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轧工艺对15MnV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工艺参数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和工业性生产轧机上研究了热轧工艺对15MnV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控制轧制工艺参数。据此,提出了适用于现有轧机生产中厚钢板的控轧工艺方法。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钢板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低温韧性,可以不用正火处理。本文还对这种控轧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莫德敏  王怀宇 《宽厚板》2003,9(2):44-48
1 前言与普通的热轧相比 ,热机械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组合。这是由于热机械控制轧制在轧制状态下通过析出强化、位错以及由贝氏体、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来代替珠光体以促使细小晶粒组织的形成。化学成分和工艺路线决定了强化机理。下面对钢板生产中所采用的热机械轧制工艺加以论述。对于热机械轧制工艺生产的厚钢板 ,板坯的再加热温度一般低于普通热轧中所采用的温度 ,其目的在于提高韧性、表面质量和生产率。靠晶粒细化和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改善晶粒尺寸的均匀性以达最终的铁素体组织对韧性有促进作用。通常钢板粗…  相似文献   

3.
控轧工艺参数对15MnV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工艺参数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和工业性生产轧机上研究了热轧工艺参数对15MnV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现有生产轧机生产中厚钢板的控轧工艺方法。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方法生产的钢板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低温韧性,可以不用正火处理,实现了“六·五”攻关目标。本文还对这种控轧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Ti含量和轧制工艺对AH36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含量对Ah36钢粗化温度的影响,同时利用二辊轧机研究了轧制温度、变形量对AH36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该钢合理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200-1250℃。在轧制温度一定时,加大变形量,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钛含量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5.
佳贝 《钢铁》1999,(10)
最近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开发成功焊接性和低温韧性均优良的60kg级高强度厚钢板(形变热处理贝氏体钢),这种厚钢板的晶粒为2~5μm的贝氏体组织。该高性能厚钢板的特点如下:(1)通过焊接裂纹敏感性低的化学成分达到高强度,实现了使用该产品时不需进行焊接预热处理工艺;(2)因省略热处理工艺,故可缩短生产周期约25%;(3)因形成细小晶粒组织,故使低温韧性提高,可提高结构物的安全性。该公司在用热加工控制技术(TMCP法)生产50kg级厚钢板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由细小的贝氏体组织构成的60kg级钢板,并确立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Mn钢力学性能和韧性(落锤、冲击)大量试验分析,提出热机械轧制是20Mn钢力学性能和韧性达到综合性能要求的轧制工艺,在适当范围内,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是影响20Mn钢力学性能和韧性(落锤、冲击)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试用微量铌加入钢中,并在铸锭时配合模内吊挂稀土棒的新工艺,使14Mn-NbRE钢轧制的厚钢板获得了优良的力学性能,50mm厚的钢板屈服强度可达到360N/mm~2以上,减轻了原来的板厚效应(原14Mn钢系38mm厚以上的屈服强度仅在300N/mm~2以上)。采用稀土处理工艺,可有效地控制钢中夹杂物。而微量铌的加入又可使钢的晶粒细化,并降低钢的碳当量,从而使该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焊性,适用作容器、桥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管线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管线钢是在低碳含锰钢基础上,添加微量的铌、钒、钛微合金化处理,采用精炼提高钢质纯净度,降低钢中硫、磷含量,从钢坯加热开始加以控制低温烧钢,粗轧区采用再结晶控制轧制,精轧区奥氏体非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轧后控冷,进而得到极细(晶粒度11-12级)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满足管线钢苛刻的强度、韧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模拟实验和模拟轧制,研究了Mn含量对普碳钢和高钛钢的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锰含量(0.4%~1.6%),过冷奥氏体淬透性明显增加,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后,组织明显细化,提高了强度和韧性,降低了屈强比,但恶化了钢的塑性。钢中加入0.10%的钛后,随Mn含量的增加,TiC析出颗粒尺寸和析出颗粒平均间距减小,钢的强度和析出颗粒平均间距f~(-1/2)基本符合线性关系。在铁素体中TiC析出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明显恶化。通过冲击断口分析,晶粒细化虽然降低了钢的塑性,但裂纹扩展过程,单个晶粒受周围晶粒约束的将少,单个晶粒塑性并未降低,断口呈现明显的韧性断口,并且韧窝细小,可明显提高钢的韧性。而TiC的析出,降低了单个晶粒塑性,断口存在明显的脆性区域,显著降低了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10.
