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P/LLDPE/SBS交联共混体系增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步交联法制备了PP/LLDPE/SBS交联共混物,用SEM和TEM分析了交联前后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交联作用将SBS牵入到PE分子链之间。SBS不仅分布在PE分子的周围,形成SBS-PE包埋结构;而且可以牵人到PE分子内部,在一般加工条件下,成功地形成“包埋 网贯”结构,大大地强化了PP、PE两相间的界面粘合。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共混物的断裂表面形成一种贯穿网络结构,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现象,交联作用强化了共混物各组分间界面的粘合。 相似文献
2.
3.
PS/LLDPE/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机械共混法制备PS/LLDPE/SBS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组成、相容性、形态的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由研究表明,LLDPE在增容剂SBS存在下对PS树脂起增韧改性作用,当SBS的质量分类为5%(以PS+LLDPE100份(质量)为基准),PS/LLDPE为85/15(质量比)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大,为4.5kJ/m^2,SBS在PS/LLDPE共混物中含量较少时,它主要分布在PS和LL 相似文献
4.
5.
6.
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特征与组成配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可以制成具有高冲击性能的PP改性材料,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大于40kJ/m~2,其他力学性能较均衡,加工性能良好。HDPE的品种和用量以及弹性体的品种和用量对PP三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弹性体用量在20%范围内,组成的PP/HDPE复合基体才能获得高冲击性能的三元共混物。在PP/HDPE共混物内,HDPE对PP球晶起到插入和分割作用,使PP球晶变得不完整,被分割成晶片。当HDPE含量较高时,PP只能生成尺寸较小的结晶碎片(细化),与此形态对应,可获得高冲击强度的PP/HDPE共混物。当弹性体(Ⅰ)掺混于PP/HDPE时,弹性体起着类似于HDPE对PP晶体的插入、分割和细化作用,而且弹性体的这种作用更强于HDPE。文中还简叙了PP三元共混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PP/EPDM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粉末PP/EPDM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热老化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及流变性能。考察了滑石粉及炭黑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用量以20份为宜,PP/EPDM共混物有较好的压缩永久变形及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充油三元乙丙橡胶(EPDM),粉状聚丙烯(PP)、超细活性滑石粉为基本材料,采用动态硫化法在单螺杆挤出机组上制备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用力学性能试验及动态热流变仪方法测定了EPDM/PP-TPV的性能。结果表明,当EPDM充油量为20%-30%时,EPDM与PP熔融共混效果好;DCP用量为1.2%-1.5%时,EPDM/PP共混体系达到完全动态硫化;超细滑石粉最佳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9.
PVC/SBS/CPE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PE为第三组分,制备了不同CPE含量的PVC/SBS/CPE三元共混物,使用冲击实验机和电子万能实验机测定了系列样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PE的加入对PVC/SBS二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当CPE含量为15-20份时,效果最佳 。 相似文献
10.
