶颗粒中添加黏结剂或膨胀石墨形成混合吸附剂来提高传热性能。研究表明混合吸附剂(黏结剂的含量为1.1%)在解吸过程中前5min的解吸量相对于纯硅胶颗粒吸附剂提高了13.8%;解吸15min时,混合吸附剂的解吸量相对于纯吸附剂仅提高2.5%。表明混合吸附剂有利于缩短吸附循环周期。在添加剂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利用膨胀石墨作添加剂形成的混合吸附剂与通过浸泡于黏结剂溶液中形成的混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相同,但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疏水硅胶复合吸附剂吸附油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出一种上层为活性炭、底层为疏水硅胶的复合吸附剂,并与活性炭、硅胶单独吸附汽油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吸附剂及油气质量浓度对吸附容量及吸附热有大的影响。研究活性炭与硅胶不同体积比对吸附质量比和温度的影响,得出最佳体积比为1∶1。这样高质量浓度油气先被底层的硅胶吸附,低质量浓度的油气再被上层的活性炭吸附,从而综合利用了硅胶的不燃烧及活性炭吸附质量比高的特点,从工艺技术上降低了活性炭吸附放热的安全问题,进而还可适当提高活性炭有效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rying stage of composite water adsorbents of the type featuring calcium chloride impregnated into silica gel matrix pores. The source of heat is solar radi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the universal water adsorption curve on this adsorbent, condi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drying front are formulated and the equation of its movement in the adsorbent layer is deduced. The estimated times of drying for adsorbent beds of a different width and at different environment temperatures are compared; two mean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drying stage are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13.
高效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吸附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供一种高效的空气取水器吸附剂,它以超大孔分子筛MCM 41为基质,复合吸湿性无机盐CaCl2而形成复合物。实验表明,该吸附剂最大吸附水能力达175%,比分子筛和硅胶高130%—150%,比硅胶和CaCl2复合物高85%,吸附速度较其也有很大提高;同时,在较低的脱附温度约80℃,可脱附90%以上的总吸附水量,每kg吸附剂可脱附水量高达1.6kg,是理想的空气取水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4.
Rice hull ash (RHA) and silica gel were used for purification of FAME by adsorption of FFA a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silica gel is a better adsorbent than RHA in purifying FAME. However, both adsorbents we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FFA levels from FAME extracts. The FFA adsorp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high FAME concentration and high adsorbent dosage. But FAME adsorption also increased with larger doses of adsorbent.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FFA were determined with both adsorbents. FFA adsorption displayed Freundlich-type isotherms.  相似文献   

15.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推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真空重力法测定了水和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由微孔填充理论导出的吸附平衡方程对所测得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计算相应的吸附热;对用Clausius Clapeyron方程推算吸附等温线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推算有关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水在自制复合吸附剂M1 0001和M1 9906上平衡吸附量的推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10%;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推算误差<15%。给出了推算等温线和获得等压线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群  陈海军  朱跃钊  姚虎卿 《化工学报》2005,56(10):1860-1864
固体吸附式制冷因具有环保和节能两大优势,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尤其是将其用于新型空调系统和太阳能应用产品方面的开发研究备受关注.但从实用化研究成果来看,还远不满足工业化条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吸附制冷工质对(吸附剂-制冷剂)的性能制约.目前,国内外关于吸附制冷工质对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所采用的吸附(工)质仍然以水、甲醇、乙醇和氨为主,对于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比较快,已从当初单一组分吸附剂的选用发展到目前多组分、复合吸附剂的研制.研制性能优良的吸附剂被认为是推动固体吸附式制冷工业化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吸附剂的性能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瓷纤维纸为基材,钴盐、铝盐或钛盐为改性剂,顺次经水玻璃、酸性盐溶液浸渍共沉积制得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多孔介质空隙分析仪、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改性吸附剂组成、表面形貌、孔径大小及分布;用程序升温脱附谱,热失重分析仪等检测材料的脱附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均匀分布在陶瓷纤维纸表面及其空隙中;经掺杂后的硅胶,其吸附性能、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明显增加。改性硅胶的BET表面积、饱和吸附量及热稳定性按照铝掺杂硅胶、钛掺杂硅胶、钴掺杂硅胶及硅胶的顺序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