姜广林 《山东冶金》2002,24(6):40-42
利用 Gleeble-15 0 0热模拟试验机 ,研究了 Ti含量对 AH3 6钢粗化温度的影响 ,同时利用二辊轧机研究了轧制温度、变形量对 AH3 6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钛含量增加 ,钢的粗化温度提高 ,该钢合理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2 0 0~ 12 5 0℃。在轧制温度一定时 ,变形量和钛含量增加 ,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490—590MPa级厚钢板使用中对焊接大线能量化、高强度厚板化、高韧性化的要求.开发出新的超越了已有技术界限的热影响区细晶高韧性化技术.从而可以得到韧性良好的热影响区。该技术旨在明显抑制熔合线附近热影响区内奥氏体晶粒长大,使高温热稳定性优良的氧化物或硫化物在钢中微细分散。通过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来微细化热影响区组织。技术要点是确定工业方法,使含有适量镁或钙、尺寸为数十纳米至数百纳米的钢中氧化物或硫化物密而分散。该技术适用于建筑、造船、海洋工程结构和石油管线用厚钢板,在确保焊接钢结构安全可靠基础上,提高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  相似文献   

12.
400 MPa级C-Mn钢控轧控冷生产过程组织-性能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云波  刘相华  王国栋 《钢铁》2003,38(2):46-50
建立了C-Mn钢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预测的物理冶金模型,模型包括加热、再结晶、相变和力学性能四部分,分别描述了带热轧及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冶金现象,根据现场数据,计算了轧制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再结晶分数的演变,预测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各相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等显微组织参数和相关的力学性能,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奥氏体(γ)-铁素体(α)两相区的轧制条件下,HSLA(高强度低合金)钢板强度和韧性的匹配;分析了与轧制条件有关的钢板显微组织变化情况。揭示出变形铁素体的数量主要受轧制温度限制,并通过压下量研究{100}织构。铁素体结构受两个轧制参数的影响。从显微组织的角度看,轧制参数和合金元素的作用是使强度和韧性最佳匹配。通过研究,确定了钢板的工业性生产。同时指出,在奥氏体区进行压下以形成细奥氏体晶粒的两相区轧制,使碳当量低的钢板具有极好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4.
从奥氏体晶粒尺寸能够影响共析相变产物中渗碳体形状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了初轧-精轧两段式轧制中的精轧过程,以使奥氏体晶粒细化,生产时,将精轧至要求尺寸的钢材迅速送入轧机终端待料保持的退火炉中,进行短时间低于临界温度的退火,可获得渗优良球化,能承受大的冷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5.
应用控轧控冷工艺开发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昭东  曹刚 《宽厚板》1998,4(5):14-20
设计了强度级别为685MPa的工程机械用低碳高强度焊接用钢,利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实验钢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应变诱发析出行为和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轧机研究了轧制和冷却工艺参数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通过适当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可以得到以细小的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达到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6.
引言对低碳低合金高强度钢进行微合金化处理和控制轧制,通过晶粒细化进一步提高热轧中厚板的强度与韧性,能满足各种焊接结构用途越来越高的综合性能要求,已为世界各国大量的试验与生产结果所证实。对于低碳低合金钢,在不进行微合金化的条件下,进行控制轧制,也能获得细化晶粒,改善强度与低温冲击韧性的效果,这一点,已为武钢16锰桥板1979年的生产试验所证实。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奥氏体静再结晶细化(即I型)控制轧制工艺,对细化铁索体晶粒,改善-40℃低温冲击韧性效果显著,同时由于避免了低温轧制所引起的MnS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控轧控冷试验,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的光学显微观察,研究了温度参数对铌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控轧及控冷所获晶粒尺寸明显小于常规轧制+快速冷却的晶粒尺寸;随冷却速率的增大或终冷温度的降低或精轧开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晶粒细化,混晶程度加重,强度增大,塑性降低;精轧低温开轧利于韧性提高;铁素体混晶可能源于因铸坯中Nb(C,N)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原始奥氏体混晶,粗轧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消除这种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常规工艺、低温开轧、低温精轧3种试验工艺研究了低温轧制对提高65Mn塑韧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EBSD等分析了3种试验工艺的组织、大小角度晶界、晶粒尺寸以及片层间距,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工艺显著提高弹簧钢的面缩率,降低同圈波动;大小角度晶界、细化的原始奥氏体晶粒与珠光体球团、片层间距是弹簧钢塑韧性能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三个不同含氮量的抗拉强度为490MPa级的铌钛微合金钢,研究含氮量对焊接粗晶热影响区(Coarse Grain Heat Affected Zone,CGHAZ)韧性的影响,观察试验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的粗化倾向。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试验钢的含氮量可使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粗化得到抑制,并使钢具有较高的焊热影响区韧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001)织构极密度的变化测定了控制轧制过程中由应变诱起的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温度Ar_3。基于这些测定,把控制轧制工艺划分为三个阶段:(1)形变再结晶;(2)低温奥氏体形变;(3)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区形变。对各阶段形变得到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在1000℃以上第一阶段,奥氏体晶粒尺寸通过反复的再结晶而减小。在第二阶段,950℃至Ar_3转变温度之间,奥氏体晶粒被拉长,并产生大量的形变带,结果得到很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在第三阶段,稍低于Ar_3温度,新形成的铁素体晶粒发生形变,得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脆性转变温度。由第二阶段形变得到的强度和冲击转变温度,仅取决于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尺寸。为获得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冲击转变温度,继而进行第三阶段的形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