我国EPDM/PP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近年来EPDM/PP发展状况近年来,世界上聚合物新材料不断涌现,热塑性弹性体已构成一个新的“工业原料体系”,被人称为“第三代橡胶”。采用动态硫化制备的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臭氧、耐紫外线及良好的高温性能、电性能、冲击性能,其耐油耐溶剂性能与通用型氯丁橡胶不相上下,同时其不须硫化即可加工成型,可以用标准的热塑性塑料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具有加工简便、可连续生产、加工成本低、边角余料可回收使用等优点。其消费市场主要是汽车工业,在电线电缆、特种胶管、工业部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将两种熔融流动指数(MFI)相差大的聚丙烯(PP)分别与一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共混,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定其流动特性。发现MFI值高的PP,当共混比PP/LDPE为50/50时,其熔体流动速率(MFR)为最大,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玻璃微珠改性PP和PE-LLD的加工流变行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玻璃微珠改性两种基体性质显著不同的聚烯烃并对玻璃微珠的含量、粒径和复合材料加工方法对材料的加工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方法、玻璃微珠含量和粒径对聚丙烯/空心玻璃微珠(PP/GB)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和转矩流变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对PE-LLD/GB复合材料的影响,其中玻璃微珠含量的影响较粒径大。研究认为,无机刚性粒子填充改性热塑性聚合物时,加工方法、填料含量、几何特征等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是否发生影响,影响的程度等,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基体树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聚苯乙烯(PS)(质量比50/50)增容母料,并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熔融接枝,制成接枝改性母料。在等质量的接枝改性母料中,添加不同用量的高熔体流动速率(MFR)的PE-LLD(HFPE-LLD),同时添加PS,使HFPE-LLD与PS的质量比始终保持在50/50,制成流动性不同的三元增容母料。将有效组分含量相同的上述三元增容母料,添加到PE-LLD/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元共混物中,考察了三元增容母料的流动性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动态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元增容母料流动性的增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逐渐上升。相比未增容的共混物,添加了MFR为10.1 g/10 min的三元增容母料的共混物,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拉伸强度由8.2 MPa增至17.5 MPa,增幅为113.4%,断裂伸长率由2.3%增至23.5%,增幅为921.7%;在高频区,随着三元增容母料流动性的增大,共混物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逐渐上升,损耗因子逐渐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三元增容母料的流动性增大后,分散相粒径明显减小,相界面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PP/PET/EPDM—g-GMA共混物。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共混物形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共混物等温结晶形态,最后测量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P/PET共混物中加入EPDM-g—GMA后,两相相容性改善,进一步加入成核剂后分散相尺寸更小、粒径分布更均匀;PP球晶随PET的混入而减小;在PP/PET体系中加入EPDM-g—GMA起到反应增容和橡胶增韧的协同效应,使缺口冲击强度由未加增容剂时的2.0kJ/m^2提高至6.6k.1/m^2,弹性模量较PP提高了38%;PP/PET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PET含量的增加下降,在相同PET含量的情况下,加入EPDM—g-GMA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与未增容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用毛细管流变仪对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相容剂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P/HD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PP/HDPE共混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PP-g-MA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表观黏度;HDPE与PP的非牛顿指数在低剪切速率区与适宜温度下适用于幂律方程的经验公式;HDPE与PP共混后,HDPE含量越低,体系出现壁面滑移的临界剪切速率越高,可加工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LLDPE/EPO共混体系相容性及结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C、WAXD两种方法系统研究了LIDPE/EPO(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结构,通过DSC上(熔融峰,结晶峰)呈现单峰确定了此共混体系在水晶水平上共晶;用WAXD方法,计算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晶胞参数及微晶大小随组成不同而变化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LLDPE/E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采用自行研制的压力振动注射成型装置对加工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PE—H19)共混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相容性得到一定改善,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PP/PE—HD(60/40)组分的冲击强度相对于普通注射提高了约294%。示差扫描量热测试表明振动注射会使PP和PE—HD具有部分的相容性,且样品结晶度比常规注射的高。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振动注射成型有利于y晶的生成,从而试样的模量及强度得到提高。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采用振动注射成型后,PE—HD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变小而且分布更加均匀,实现了两组分之间的微区分离。 相似文献
18.
采用DSC、WAXD和SAX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分离、结晶度、片晶厚度等结晶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m-PE-LLD/PE-LD共混物中,当PE-LD含量较大时无论是熔融曲线还是降温曲线都只出现一个峰,说明两者存在共结晶,有很好的相容性。当PE-LD含量减小时,共混物出现相分离,升、降温曲线均出现双峰,但两峰值呈现靠近趋势,预示m-PE-LLD/PE-LD共混物中仍存在少量共结晶。WAXD数据显示,PE-LD添加到m-PE-LLD中,没有改变茂金属聚乙烯固有的晶体结构,共混物仍然保持了聚乙烯的正交晶系结构。并随着PE-LD在m-PE-LLD中添加比例的增加,共混物正交晶系增强的同时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