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作家在处理呜凤这一悲剧形象时,是如何通过对她美的毁灭以及她死前场景的描写来煽情,并分析由此而产生的巨大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悲剧理论日臻成熟的今天,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有无悲剧"或是"中国有悲剧而没有悲剧精神"的观点依旧没有定论。对中国有无悲剧的疏理应该始于古代,途经现代,到达当代。只有运用传统中西方悲剧理论的对比方法,厘清中国式悲剧大体脉络,才能更好地体察从古代、现代、当代悲剧理论的发展变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剖析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的原型植根于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悲剧,同时在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也能找到其原型.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个人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作品对于对立的“忠奸”双方人物的刻画往往存在着极端化的倾向,又由于它们在市民中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兼之大多数观众或读者对于通俗文学作品采取赞同性阅读的态度,使得那些被极端化的“忠臣”或“奸臣”文学形象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而且这种认同感往往难以颠覆。本文从当下史学界对严嵩“奸臣说”争论纷纭的现象入手,探讨通俗文学作品尤其明代传奇《鸣凤记》对于严嵩“奸臣”形象的塑造,及其对严嵩奸臣形象的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圣地亚哥.圣地亚哥身上蕴含的宁可被毁灭、决不可被击败的硬汉精神成为一种高于时代与现实的经典美.结合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探讨了《老人与海》孤独与死亡主题的渊源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该小说悲剧艺术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李陵率五千步卒奋战绝域全军覆亡的军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李陵精兵报国的理想追求与汉武帝的极权意志、李陵“以少击众”的军事思想与汉武帝“任人唯亲”军事路线的冲突是酿成李陵军事悲剧的根源。李陵军事悲剧对当时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后世文学创作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伦理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悲剧人物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要对悲剧人物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甚至生命毁灭时的态度进行审美评价。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悲剧人物在审美领域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必须具有悲剧性的抗争精神。其次,它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善恶美丑的人都可以成为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9.
悲剧诗人总是强烈地渴望和寻找着灵魂的归宿和精神家园,当他在西方遇到了宗教的欢迎时,到中国一定会受到伦理观念的热情款待。当他在这种欢迎和款待的温馨气氛中陶醉时,他就变换了自己的角色而不再是悲剧诗人了。自儒家的伦理观念在中国美学史和思想史上开始显现威严时,中国艺术也就开始书写自己“温柔敦厚”的历史了。从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美学史的主导思想这一事实出发,分别以诗、戏剧、小说以及其它表现型艺术(音乐、舞蹈、绘画)为例论证中国传统思想(儒主道辅)导致中国艺术的悲剧精神的缺位。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11.
从《狂人日记》开始,鲁迅本着“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在他的小说中始终演绎着普通人的人生,实践着他的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愿望,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对整个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予以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的悲剧特色.主要从其主题、情节、悲剧人物性格、形象以及暴风雨的作用这五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双层主题、主次情节、悲剧事件叠加等特色,探讨了李尔的性格、形象特征.从而突出了其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以异种文化背景下的悲剧理论对《红楼梦》进行探讨和解读,从而揭开了《红楼梦》作为悲剧中的悲剧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14.
关于<琵琶记>的研究硕果累累,尤其是对男女主人公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研究更是不胜枚数,而相国之女牛小姐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女主角,却是高明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也是高明的思想局限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集中表现.在牛小姐大贤大德的形象背后,蕴藏着浓郁的女性悲剧色彩,反映出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羿是上古神话中一位受人崇拜的英雄,但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探讨和分析了羿为臣、为夫、为师等方面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6.
把《桃花扇》界定为悲情悲剧,从《桃花扇》的悲剧意识、死亡意识,以及结局的情节设计这三个角度来探讨《桃花扇》的悲剧心理。  相似文献   

17.
以异种文化背景下的悲剧理论对《红楼梦》进行探讨和解读,从而揭开了《红楼梦》作为悲剧中的悲剧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其出奇的悲剧效果著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细读的方式,阐释艾米丽悲剧形成的原因,挖掘悲剧人生背后隐藏的一些人性品质以及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改造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根源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的,而文章从另外的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原古代先民由于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争使中原人民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格,因此在民间文学方面出现了很多悲剧性的中原神话,体现了浓厚的悲剧意识和中原人民坚强不屈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